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三朝北盟会编》与解释牲报道的写作 冯瑞珍王彩梅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250 宋金和战的重大社会事件不遗余力地 的不确定性,使他们轻松便捷又不乏 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成书于光 进行了系列性报道,全方位地记录、多 深刻周到地把握周围世界的变化。“整 宗绍熙五年(1194年),“三朝”,指宋徽 角度地剖析,意在探讨靖康之难的成 体而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新闻 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 因、经过以及这种重大社会事实的历 媒体对一些重要领域发生的新闻性变 朝,记载自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 史意义。 动还普遍缺乏解释意识,一些力图对 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完颜亮 社会转型时期解释性报道尤为重 新闻进行解释的报道也由于各种原因 伐宋共四十五年的历史。斯诺说,每一 要,网络时代信息的发出和接收在各 不能达到职业操作的规范.解释性报 个历史家必定是个优秀的记者,无论 地几乎同步,因而抢新闻、在接收时间 道的缺失正在成为制约中国新闻传播 从修昔底德或司马迁开始,都是一样。 上打信息差的现象大大减少,传媒新 影响力扩张的重要原因。”② 因为史家写书必定要占据大量的一手 闻报道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不可避免, 鉴于史家与记者的相通性.现在 资料.要建立在大量的采访调查工作 阐释事实成为传媒新的竞争点。人们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可以从两方面学习 之上的。他们的写作原则必定和新闻 在海量的资讯里面有一种追求秩序与 史书《北盟》的创作方法。 报道原则有形式和本质上的相同之 意义的强烈需求,解释性报道能够帮 1.广泛搜集资料。用事实构成报 处。①徐梦莘}t用大量文献,把45年间 助人们减低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认识上 道徐梦莘《北盟》引用书目120种, 一+-+-+*+*—+一*+”+”—+一”—-卜”——+_w—+一-+-——卜-—・+--—・卜-——卜-—+一-—+一-—-卜-—+一一十-—+一-—-’一 的“新闻”,为形势和政治需要而捏造 跃进”运动和庐山会议后,许多讲真理 新闻的序幕。此后,灾害性新闻和其他 假新闻。 旨导性”和达到“教化”目的 讲真话的人被整肃,实事求是的报道 反映负面消息的新闻在我国媒体上重 的单一新闻思维束缚了新闻工作者的 方针被扭曲。新闻工作者迫于各方面 新出现。新闻传播规律得以回归,媒介 头脑。人民群众迫切希望了解的事情 的压力不敢讲真话,隐瞒灾害性事件, 反映事实如实而全面,符合新闻的真 难以在媒体上找到,对新闻媒体产生 “报喜不报忧”成为不成文的宣传纪 实性,满足受众了解世界的需要。改革 了不信任和厌烦。 律。在最严重的时候,“连自然灾害、各 开放后批评性报道也大量出现,发挥 改革开放以后,新闻观念发生变 种事故也不准报道,如需报道,也必须 了舆论监督的功能。由片面的报喜不 化。受众的需求是媒体生存的基础,只 化作‘共产主义大协作’或‘革命英雄 报忧到全面反映现实,反映了我国媒 有尊重受众,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和接 主义’战胜灾害的赞歌。” 另一方面与 体在改革开放后角色的转变。 受心理,媒体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同时 人们的认识有关,认为灾害性事件是社 总的来说,我国新闻传媒在改革 人们也认识到,党报不仅是党的报纸 会发展中的消极事实,报道后会在国际 开放后发生的诸多变化使其更符合新 和喉舌。也应该是人民的报纸和喉舌。 上给中国造成负面影响,给社会主义 闻媒体本身的角色,真正成为各种信 媒体不应该只为宣传政策服务,还应 “抹黑”。这种做法既损害了人民群众的 息传播的载体,考虑受众的需要,为经 该为受众服务。随着观念的变化,在新 知情权,不利于组织群众进行灾后抢 济建设服务。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 闻实践中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媒体 救.也使领导入无法获知真像.影响了 相对于改革开放前有巨大的进步。囹 越来越重视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传播 政策的制定。此外,这些未作报道的重 (作者单位为荆楚理工学院) 信息、反映舆论,尊重受众的需求。 大灾害和事故,成为空白,给中国当代 注释: 史的撰述造成了困难。 四、由灾害性报道缺失 ①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左”倾错 向全面反映现实转变 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误得以清算.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 ②( 顾潜:《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 灾害性报道在一段时间内是新闻 渐恢复,新闻界也开始回到正确的轨 融・共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报道的“禁区”。一方面与政治环境有 道上来。1979年上海报道电车翻车, ③何梓华、成美:《新闻理论教程》,高 关.上世纪50年代的反右扩大化、“大 揭开了新时期我国媒体公开报道灾害 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57 新闻窗Z璺霹 罨芝口。罨 011年曩Il曩 断闻窗Zmt‘协毛-ZaOt‘N011年第二期 新闻写作 亦死于难。 杂考私书84种,金国诸录10种,而文 集之类尚不数焉。宋金之间45年发生 录》、马扩《茅斋自叙》、洪皓《松漠记 闻》、范仲熊《北记》等各种说法,记载 不尽相同,但徐梦莘只是列出上述书 名而已,独独节录了《北征纪实》。他 说,“《亡辽录》、《马扩自叙》叙言天祚 被擒事,皆大疏讹,不若《纪实》之详, 但举此一端最显著以证之,则可以例 《封氏编年》记载了张孝纯之子张 的系列重大社会事件,徐梦莘对每一 个事件都尽可能引述当时权威的和民 间的记载,还原事实的发展进程,让读 者在史家的行文中深入阅读与剖析, 从而达到揭示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与 意义的目的。 灏出假榜,名为出城应援,实为自逃。 引用资料达5180多字,从不同角 度全方位地报道了太原被陷前后及 过程中的事件、人物的各种情况,引 导读者从这一系列的事件现象中寻 找太原被陷的原因:朝臣童贯等的退 其余-6Q ̄ ̄《北征纪实》对天祚之死做了 6一《北盟》卷53 记载了靖康元年太 原被陷的这一重大“新闻”.徐梦莘采 用了事实性导语“粘罕陷太原。河东安 缩讲和、隐匿军情不上报;援兵不力; 粮绝人死无力守城:金人为绝后患誓 攻太原重镇……这些事实足以预示 番评论,“其东南所忌者张觉也,其 西北所忌者则天祚也。我始误张觉与, 除东南之患矣。终又误天祚而致其灭 抚使张孝纯被执。马步军前副总管王 禀死之。运判王毖、提举单孝纯皆被 杀。通判王逸自焚死。”然后引用了10 本书(次)来揭示太原从宣和7年 (1125)12月到靖康元年(1126)9月为 什么会被陷及怎样被陷的原因与事 实。首先引《宣和录》记载五路援兵均 没有实质性援助,然后引封有功《封氏 编年》记载太原经略张孝纯敌攻我守 的战术,引金人粘罕语“你家君臣哀鸣 请和,请割三镇二十州以赎罪。……誓 盟未干,盟言又变,三镇不还以兵袭 我。自古违盟不克享国”.解释太原被 围困的一个原因。 接下来引李纲《传信录》记载粘罕 之师围攻太原的“锁城法”,g1《林泉野 记》记载张孝纯见援兵败去,诸郡相继 陷没,城中易子而食,不得已而降。 赵牲之《中兴遗史》写王禀见太原 粮尽而援兵不至,自知不可守.缒城而 死。张汇《金虏节要》写王禀生前守城 及死后细节。 《靖康小雅》介绍1125年12月前 童贯坐误军机,待兵临城下则仓皇留 王禀守太原,日驰数百里还京师.二 太子已陷全燕之地,蔡攸隐匿军情, 贯、攸二人密谋内禅、议和之争。(意 为援兵被摧、王禀之死、乃至太原被 陷是必然结果) 沈良《靖康遗录》写城内15以上 六十以下皆籍为兵,贫富均食如一,相 持半年,粮尽,贼以云梯登城,守者皆 不能动,城破。 《靖康小雅》记载了其它守臣的结 局:王逸纵身火海,王毖、常平、单孝纯 接下来宋朝的发展趋向。徐梦莘采用 冷静的文字、理性的思维记录了当时 的事实并坚持以事实构成报道,这是 今天写作解释性报道的记者应该体 会并学习的一点。 2.保持作者中立者、观察者的低 调意识解释性报道关键的技术之 一就是记者要保持低调意识,在阐述 事实时保持客观中立、观察的态度。 记者要解释新闻,势必有一种将自己 对新闻的理解直接表达出来的冲动。 这就蕴含着陈述主观判断而不是叙 述客观事实的危险,职业的记者任何 时候都要用事实说话,即使是在表述 观点和倾向的时候也要依据事实,关 键时刻引用专业人士的言论。1994年 6月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对 北朝鲜的制裁可能带来极具讽刺意 味的风险》。该文评述为什么不立刻 制裁的原因是朝鲜可能以硬对硬,干 脆发展核武器,使美国更加进退维 谷。作者接下来写到:“美国一位官员 说.这种风险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进 一步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这段引 语既是报道,也是作者想要说的观 点,成功避免主观议论,保持了记者 中立的观察的立场。 徐梦莘《北盟》通篇没有自己明显 的刻意的评论,没有《资治通鉴》中大 量的“臣光日”文字(司马光的评论). 但历史是主客一体的,“历史的实在 ’ 与“历史解释的实在 ’同时并存,史家 的观点主要隐含于材料的取舍之中. 典型的“借你的嘴,说我的话”。《北盟》 中关于天祚之死的报道,有史愿《亡辽 亡,使略无西北后顾之虑。故以是犯中 原 ’。金人不敢早侵中国,乃是由于东 南有张觉西北有天祚,怕后方空虚,但 是宋朝昏昧致使二者皆含恨而死,这 样无异加速了宋朝的灭亡。独列此书, 证明蔡绦的观点亦是著者的认识。以 他人之口说出自己对史实的看法,观 点隐含在史料的取舍之间,这种作者 低调、客观的意识亦是《北盟》“会编 体”的重要特征。 徐梦莘耽嗜好史,因痛感靖康之 祸,以一生心血著称此书,记录了对时 代的反思,留给后人对逝去事实的清 醒认识。读史使人明智。在社会转型时 期解释性报道的写作亦需要作者具备 历史眼光.把新闻事实当作历史链条上 的一环,找出前因后果,展示趋向;需要 有社会责任感,能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 找出新闻事实与周围事物的关联。美国 资深记者s.Kobre指出,只有那些在社 会科学方面目光敏锐、具有一定专业知 识的记者,才能明智地处理和解释事 实。囹 (作者单位为河北大学) (本文系2009年保定市哲学社会 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0902148) 注释: ①熊国荣、程前:《史记》与人物通讯写 作,《新闻与写作》,2010第9期 ②高钢:《社会转型时期呼唤解释性报 道》,《新闻战线》,2005第7期 ③⑥⑦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8,395—401,813,813 ( ⑤[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 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