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描述茎的外部形态,以及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一一撑开枝叶、运输水分。
2、能有序观察、比较植物茎的相应特点,以及用文字、绘画等方式进行交流、表达,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获取证据、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生认识到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感受到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说出植物茎的相应功能一一撑开枝叶、运输水分。
教学难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证据、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小刀、植物茎的图片、新鲜茴蒿、红墨水、烧瓶 学生:新鲜茴蒿、小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揭示上节课实验现象。
师:上节课的“根是否吸收水分”实验,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描述。(生:瓶子里的水变少了、水面下降了……)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少的这部分水去哪了呢?(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2、提出问题。
出示红色茴蒿叶子图片,为什么茴蒿的叶子也变红了呢?我们平常的种植,也没有向叶子上浇水,为什么叶子里也有水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茎把水送上去的。 二、探究实践
(一)活动:探究茎是否运输水分
1、师:你是怎样想的?能不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关注选择哪种植物、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怎样进行观察等方面。指导学生完成:
植物的茎是否能运输水? 我们的猜想: 需要的材料: 怎么做? 怎样观察? 还需要注意的事:
注意:在探究的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三年级学生不一定能完整填写记录单,但是一定会关注到记录单上涉及的需要考虑的问题。
3、组装实验装置,明确每个步骤的作用。 4、将装置静置,等待实验结果。 (二)认识不同植物的茎
1、师:其实不同植物,它们的茎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几种不同植物的茎的图片,学生观察)
2、师: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学生看图归纳、总结,形状的不同很容易发现,对于有新的特殊发现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
3、微视频小结或师生小结
有的茎直直的,有的茎是缠绕的,有的茎是趴在地上的…… 茎上有节,节的地方还有芽…… (三)分析实验现象
1、教授观察方法,截断茎的方法、必要时可以横切观察(要特别注意安全)。
2、观察实验现象。(追问: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分析,得出结论:植物的茎有运输水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1、认识“特殊的茎”
师:我们今天看到的植物的茎基本都是条形的,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形状的茎,你看,(教师出示马铃薯图片)这是我们常吃的一种食物一一土豆,其实它也是“土豆”植株上的茎,我们把这种茎成为“变态茎”。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指南车的内容。
2、想一想:植物的茎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我们常吃的土豆是植物的茎,供我们食用……
板书设计: 茎的奇妙
作用:运输水、撑开枝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