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融参考2006年第4期 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苏宏涛 朱伟健 洪汝亮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江西上饶市334000) 1.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工对相关金融知识的了解不多。尽管农民工收 入低,但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基本是现金,由于缺乏人民币认假、识假的相关知识,不时给农民工个人 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而银行只在特定的活动时间做反假宣传,进城农民很难获得相关的知识;此 外,随着打工收入的增加,一些富裕了的进城农民也需要理财服务,但是缺乏相关的理财知识,对基 金、保险、证券等相关的金融知识知之更少。二是金融服务水平和手段滞后。当前,农民工所能享受 的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存款开户、办理储蓄、电子汇兑这几项业务。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 社,由于技术和政策的原因,网络汇兑至今还无法实现,结算渠道不畅通,对农民工攒钱寄回家很不方 便,以致于农民工携带现金回家,增加了不少风险。另外,尽管各家银行开通了银行卡业务,但对进城 务工和经商的农民工来说,也还存在一定的服务盲区和缺点,如到外地进货的农民工,虽然可以携带 银行卡,但大多数批发市场内没有设立金融机构,批发商也没有与金融机构建立特约商户关系,因而 无法实现持卡消费。与此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的退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缺 失,业务品种开发滞后,不能满足进城农民工的需要,在目前农村信用社没有开通通存通兑业务的情 况下,农民工的汇款多是通过农业银行(或邮政)汇兑,而农业银行在农村机构较少,导致汇入款的支 取很不方便。三是农民工贷款难。进城农民工在流入地能存不能贷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没有流入 地的身份证,居住地金融机构因风险原因不敢贷款给进城民工;而迁出地的金融机构因农民的外流, 不方便管理而不愿贷款。因此很多农民工即使在城里生存了很多年,仍然享受不到应有的金融服务, 成了“两头落空”的信贷服务盲区。而进城农民却因创业与消费等各种需求而渴盼获得金融贷款。 2.改进农民工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1)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职能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服务 效率。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的引导和市场的开放来发挥作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农民工 提供人身保险和培训,为刚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等。另外,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坚持实行分层管理,由市场而不是由政府来确定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去做。政府可以通过支持农民工 加入保险等行为来降低农民工贷款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对他们贷款。(2)完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 设,提高服务效率。一是尽速实现基层农信社支付结算业务信息化,疏通资金流转渠道,缓解农村地 区支付结算的瓶颈制约,推动农村金融深化。二是全面提升农村金融信息化整体水平。加大支付系 统建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点,构建贯通乡、县、省乃至全国的农信社综合业务系 统,提升金融对区域经济建设的基础性支持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银行代理发放制度,大力 推进农民工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在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基础上,促进银行业提高金融服务效率。(3)准确 定位,提高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意识。农民工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心理预期不高,营销成本较低,农民 务工汇兑所带来的不仅是存款,也是为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空间。为此,一是要针对农 村经济的新变化来开发适应农民工金融需求的金融工具;二是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在 有效提升农民金融意识的前提下,增进与农民工的沟通和协调,提高自身社会服务形象;三是加强与地 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流,通过建立政、银、农三方信息交流平台,合理解决农民工临时性资金需求。 (责任编辑:郭建华) (校对:GH) l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