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根据不同刑罚的法定最高刑,追诉时效分别为五年、十年、十五年和二十年。如果超过二十年但仍认为必须追诉,需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法律分析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确定已过追诉时效: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拓展延伸
追诉时效失效后的法律后果
当追诉时效失效后,即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追诉时限,法律后果将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追诉时效失效意味着被告不再面临刑事或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不会被起诉、定罪或判刑。而在民事案件中,原告将无法通过法院起诉被告并要求赔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追诉时效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且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例外。因此,建议在具体情况下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结语
追诉时效的到期意味着法律责任的追究将发生变化。在刑事案件中,被告将不再面临起诉、定罪或判刑的可能性;在民事案件中,原告将无法通过法院起诉被告并要求赔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追诉时效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并且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例外。因此,建议在具体情况下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八节 时效 第八十八条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八节 时效 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