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干预方法探讨

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干预方法探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530·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35卷第3期ModemPreventiveMedicine,2008,V01.35,NO.3文章编号:1003—8507(2008)一03—0530—02中图分类号:R395.6;11512.91文献标识码:A【健康与社会行为】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干预方法探讨冯素青1。李领娥2郭付爱1,党静1[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对该人群实施行为干预的模式。[方法]对石家庄部分医疗机构的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梅毒感染状况检测。[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正确率相对较低.外表识别感染者的正确率仅10.25%;32.75%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伴,45.04%从摘要:不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与非婚性伴性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为29.77%。[结论]扩大安全套获取途径,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和使用率:并从3个方面入手实施干预。关键词: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调查;干预方法Ⅱ呵VESTIGATIoN0FCLIENTSl【APANDINTERVENTIoNM匮ASURESONAIDSAMONGSTDCL矾ICFENGSu-qing。LILing-e,GUO}'u—c蠢LShijiazhuang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ijiazhuang0500li。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urveyHIV/AIDS—relatedknowledge,attitudesandpracticesamongclinicclientswithSTD,andtoexploretlleinterventionalpattern.[Methods]PatientsfromSTDclinicclientsinpartofShiiiazhuanghospitalswereinvestigatedwithquestionnaireandbloodspecimenswerecollectedtotestantibodiesagainstmVandsyphilis.[Results]Theirw鹧lOW.only10.25%identifiedtheinfectedpersoncorreedyaccordingtoappearance,37.25%hadextra—maritalsexualpartnersintherecent3months,45.04%neverusedcondoms,only29.77%ratecorrectofHIV/AIDS—relatedknowledgeusedthecondomsintherecentextra—maritalsexlla]intercourse.[Conclusion]Expandingofeondomsthewaytogetcondomsandobtainingcondom8easilyandincreasingtheusagetheinterventionmeasuresshouldbetaken.Keywords:STDclinicclients;HIV/AIDS;Survey;Interventionmeasure性病门诊就诊者是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为了解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探索对其进行行为宣传干预的模式。2006年4—8月.在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或中专135人占33.75%.初中73人占18.25%,小学文化35人占8.75%,文盲15人占3.75%;涉及各行各业,但以经商及服务业、工人、农民(工)、无业及干部职员居多,分别占18.44%、16.16%、13.64%、12.88%、11.87%。2.2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2.2.1VCT门诊及省市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中医院的皮肤性病科.对400名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了艾滋病KABP调查和抗ⅢV检测。现总结报告如下。l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了解途径调查对象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占68.59%.其次依次为免费宣传材料40.45%、广播38.69%、报刊36.68%、书籍31.16%、医生30.15%、咨询27.14%、朋友18.09%、街头广告栏17.09%、其他1.26%。2.2.2艾滋病知识应答正确率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正确率13岁及以上的性病门诊初诊者。不包括医学咨询者及皮肤性病中的皮肤病就诊者。1.2调查方法相对较低.只有“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用针具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正确率超过80.00%.其中外表识别感染者的正确率仅有10.25%.见表1。调查开始前对参与调查的皮肤性病门诊的医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在目标人群知情同意后开始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5IIll备用检测抗HⅣ。问卷经检查无空项和明显逻辑错误的收回、编号.血液编号同问卷编号。用EPI2.3近3个月内婚外性行为400名调查对象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伴的131人占32.75%。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男性为36.22%(92/254)。女性Data3.0建立数据库录入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为26.7l%(39/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06,P=0.051)。有非婚性伴的131人中,1个性伴的83人(男性54人,女性29人)占63.36%,2个性伴的20人(男性14人,女性6人)占15.27%,3个以上性伴的5人(男性4人,女性1人)占3.82%,23人拒答(男性20人,女性3人)占17.56%,男性与女性非婚性伴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4.1,P=O.129)。2.4安全套使用情况有婿外性伴的131人中.近3个月内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9人(男性5人。女性4人)占6.87%,有时使用的63人(男性41人。女性22人)占48.09%,从不2.1人口学特征调查的400名性病门诊就诊者平均年龄34.6岁:男性254人占63.50%,女性146人占36.50%;未婚67人占16.75%,在婚262人占65.50%,同居46人占11.50%。离异或丧偶25人占6.25%;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142人占35.50%。高作者简介:冯素青(1967一),女。副所长。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艾滋病预防控制作者单位:1.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家庄,05001l;2.石家庄市中医院使用的59人(男性46人。女性13人)占45.04%,男性与女 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35卷第3期M0dernPreventiveMedicine,2008.V01.35.NO.3。531·性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矿=3.415,P=0.181)。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但最近1次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只有29.77%.与山东省【1]调查结果相似.调查中还了解到不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安全套影响快感和不方便获取,因此,应在娱乐场所放置安全套,扩大安全套获取途径,最近1次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39人占29.77%。男性使用率为27.17%(25/92),女性使用率为35.90%(1M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7,P=0.318)。2.5吸毒情况调查对象近1年内曾吸毒者2人占O.50%。2.6提高可及性.同时加强对安全套防病作用的宣传.提高使用率。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有68.59%来源于电视,其他依次为免费宣传材料、广播、报刊、书籍、医生及咨询服务。考虑到虽然目前性观念发生了转变,但性病终究是羞于人知的疾病。而且这个人群是散居的。没有办法进行集中干预或同伴教出现性病症状就医选择选择综合医院的284人(男性181人,女性103人)占育,针对这个特点对性病门诊就诊者的干预模式不能单打一。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倡导性道德,尊崇一夫一妻制:二是针对近1/3的性病门诊就诊者近3个月有非婚性行为,而且非婚性行为多发生在娱乐场所的特点.应在娱乐场所放置安全套.同时在娱乐场所、医院摆放艾滋病宣传材料;三是规范性病诊疗市场。加强对性病门诊医生职业道德、诊疗技术、咨询技巧等内容的培训[2】。利用性病门诊就诊者就诊时懊悔、恐惧的心情,不失时机地进行防艾知识的传播,促使危险行为改变。参考文献:[1]张晓菲,钱跃升,陶小润,等.山东部分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高危行为与感染状况的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2):164—165.71.00%:选择性病专科医院的94人(男性57人,女性37人)占23.50%;选择私人诊所的15人(男性11人,女性4人)占3.75%:自己治疗的7人(男性5人,女性2人)占1.75%。男性与女性就医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2.P=0.8)。2.7患病种类调查对象被诊断为非淋67例占16.75%,尖锐湿疣59例占14.75%。淋病38例占9.50%,梅毒35例占8.75%,软下疳2例占0.5%。其余199例为非性病占49.75%。400名调查对象中317人采血进行了抗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讨论本次调查中。89.75%的调查对象认为能从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已感染HIV,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与看似健康的人发生性行为时放松警惕,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74.00%的人知道安全套[2]赵英,陈新,任琼,等.性病门诊就诊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1):44—46.(收稿日期:2007—04-29)(上接第529页)心理的应激状态会发生较大变化,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完成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到一名合格战士再到一个合格军官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临床心理学将心理应激划分为3种类型:即,心理应激不足、适度心理应激和心理过度应激,显然过度的心理应激可导致明显情绪紊乱,主要表现为高度的惊恐、重度的焦虑等。由测试结果可知。集训初始阶段,入伍大学生心理应激总均分和7个因子的得分均较高。这是由于:部队特殊的现实环境与大学生理想化设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多数受训者带着浪漫的想象,理想化的设计等超越部队客观现实的心境来到部队,能也与切l练科目的安排有关系.在集训早期。人伍大学生接触到的训练科目多比较耗费体力。且难度较大;而到了后期,训练科目多为队列队形练习.比较简单。综上所述,武警部队新人伍大学生集训期心理应激状态变化显著.集训可以迅速使一名新入伍大学生迅速适应部队。结合这一特点.部队从事军事训练及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干部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具备较高的心理咨询能力。学会运用心理辅导的技巧方法,尤其做好入伍大学生早期的教育管理工作。参考文献:[1]甘景梨,高存有,胡兴焕,等.心理CT在新兵精神疾病监测过程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00一202.[2]宁维卫.世纪初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与教育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6.10.[3】朱清峰.新兵1070名心理卫生状况分析【JJ.临床军医杂志,2002,30(1):60-61.(收稿日期:2007-04—19l而集训期间严格的纪律,紧张的训练,陌生的人际关系与他们的想象之间反差极大,理想化的构想被随之而来的困惑所取代,因此表现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情绪。而随着受训时间的延长,受训者逐步适应部队环境,此时各项指标得分随之下降。同时,应注意到恐怖和精神病2个因子的得分虽然随着时间变化有明显下降.但得分均未超过3分,说明2因子的得分接近于一般人群。同时,几个因子得分的下降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