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肝细胞癌的CT诊断

肝细胞癌的CT诊断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肝细胞癌的CT诊断

作者:田维祥

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0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肝细胞癌的CT诊断表现,评定其诊断价值,同时为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及对肝细胞癌的认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2例患者经CT诊断得到,7例(21.9%)为单发低密度肿块影,12例(37.5%)为多发低密度肿块影,8例(25%)为圆形低密度肿块影,5例(15.6%)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所有患者均显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肝细胞癌通过CT诊断,一般可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尽早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CT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CT检查对于

[关键词] 肝细胞癌;CT诊断

[中图分类号] R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174-02 肝细胞癌,属于肝癌的其中一种类型,又称原发性肝癌,大多数是由于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发展形成的[1]。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中把肝细胞癌分为4种类型:硬化型、致密型、假腺管型及梁索型[2],其中硬化型及致密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以假腺管型及梁索型为主。肝细胞癌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消瘦、乏力及黄疸。目前,临床上对于肝细胞癌的定性诊断、定位主要依靠血清AFP及增强CT,大多数肝细胞癌可通过CT检查得到满意的诊断,但仍有少数类型的肝细胞癌病理结构及细胞组织学形态较为特殊,CT表现不典型,使诊断困难且易与其他肝部疾病鉴别。为探讨分析肝细胞癌的CT诊断表现,以评定其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肝细胞癌的认识,该研究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32例,对所有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共32例,经该院CT诊断及病理证实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呼吸系统疾患及精神障碍。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为54岁。19例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不良饮酒患者24例,肝硬化及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有15例。32例患者均有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胀及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 1.2 CT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 16排螺旋CT对32例患者进行螺旋动态扫描,患者取常规仰卧位,CT扫描仪管电流500 MA,管电压120 KV,矩阵 1024×1024 激光相机;以膈顶向肝下缘方向连续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描,层厚及层距均为2 mm。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大部分进行延时扫描。注射速率为3.0 mL/s静脉推注碘海醇造影剂80 mL。20~25 s进行动脉期扫描,50~65 s进行门脉期扫描,3~15 min行延迟期扫描。 1.3 统计方法

将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CT检查肿块分型

32例患者经CT诊断得到,7例(21.9%)为单发低密度肿块影,12例(37.5%)为多发低密度肿块影,8例(25%)为圆形低密度肿块影,5例(15.6%)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所有患者均显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通过上述总结可知,多发低密度肿块影的病例多余其他3种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CT检查病灶分布位置

19例(59.4%)病灶位于肝右叶,13例(40.6%)位于肝左叶,病灶直径0.9~305 cm,边界模糊,密度均匀,无包膜。 2.3 CT表现类型

CT表现类型共3种:①平扫发现5个(15.6%)病灶,呈等密度;②平扫及增强动脉期扫描共9个(28.1%)病灶,呈低密度-等密度;③ 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共18个(56.2%)病灶,呈低密度—等密度—低密度。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发现病灶的个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 肝细胞癌的CT表现

①平扫[3]:平扫一般可以发现病灶但无法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肿块形状多为结节型及巨块型,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或圆形肿块,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无包膜,这是肝细胞癌CT诊断的主要征象。该组病例中,CT检查7例(21.9%)为单发低密度肿块影,12例(37.5%)为多发低密度肿块影,8例(25%)为圆形低密度肿块影,5例(15.6%)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32例患者病灶均无包膜,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合。②增强扫描:肝动脉与门静脉共同为肝脏供血,门静脉供血占65%~75%,剩余25%~35%由肝动脉提供[4]。但肝脏内的大多数肿瘤只有肝动脉供血,特别是原发性肝癌,几乎无静动脉供血,这是增强CT扫描检出原发性肝癌的关键因素。肝内门静脉为肝癌累计的主要血管,常导致癌栓形成,增强CT扫描延时后癌栓呈现低密度,更容易被检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2 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前,CT是临床上用于诊断肝细胞癌主要的影像技术之一,CT可平扫与增强相结合,对于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率相对较为准确[5]。但CT检查对于 3.3 肝细胞癌的治疗及预防

采取手术或动脉栓塞治疗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原发性肝癌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文献报道,动脉栓塞疗效优于手术治疗[7]。肝脏移植技术将会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及医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主要治疗手段。慢性乙型肝炎及不良饮酒及吸烟嗜好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元凶,该组病例中,19例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不良饮酒抽者24例。因此,预防肝细胞癌需从小婴幼儿做起,做好接种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8]。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作息规律,也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饮食习惯应尽量减少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植物蛋白,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

综上所述,肝细胞癌通过CT诊断,一般可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尽早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CT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CT检查对于 [参考文献]

[1] Sakamoto M,Ino Y,Hirohashis.Phenotype changes in tumor vessel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pn J Clin Oncol,2010,23(12):98-99.

[2] 严福华,徐鹏举,凌志清,等.硬化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多期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9(23):417-420.

[3] 郑可国,许达生,李子平.肝细胞癌临床CT诊断[M].北京: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9(12):266-267.

[4] 王成林,周康荣.肝脏疾病CT和MRI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3):128-129.

[5] 刘复生,刘丹华.肿瘤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联合出版社,2009, 23(54):128-129.

[6] 盛红光,寿南涛.肝细胞癌微小转移研究的现在及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23(24):874-875.

[7] 梁文,唐海亮,全显跃.64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3(24):707-7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 郭荣平,李国辉,李升平,等.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问题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6):33-35. (收稿日期:2013-0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