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王占宏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6期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应答自如,立于不败之地。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关键词:提升;语文;古诗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12-02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比较高,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尤其是农村初中部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普遍还是较低。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境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象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小语课文《桂林山水》时,我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画面,再配上舒缓的音乐、我有感情的范读,图文并茂,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美中享受,在兴趣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网络资源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教学作文《安塞腰鼓》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安塞腰鼓\"在黄河边的舞蹈视频:气势磅礴、奔放豪放的舞蹈场面创设出温馨的氛围在授课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要把自己的感想和认识介绍给大家。 2.自主探究,在人机互动中提升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实践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发展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乐趣。我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功能,在估计学生可能遇到困难的环节设置\"提示\"或帮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键。将导学的线索放置在里面,当部分学生思维\"短路\"时可及时点击\"帮助\"键获得帮助;假如学生仍有困惑,可通过语音系统向老师和学生请求个别指导。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领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品尝到伴随自主探究而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当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现代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讲述了邱少云烈火烧身,仍纹丝不动,严守党的纪律,最后壮烈牺牲的英雄壮举。文章感情丰富,催人泪下。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过去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邱少云的崇敬之情,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了如下激情教学.请看如下画面: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烫伤了自己的手,他有怎样的表现?再看:邱少云是烈火烧身;他表现得怎样?学到这,你的心理怎样?直观形象的画面对比强有力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这时,学生对邱少云崇敬之情得到了提升。 4.化难为易,减轻负担,有利于诗词的背诵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减轻学生的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二十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最佳时间进行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教学媒体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课文重点之处,老师认真讲解,仔细分析,学生拼命记笔记,背笔记。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一个关于知识保持记忆持久性的实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就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诗词一般都是要求背诵的,通过图片演示,加上学生的想象,再由学生讲解他们对诗词的感悟,一首诗或词往往能当堂背下来,而且记忆深刻。这比传统的死记硬背要好得多。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古诗填趣\"活动,列出一组诗句,每句诗中有一两个空缺,要求学生将相应的图形拖至诗句中的空缺(漏字)位置。如这样一组诗句:
(1)留连戏( ) 时时舞,自在娇( ) 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 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每一句诗中都有空缺,这时,学生只要将\"蝶\"、\"莺\"、\"鹊\"、\"蝉\"、\"蛙\"、这些图形拖入相应位置,图形即变为文字,诗句也就完整了。这样,学生不仅背熟了诗句,还增加了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必定是教材文本与信息内容内在机理上的水乳交融,是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方式外在表现形式上的协调一致。充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会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认为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清它的利与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带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扬利去弊,用好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古诗园地里开花结果,让信息技术教学为语文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