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总第38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第5期 2 中线干渠沿线地下水进入渠道的可能性分析 2.1地下水位高于渠道设计水位渠段分布 根据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及中 线工程渠道设计水位的对比分析,中线输水总干渠从丹江 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经过伏牛山、太行山山前的一系列冲 洪积扇地区,沿线多数地段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地下水水位 绝大部分低于渠道设计水位,但在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埋 深较浅,存在高于渠道水位的渠段,主要位于河南省及河北 省境内明渠段。 据监测资料,中线沿线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区间处于 2.2~67.5 rfl之间,其中北京渠段沿线介于10 ̄20 m;河北渠 段沿线绝大部分大于20 m,局部地段如高碑店市、新乐市及 邯郸市部分地区介于10 ̄20 m,零星地区如河北磁县一邯郸 县渠段及涿州段介于5~lO m之间,磁县山前渠段小于5 m; 河南段干渠沿线基本介于5~lO m,,新郑市及南阳市局部地 段大于lO m,新乡市辉县及武涉县、禹州市、平顶山市宝丰县 及南阳镇平县零星地段小于5 m。统计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 浅层地下水水位高于渠道设计水位的渠段累计长约67.5 km,约占明渠段总长的5.6 (详见表1)。 表1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地下水位高于渠道设计水位明渠段分布统计 渠道设计分段 陶岔一沙河南段 沙河南一黄河南段 黄河北一漳河南段 穿漳段 漳河北一古运河段 古运河一北拒马河中支段 分渠段长度/km 239.4 234.7 237.4 长度/km 26.1 16.6 5.0 —— 占分渠段比例( ) 1O.9 7.1 2.1 —— 占明渠段总长比例( ) 2.2 1.4 0.4 —— 1.0 237、2 227.4 13.0 6.7 5.5 1.1 0.6 3 上述渠段分布于河南省的南阳市、平顶山市、郑州市、焦 作市,以及河北省的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及保定市。 根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I 18—91)Ⅲ8 和《水工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Ⅲg 的规定,南水北调中线一 2.2地下水进入渠道的途径分析 2.2.1 中线工程渠道防渗设计一般情况下,输水渠道渠底 渠坡存在低渗透性天然沉积物层或者弱渗透性的人工衬砌物 层,形成了渗透系数比含水层渗透系数很小的弱隔水层。不 期工程渠道混凝土衬砌材料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20,抗渗等 级为W6,计算获得该混凝土衬砌材料的渗透系数约为 2×10 ~5×10~cm/s。因此,在一定的渗透水流作用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沿线干渠地下水通过混凝土衬砌入渗 影响渠系水的可能性得到排除。 同的渠道衬砌物材料及衬砌方法是决定渠道与地下水之间水 量转化特征的重要因素,衬砌物层的透水能力直接影响了二 者的相互转化关系_6j。 根据南水北凋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Ⅲ7],为防止 2.2.2中线工程渠道排水设计已建工程的经验表明,做好 衬砌体下排水设施是增加抗浮稳定的有效措施[1 。根据衬 砌稳定计算结果、渠道衬砌型式和挖填情况、干渠沿线地形和 渗漏、减小水头损失、保护渠坡及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总干渠 明渠全渠段采用混凝土衬砌,衬砌范围为梯形过水断面的渠 底和边坡。衬砌材料厚度一般为8~lO cm,对于土质较好、 渗透系数小于i×10 cm/s(i一1~5)的渠段,混凝土衬砌已 能起到较好的防渗作用;对于地下水位等于或高于渠道设计 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情况,中线一期工程布设了防止地下水 扬压力破坏的工程排水设施 ]。排水方案设计为以下三种型 式:①暗管集水,地下水外排;②集水井集水,地下水强排;③ 渠坡设暗管集水,逆止式集水箱自流内排,其中内排形式成为 地下水进入渠道的主要途径。据统计,总干渠明渠段采取内 排排水的渠段累计长约328.4 km,约占明渠段全长的 27.4 ,总干渠各设计渠段均有分布(详见表2)。 水位的渠段适当增加衬砌厚度至22~25 cm;对于中强渗漏 等特殊渠段根据需要加设双面复合土工膜。 表2南水北调中线明渠段内排布设分布统计 渠道设计分段 陶岔~沙河南段 沙河南一黄河南段 黄河北一漳河南段 分渠段长度/km 239.4 234.7 长度/km 126.4 75.7 59.0 —— 占分渠段比例( ) 52.8 32.3 24.9 占明渠段总长比例( ) 1O.6 6.3 4.9 —— 237.4 穿漳段 1.0 237.2 227.4 漳河北一古运河段 古运河一北拒马河中支段 24.3 43.0 1O.2 2.0 3.6 27.4 18.9 从供水水质安全的角度而言,若处于上述渠段附近的地 下水受到污染,当地下水水位高于渠道水位,其中的污染物就 ・有可能排入输水干渠,存在污染干渠水质的可能,需要进一步 开展定量及定性的研究。 2・ 南水北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左海风等・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劣质地下水对输水水质的潜在风险分析 3地下水进入渠道的水量计算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北跨度大,干渠沿线地质、水文 地质条件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和 地下水水质情况、渠道工程设计等综合因素,确定以河北省磁 县境内渠段作为典型渠段,定量计算排入渠道的地下水水量。 研究渠段以冀豫交界处的漳河渠倒虹出口为起点,向北 至东武仕滏阳河梁式渡槽进口为终点。输水渠道梯形过水断 (rn。/s) 一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一上游来水流量 (m。/s);Ch一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 根据磁县地区水环境监测资料分析表明,磁县地下水水 质状况总体良好,但位于地下水上游的武安市及邯郸市辖区 水质较差,地下水水质为Ⅳ~V类水,主要超标物质为氨氮、 亚硝酸盐氮、总硬度、硫酸盐等,其中2006年地下水监测井点 氨氮最高含量为1.89 mg/L,污染物随地下水径流迁移、扩 散,对磁县地下水存在潜在威胁;根据2007年8月滏阳河水 面采用8~10 cm厚度的混凝土板衬砌,部分渠段铺设复合土 工膜加强防渗。 研究区位于漳卫河流域山前向丘陵平原区过渡地带,沿 质监测结果,磁县北开河城关断面为地表水超V类水体,主要 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据此,本文以氨氮作为典型污染组分,进 一步判断劣质地下水是否对干渠水质造成影响。 山前呈条带状分布,由漳河、滏阳河冲洪积组合而成。侧向边 界以东西部为流量边界,南北部为水位边界,垂向边界主要考 虑降水入渗面状补给。研究区内与中线干渠相关的地层分布 简单,表层主要以砂黏土或砂壤土为主;含水层岩性主要为 坡、洪积作用形成的砂、砂卵石及卵石等,含水层之间夹薄层 黏土或粉质黏土层;下部为黏土层。磁县境内地下水水位埋 深浅,研究区内地下水水位高于渠道设计水位的渠段累计长 约2.4 km,约占该渠段的16.4 ,均采取了内排排水措施(见 图1)。 一 北 十 -・ 边 -・魄量越 m .. : ...... 图1计算渠段示意图 地下水向渠道的排入量取决于地下水水位与总干渠渠道 水位之间的水位差的变化情况。本文建立研究区水文地质结 构模型及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采用Modflow沟渠子程序 包[1I=处理上述内排段地下水向总干渠渠道的排放量。 依据模拟计算成果,研究渠段存在浅层地下水向渠道的 排放,当设定地下水水位埋深升高至3 m时,为地下水对渠系 水影响风险最大的情景,而地下水排放流量仅为渠道设计流 量的0.027 。 4劣质地下水潜在风险分析 依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技术原则[12],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一股废水排入河流后能与河水 迅速完全混合,则混合后污染物浓度为: Q +“Q^ —一 Q +Q 式中:c一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rag/L); 一污水排放量 依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当氨氮> 0.5 mg/L时为V类水;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当氨氮2>2 mg/L时为V类水。由于缺少相 应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本文假定极不利地下水污染状况, 即设定研究渠段进入渠道的地下水氨氮浓度为磁县北开河城 关断面氨氮检测值(2.56 rag/L)的4倍;以地下水水位埋深 为3 rn时,地下水向渠道的排入流量作为污水排放流量。依 据工程设计[7],输水总干渠水质按Ⅱ类水标准评价。 计算获得劣质地下水与上游来水混合后的渠系水氨氮浓 度为0.50 mg/L。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磁县渠段,在区 域地下水污染达到极大的情况下,排入渠道的地下水对干渠 水质基本不构成影响,仍然能够达到II类地表水水质的输水 标准要求。 5结论与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沿线多数地段地下水位埋藏较 深,但在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并高于渠道设计水位;同 时,地下水与渠系水通过内排排水设施存在着水量与水质的 紧密联系。地下水向渠道的排入量取决于地下水水位与总干 渠渠道水位之间水位差的变化情况以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磁县境内渠段三维地下水流 数值模型,选取氨氮作为典型污染组分,设定情景定量计算地 下水与渠系水在水量与水质的转化。表明研究渠段在假定的 污染风险达到极大的情况下,排入渠道的地下水对渠系水水 质基本不构成影响。 中线工程南北跨度大,沿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 域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动态变化迥异,建议对中线沿线存在劣 质地下水影响渠系水的风险渠段做进一步全面分析,同时加 强中线工程总干渠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地下水水质的长期监 测,开展污染源调查与整治,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质 安全。 参考文献: [13刘昌明.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EJ].海河水利,2002, 113(1):卜5. E2]刘正才,王家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研究 E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3(4):7-9. (下转第12页) 强|鬻 辫 s眺 强 ll § 南水北调 ・3・ # ≈ 虢 …一# 一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卷总第38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第5期 观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多样,功能强大,具 有较大抗外来干扰的能力,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就有较大增加。 表5调水枢纽区域总体景观指数 景观区TA/104m2 NP/个LSI AI(%) SPLIT PR SHDI D E C 热巴景观区 66 200.50 210 13.25 80.12 4.75 8 0.81 1.33 0.36 0.28 阿安、仁达景观区 99 314.77 233 12.21 79.95 4.9O 8 0.76 1.32 0.37 0.25 珠安达、霍纳景观区300 265.41 1314 3O.O2 77.91 4.03 8 0.82 1.26 0.39 0.44 克柯景观区 22 520.59 92 7.19 83.96 4.14 4 0.37 l_71 0.27 0.41 注:TA:景观总面积;PR:景观丰富度;SHDI:景观多样性指数;D:景观优势度;E:景观均匀性;C:景观破碎度 热巴景观区和阿安、仁达景观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 较小,这有利于斑块问物种的交流与迁移扩散,有利于区内种 介于其他两个区域之间,反映出景观异质性程度在此区域介 群的生存和发展,此景观区内表现为较低的生物多样性,以草 于二者之间,景观类型较丰富;另外,景观优势度值居中,说明 甸生态系统为主,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态功能较弱,生态系 单一景观所占优势程度有所增加,在景观区内草甸基质占到 统稳定性较差对外来扰动较为敏感,易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 75.67 和79.O7 ,比例比珠安达、霍纳景观区高,森林、灌 丛草甸和灌丛类型占有总体比例下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 参考文献: 加了草甸的优势地位,区内景观类型多样化和均匀化程度相 Eli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 对下降,在植被上表现出植被类型的丰富程度有所下降;景观 等教育出版社,2000. 破碎度指数为0.28和0.25,在四个区域中较低,反映区内景 [2]张金屯,李素清.应用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90— 491. 观完整性较好,尤其是基质聚合程度高(AI为99.45 和 [3]刘惠明,尹爱国,苏志尧,等.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 99.38 ),连通性在四个区域中最好,从景观整体聚合度指数 用[J].生态科学,2002,21(1):82—85. 看,分散镶嵌在基质上的其他类型斑块减弱了整体景观的聚 [4] 肖笃宁,布仁仓,李秀珍.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J].生态 合程度,离散指数在四个景观区较高(SPI IT为4.75 和 学报,1997,17(5):453—46l_ 4.9O ),也说明了丰富的斑块之间离散的空间跨度大于其他 [5]营利荣,李明阳.GIS分析方法在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区域,这不利于斑块问物种的交流与迁移扩散,不利于区内种 F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2(1):86—89. 群的生存和发展。 [6]史培军.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地学前缘, 克柯景观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低于其他区 I997,4(1—2):201—202. 域,反映出景观异质性程度在此区域低于其他区域,景观性质 [7] 于兴修,杨桂山,王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 较为均匀;另外,景观优势度值最大,这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 展与动向[J].地理科学,2004,24(5):627—633. [83李晓兵,陈云浩,王宏,等.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的区域 性指数具有反相关性,在克柯景观区内基质部分——草甸占 分异规律[J].地理科学,2004,24(3):270—274. 绝对优势9O.14 ,灌丛草甸类型占有较小比例(8.45 ),森 [叼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南水北调西线工 林在本区域面积很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植被类型,这就突出 程规划专题报告之四——环境影响分析[R].郑州:水利部黄河 了草甸的优势地位,区内景观类型趋于单一化,在空间分布上 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 受单一景观类型的控制;景观破碎度值较高,完整性受其他类 [1O]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南水北调西线 型斑块影响变差;斑块聚合程度高,离散指数较小,略高于珠 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简要报告[R].郑州:水利部 安达、霍纳景观区,也说明了丰富的斑块之间离散的空间跨度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 (上接第3页) [3] Sophoeleous M.Interactions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究总报告一工程设计报告,¥71F05—004[R].武汉:长江水利委 water:The state of the science[J].Hydrogeology Journal, 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 2002,10(1):52-67. [8] SL 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Is]. [4] 罗玉峰,崔远来,郑祖金.河渠渗漏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_J].水 [9] SL/T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Is]. 科学进展,2005,16(3):444—449. [1O] 麦家煊.水工建筑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任仲宇,陈鸿汉,刘国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污染途径分析研 [11] Michael G.McDonald,Arlen W.Harbaugh.MQDFL0W:A 究[J].环境保护,2008,(6),65—67. [6]H.E M.Moghazi,E.一S Ismail.A study of losses from field modular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groundwater flow channels under arid region conditions[J].Irrig Sci,1997,(17): model[M].U.S 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wash— 105—1 1O. ington,1988. [7]钮新强,杨启贵,谢向荣,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 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s]、 .、2. 南水。妃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