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励性评价——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及时性评价——为数学课堂“画龙点睛”、延时性评价——让数学课堂“柳暗花明”三个方面,对如何让“评价”激活孩子的心灵进行了探讨。 评价 妙趣横生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要求建立以激励为主、从多种角度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生命因评价更精彩。 一、激励性评价——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
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有宽容“错误”,才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资源,才能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如一次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样的题目,用算术法解,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出错,用方程解则有很强的优越性,可小学生对用方程法解题有很大的偏见,多次讲评这题后,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肯用方程解,用算术法解又出现错误。
这天讲评时,照例又出现了错误解法:20÷2-4或20÷2+4,好不容易等到有个学生来了个方程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2x-4=20,我心生一计,打了个比方,说:××同学用上了“原子弹”,威力真大啊!
用方程解的这个同学听了,乐开了怀,其他同学听了,也很羡慕他。这时,我又加了一句:你们有“原子弹”,为什么还要用“枪”呢?而且刚才那位同学还是“自杀枪”呢。就这样,一句激励性的评价,让我们班的同学喜欢上了方程。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在说解题方法之前就会说:我是用“原子弹”的;有的学生会说:我是用“原子弹”的,但是炸到我自己了(解错了);有的学生则会说:这题用“原子弹”太浪费了,用“枪”就够了,大家听了都心领神会。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更使得数学课堂妙趣横生,充满了智慧和欢乐。
激励性评价不等于盲目的迁就,一味的表扬或“藏拙”,它以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发展。我们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激励性评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绽放出更多的智慧之花。 二、及时性评价——为数学课堂“画龙点睛”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及时反馈的效果最好。当一事情发生时,都存有一个最佳评价期,评价的时间隔得越久效力就越低。所以,教师应找准最佳时间及时评价,让学生受到最有效的教育刺激。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关心学生的感受,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而要有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灵活、巧妙地运用及时评价这一教育手段。 如在教学“万以内的读数和写数”之前,教师叫学生先估计一下会场中共有多少人?(答案100人、300人、500人等)教师及时简单的评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学生通过再次的观察、思考,得出了一致的结论(100人不止,500人没有,大约是300人);“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有很多很多的人?”(商场、电影院、广场等)“大概有多少?”通过教师及时简短的评价和学生短暂的思考,不仅为新课的教学埋下了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平时我们常常忽视的课前谈话,教师运用得当照样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及时性评价的尝试得到了意料之中的收获,又有着意料之外的惊喜,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一步步走向深刻,变得睿智!
三、延时性评价——让数学课堂“柳暗花明”
一堂课中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延迟评价”就是在解决某一问题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对设想进行评价,以便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从容自由的气氛中积极思考、互相启发、畅所欲言。如果过早做出评价,将会打击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扼杀学生创新的机会,达不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如在学生学会了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车间要生产360个零件,工人们每小时能生产40个零件,经过8小时,还剩下多少个零件?
学生一般的解法是360-40×8=40(个),可刚好我请上来板演的这位学生错误地列成了:360÷40。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发言,几个调皮的学生还轻轻地说道:“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顿时板演的这位学生脸胀得通红通红。我看形势不妙,微笑着说:“其实他没有做错,只是还没有做完呢!”(我
没有评价答案的对与错,只是肯定了他的思考方法,也更加激励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听我这么一说,同学们都一愣……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明白了,他这一步算得是总时间,现在做了8小时,360÷40=9(小时),9-8=1(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做的是1×40=40(个)。”说完,稍过片刻后,教室里充满了“哇、噢、耶”的声音,都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真聪明!”…… 不难看出,正因为我合理地运用了延迟性评价,从而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巧妙点拨,扭转了学生的原有观念,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从而获得了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使课堂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对课堂上天真活泼的孩子,让我们用心去评价,去赏识每一位孩子的可爱之处吧,为每位孩子把好舵。让评价激活孩子的心灵,驶向成功的彼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