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 -

伯克段于鄢

初,武公娶于申,曰武。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氏欲之,焉辟害?”对曰:“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伯,讥失教也;谓之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 总结

- -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释】

(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伯,指庄公。属伯爵,所以称伯。,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省新县一带。克,战胜。段,庄公之弟。鄢(yān),地名,在现在省鄢陵县境。

(2)〔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伯克段于鄢以前。

(3)〔武公〕名掘突,桓公的儿子,国第二代君主。

(4)〔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姓,在现在省市北。后为楚所灭。

(5)〔曰武〕叫武。武,武公之妻,“”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6)〔共(gōng)叔段〕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省。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7)〔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

- 总结

- -

(8)〔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9)〔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10)〔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11)〔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12)〔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省荥(xíng)阳县西北。

(13)〔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14)〔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国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15)〔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16)〔京〕地名,在现在省荥阳县东南。

(17)〔大〕同“太”。

(18)〔祭(zhài)仲〕国的大夫。

(19)〔都城〕都邑的城墙。

- 总结

- -

(20)〔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1)〔国〕国家。

(22)〔制〕制度。

(2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因繁体作“叁”)。国,国都。

(24)〔不度〕不合制度。

(25)〔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

(26)〔不堪〕受不了。

(27)〔焉辟害〕怎能躲开这种祸害?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辟,同“避”。

(28)〔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厌,同“餍”,满足。

(29)〔早为(wéi)之所〕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意思是早点给共叔段换个便于控制的地方。为,动词,这里有“安排”的意思。

(30)〔滋蔓〕滋生,蔓延。这里指势力发展壮大。

(31)〔图〕对付。

- 总结

- -

(32)〔毙〕跌倒,这里指失败。

(33)〔子〕您。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34)〔姑〕姑且、暂且。

(35)〔既而〕不久。

(36)〔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37)〔贰于己〕贰属于自己。使西鄙、北鄙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即同时向双方纳贡赋。贰,两属,属二主。

(38)〔公子吕〕字子封,国的大夫。

(39)〔若之何〕怎么办?若,如。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

(40)〔欲与(yǔ)大叔〕打算把国送给太叔。与,给予。

(41)〔臣请事之〕我请求去服侍他。事,动词,事奉。

(42)〔若〕如果。

(43)〔则请除之〕就请除掉他。则,就。

(44)〔无生民心〕不要使民众(因为有两个政权并存而)生二心。无,同“毋”,不要。

- 总结

- -

(45)〔无庸〕不用(管他)。庸,用。

(46)〔将自及〕将要自己走到毁灭的地步。及,至。

(47)〔收贰以为己邑〕收取两属的西鄙北鄙(完全)作为自己的领地。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

(48)〔至于廪延〕扩到了廪延。廪延,地名,在现在省延津县北。

(49)〔厚将得众〕土地扩大了,将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厚,指所占的土地扩大。众,指百姓。

(50)〔不义不昵(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同“昵”,亲近。

(51)〔崩〕山塌,这里指垮台、崩溃。

(52)〔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53)〔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54)〔具卒乘(shèng)〕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

(55)〔夫人将启之〕武将要为共叔段作应。夫人,指武。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应。启,开门。

- 总结

- -

(56)〔期〕指段袭的日期。

(57)〔帅车二百乘〕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

(58)〔入于鄢〕进入鄢地,意思是逃到鄢地。

(59)〔诸〕“之于”的合音字,其中“之”为代词,代共叔段。

(60)〔五月辛丑〕古时用天干地支记日,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是五月二十三日。

(61)〔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

(62)〔(zhì)氏于城颍(yǐng)〕把氏安置在城颍。,同“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地名,在现在省临颍县西北。

(63)〔誓之〕向她发誓。之,代武。

(64)〔黄泉〕地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

(65)〔颍考叔〕国大夫。

(66)〔为颍谷封人〕担任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为,担任。颍谷,国边邑。封人,管理边界的小吏。封,疆界。

(67)〔有献于公〕有什么东西要献给庄公。

- 总结

- -

(68)〔赐之食〕赏给他吃的东西。之,代词,代颍考叔。

(69)〔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舍,放。

(70)〔小人〕谦称自己。

(71)〔皆尝小人之食〕我的食物她都吃过。尝,品尝,这里是“吃”的意思。

(72)〔羹(gēng)〕有汁的肉。

(73)〔遗(wèi)〕赠,送给。

(74)〔繄(yī)〕语气助词,用在句首。

(75)〔敢〕表谦敬的词。

(76)〔何谓〕等于“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

(77)〔语之故〕把原因告诉他。语,告诉。之,代词,代颍考叔。

(78)〔告之悔〕告诉他自己已经后悔了。

(79)〔君何患焉〕您忧虑什么呢?患,担心、忧虑。

(80)〔阙〕同“掘”。

- 总结

- -

(81)〔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82)〔其谁曰不然〕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氏发的誓言。

(83)〔入而赋〕走进隧道,唱着诗。赋,歌吟,唱着。

(84)〔融融〕同下文的“泄(yì)泄”都是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

(85)〔遂为母子如初〕于是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也就是恢复了母子关系。

【译文】

当初,武公从申国娶来妻子,名叫武。(武)生下庄公及共叔段。庄公是倒着出生的,使氏受了惊骇,所以取名寤生,于是厌恶他。(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即位,(氏)替共叔段请求(封邑,要求)制邑。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那里不好,)其他城邑,惟命是从。”(氏)请求京城,(庄公同意了,)让共叔段住在那里,并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对庄公)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了一百雉,就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的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超过了一

- 总结

- -

百雉),不合(先王)法度,违反(先王)法度,您将忍受不了。”庄公说:“氏想这样做,怎能避开这种祸害呢?”祭仲说:“氏有什么满足!不如早点为共叔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蔓延。蔓延了,就难对付了。蔓生的杂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他)多行不义之事,一定会跌跤的,您姑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鄙、北鄙两个边城属于自己管辖。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一国不容二主,您打算怎么办呢?想(把国)给与太叔,就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让民众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管他),(他)将自取灭亡。”太叔又收取两个边城为自己的城邑,(他的势力围)到达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的)领地扩大了,将会得到更多的民众。”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民众)不会亲近他。领地扩大(他控制不了),将会垮台。”

太叔修葺城池,聚集民众,修理甲衣和兵器,准备步卒和战车,将要偷袭国(国都)。氏准备到时打开城门。庄公打听到了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战车讨伐京城。京城的民众背叛了太叔段。太叔段逃入鄢城。庄公亲自到鄢城讨伐,隐公元年五月辛丑日,太叔段出逃到了共国。

(庄公)于是把氏安置到城颍,并且向她发誓说:“不到黄泉地下,再不相见!”不久,(庄公)又感到后悔。

颍考叔是边城颍谷的封人,听说庄公有悔意,便(借机)献东西给庄公。庄公赐给他食物,他吃时留下肉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肉)。他说:“小人有母亲(在堂),全部品尝了小人供奉的食物,但未曾品尝过您赐给的肉。请允许我把这肉送给我母亲(尝尝)。”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肉,惟独我没有(母亲可送)!”颍考叔说:“冒昧地问一句,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对母亲发的誓言)告诉了他,并告诉后悔的心情。颍考叔说:

- 总结

- -

“在这件事上您担心什么呢?如果挖条地道见到泉水,在隧道里(母子)相见,谁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挖了一条隧道)。庄公进入隧道时赋诗:“大隧之中,那快乐啊,真是和睦融融!”氏走出隧道赋诗:“大隧之外,那快乐啊,真是难以忘怀!”于是(庄公和氏)恢复母子关系像从前一样。

《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 总结

- -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 总结

- -

(三)特殊句式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

2.制,岩邑也。判断句

3.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

4.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

5.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

6.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氏有什么满足?

7.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四)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吧。

- 总结

- -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

5.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能感化)你的同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

(六)多义词

- 总结

- -

1.于

(1)武公娶于申 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

(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 句末语气词,呢。

3.克

(1)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 动词,能够。

4.为

- 总结

- -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动词,作为。

(七)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

【识记与理解】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寤生(wù) 祭仲(zhài) .. 共叔段(gòng) 缮甲兵(shàn) ..

B.廪延(lǐn) . 滋蔓(màn) 城颍(yǐng) 繄我独无(yì) ...

- 总结

- -

C.百雉(zhì) 自毙(bì) 泄泄(yì) 不义不暱(nì) ....

D.亟请(jí) 虢叔(guó) 遂恶之(wù) 具卒乘(shèng)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 堪:受得了 B. 大叔完聚,缮.

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 C.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

及庄公。 施:施行

D. 夫人将启.

之。 启:开(门)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氏欲之,焉辟害?

B.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总结

- -

A.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B. 氏何厌之有

C. 君何患焉 D.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遂寘氏于城颖 伯克段于鄢

B.及: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之: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

D.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今京不度.

,非制也 B. 段不弟.

,故不言弟 C. 庄公寤生,惊.

氏,故名曰寤生 D. 若阙.

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总结

- -

A. (武)请京,(庄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B.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共叔段)滋蔓!

C.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至于廪延。

D. 公语之故,且告之(于)悔。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国氏、庄公和共叔段母子兄弟之间的斗争,反映了国统治集团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B.氏因庄公寤生而恶之,偏爱幼子共叔段,武公在位时,多次请求“立之”;庄公即位后,又帮助、支持共叔段扩盘和壮大反叛势力,并打算做共叔段反叛的应。

C.庄公对其弟共叔段的骄纵贪婪采取观望放纵,不予批评,更不予制止的态度,共叔段因此而加紧了反叛的步伐,庄公最终在鄢一举彻底击败了共叔段。

D.颍考叔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当他得知庄公对自己不及黄泉与母亲“无相见”的誓言后悔的消息后,采取了挖隧道的方式,使庄公母子相见,并恢复了母子关系。

【阅读与鉴赏】

◆课阅读 (一)

- 总结

-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伯,讥失教也;谓之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9.下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伯克段于鄢 克勤克俭 ..

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D.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 总结

- -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夫人将启之 闻之,有献于公 ..

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

1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大叔完聚,缮甲兵 聚集(粮草) .

B. 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弟 .

C.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同类的人 ..

D. 其是之谓乎? .

这个(意思)

(二) 初,武公娶于申,曰武,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 总结

- -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氏欲之,焉辟害?”对曰:“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今京不度,非制也 ..

B. 初,武公娶于申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C. 生庄公及共叔段 无庸,将自及 ..

D.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不如早为之所 ..

1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总结

- -

(3)子姑待之。

(4)君将若之何

(5)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14. 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文:不公正不合理的事做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看他的这种下场吧。

B.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译文:不久,大叔的命运不济,西部和北部边邑同自己有了二心。

C. 不义不暱,厚将崩。译文: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大了,也必将崩溃。

D.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文:蔓生的野草尚且不易除掉,何况您受宠的弟弟呢?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

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帅德钧连年用兵,民为疲弊,普父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氏以女妻之。

- 总结

- -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使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宰相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卧疾,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淮,调补渭州军判官。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茵(几层垫子)地坐堂中,炽碳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普曰:“当西北二面,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陇大木,普尝遣新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王比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淳化(宋太宗年号)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动。

节选自《宋史·普传》

- 总结

- -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获盗百余,当弃市 当:判罪。 .

B.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 鞠:审讯。 .

C.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向:连续。 .

D.令遣守通判昌言奉表求致政 .

致:归还。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既下,则我独当之 此则楼之大观也 ..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而祖乃今以久特闻 ..

C.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昌言奉表求致政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D.因出涕,左右感动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17.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普精明老练、才智过人的一组是

①太祖拔,宰相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②宣祖卧疾,普朝夕奉药饵

- 总结

- -

③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

④当西北二面,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⑤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 ⑥普亦倾竟自效,尽忠国家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普辅佐太祖、太宗两朝君主,对北宋王朝起了重要的作用。故普死后,君臣震惊,深表哀悼。

B.普任军事判官时,曾对已审之案表示怀疑并直言上谏请求复审,最终保全了许多无罪者的生命。

C.普生性沉厚寡言,但却精明老练,才智过人,深得太祖敬重。太祖曾约晋王在风雪夜到普家中与之共商攻伐之计。

D.普也有缺点,处理政务独断专横,并贪于财货。曾不顾政府禁令,派亲信小臣去购买修房木材,所以朝臣多嫉恨他。

【写作与体验】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读《伯克段于鄢》有感”为副标题,自拟正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 总结

- -

要求:(1)容上,要有读有感,感为主体。(2)要写出自己最深的感受,可以针对某个人物,也可以针对某件事,不必面面俱到。

答案

1.C(A共gōng叔段B繄yī我独无D亟qì请)2.C(施,推广,延及。)3.C(辟通避;锡通赐;阙通掘)4.A(A为判断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5. 答案:A均为介词,在。B第一个等到;第二个到达。C第一个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代词,他,代指共叔段。D第一个介词,把;第二个连词,表承接。6. 答案:C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7. 答案:D公语之故,且告之(以)悔。8. 答案:D(不是颍考叔挖掘地道,使庄公母子相见。而是庄公听取了颍考叔的意见,并采取行动。)9.答案:C(均为送,赠与。A第一个战胜;第二个能,能够。B第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挖地道;第二个名词,地道,隧道。D第一个整治齐备。第二个保全,存在。)10.答案:C(A第一个代词,代共叔段;第二个代词,代指庄公发誓,继而悔之这件事。B第一个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介词,拿,用。D第一个到达,到;第二个延及,到。)

11.答案:A(聚集人民)12.答案:D介词,替。(A第一个地名;第二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合乎祖制。B第一个介词在;第二个介词,向。C第一个连词,和;第二个动词,到,遭到。)13.(1)亟:多次,屡次 弗:不。(2)不过:不超过。

(3)姑:暂且。(4)若之何:拿他怎么办。若何,怎样。(5)与:给。 事:侍奉。14.答案:B(命,是命令的意思,不指命运。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北部边区的城邑暗中归附自己控制,)15.C(“向”应为动词“将近,接近”之意)16.C(C项中的“以”均为

- 总结

- -

连词“因为”;A项中的“则”前者为连词“那么”,后者为副词“就是”;B项中的“特”前者为副词“只是”,后者为副词“独”;D项 中的“因”前 者为 连词“于是”,后者为介词“趁”。)17. D(①介绍其担任的职位, ⑥评价其尽忠国家的衷心)18.D(普遭受廷臣嫉恨的原因只是由于其为政专横,并没有涉及其它事情)

19.略

- 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