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体会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体会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3月第7卷第5期Guide ofChinaMedicine,March2009,Vo1.7,No.5 Med,2001,163:1256—1276. offifein eldlypatientshospitaleddueto se、 exacerbationofCOPD.A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 1 year follow-up study[J].Respir Med,2002,96(11):944-969. 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 张邵夫,许丽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院外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 [3】Anderssno I,Johansson S,Brode N,et a1.1ong—term oxygen and quality 2001,5(2):67.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体会 冯春霞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强化管理模式。方法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前者的服药率、治疗率、控制率、高血压知晓率有显著提高。结论采取社区强化管理是控制老年高血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强化管理;治疗;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9)05—0094—02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 两组患者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问卷调查,再结合2年跟踪收集的资 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同时又是动脉硬化的重要 料统计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服药率、药物治疗依从率、 危险因素之一,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 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而心脑血管病发 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 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明显降低,两组以上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3年多我们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实况报道如下: 意义(P<O.05),详见表1、表2。 1对象与方法 3讨论 1.1对象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 采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管理的慢性病档案中,年龄在 的主要疾病之一…。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 60 ̄75岁之间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00 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呈对数线性关系,与冠心病发病呈连续逐步升高的 例,进行为期2年的观察。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生活 强度关系。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病死率下降50%,心肌梗死病 环境等方面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死率下降58%口 ]。通过2年分组管理最后统计相关项目数据显示,对 1.2方法 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强化管理,在高血压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 2004年1月两组患者分别由专人对其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问 康促进为主导,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为重点的干预措施,能提高高血 卷调查,记录结果。实验组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程序化管理。①健 压患者的服药率、药物治疗依从率和控制率,从而降低并发症率、致 康宣教:内容有高血压的病因、危害性及如何预防并发症、健康的 残率和病死率。有报道,脑卒中与心血管事件年发生率、年致残率和 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②健康指导:教会高血压病患者掌握 年病死率分别由社区防治前的2.O1‰、1.52%及1.10%降至1.4l‰、 表1效果分析表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并告知其一旦确认患有高血压,必须定期看 1.23%o及0.47%o【4 。同时,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一种少投入、高效益 医师并遵照医嘱合理用药等。③定期监测、随访,对纳入管理的高 的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医院节省了资源的消耗,高血压患者降低 血压患者建立随访检测登记表,每月至少检测1次血压。每季度随 了治疗费用。我们本次研究也与报道一致。因此,采取社区强化管理 访1次,同时检测心电图、血常规、血糖、血脂、眼底等,以了解 是控制高血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患者的血压情况、有无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药物治疗依从性以及非 参考文献 药物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④行为干预,通过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2. (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限酒戒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纪丽颖,王德昌,乌英珍.北京某高校离退休人员高血压病患病 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的调查【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6): 2结果 608—609 2008年1月从起初200份病案中整理出有完整记录的143份(在 2年的管理过程中因住址搬迁等因素使部分患者流失)。由专人重新对 黑龙江省虎林市中医医院(1 58400) 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3月第7卷第5期Guide ofChinaMedicine,March2009,Vo1.7,No.5 95 [3】赵东,吴兆苏,王薇,等.中国l1省市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积累心 [4]胡耀辉,郭润芝,代天福.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防治10年随访研 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8):497-498. 血管发病危险的前瞻陆研究田.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0):612-617.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 王金英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9)05—0095—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之一,患病率达50%~80%[1】。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特异 性治疗方法。DPN治疗在有效降低过高血糖的基础上,针对神经病变 累及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以及导 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进行综合治疗,将是治疗DPN的有效措施。 现就近年来药物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维生素 维生素类是治疗DPN最基本、应用最早的药物。正常神经组织主 要依靠糖代谢供应能量,当维生素B族缺乏,糖代谢障碍,能量供应减 少,神经组织最易受累。有报道DM患者血清中维生素B。浓度是低值, 可能存在维生素B1缺乏的糖代谢障碍,而出现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炎症 状。给予维生素B,症状可得到改善,用100- ̄200mg/d,im或20mg,po, 硼。亦有人提出维生素B。:和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紊乱,血液中谷胱 甘肽浓度的减低等有关。因而DM患者有潜在维生素B。 缺乏,故用维 生素B。 治疗有效,250 ̄500“g,im,qd。近年来采用的新制剂甲钴胺(弥 可保)为一种活性维生素B。 制剂。甲钴胺是甲基化的维生素B :与维生 素B。 相比,甲基B,:在外周神经中含量更高,可以直接转运入神经细胞内, 并通过转甲基作用,刺激轴浆蛋白质及雪旺细胞卵磷脂合成,修复髓鞘 及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甲钴胺是蛋氨酸合成的辅酶, 该酶对神经细胞内合成用于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至关重要。NaKaZaWa 等报道,用链脲霉素建立的大鼠糖尿病模型中,其轴浆传导速度较正常 鼠降低50%左右,用甲钴胺肌内注射1个月后,其传导速度能恢复至正 常或接近正常。北京弥可保临床观察协作组口 对10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患者给予弥可保治疗,结果自发性肢体疼痛、麻木改善率达到73% 及75%,神经反射及传导障碍也有一定程度改善。 2钙拮抗剂 如尼莫通、尼莫地平、尼群地平、慢心律、西比灵等,使用钙拮 抗剂治疗DPN是近期糖尿病治疗学上的重要进展。它对糖尿病神经 病变的多个发病环节均有一定作用,不仅对神经病变的发生有预防作 用,还可使已经发生的神经病变有所改善。最常用的钙拮抗剂为尼莫 通,主要活性成分是尼莫地平。近来研究显示,尼莫地平治疗DPN的 作用为:①增加神经血流量,改善神经缺血缺氧;②增加神经内毛细 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生长;③改善神经突触前肾上腺素能反应;④ 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杨品如【3 等报道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氟桂 利嗪)等治疗DN周围神经病变有效。 3血管扩张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滋养神经的微血管病变所引起。酚妥 拉明为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能扩张微动脉、小动脉,缓解微血 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灌注和组织缺血缺氧。有报道用酚妥拉明5 ̄10mg 加人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l Od为i n程,治疗糖尿病神 经病变有效率100%,前列腺素E.(PGE。)能扩张外周血管,使末梢血 容量增加,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组织增生,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 自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山莨菪碱(654—2)是一种胆碱受体阻滞剂, 对大脑皮质有镇静作用,可通过植物神经调节血管紧张度和全身平滑 肌,扩张全身小动脉、静脉,改善微循环,对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 抑制血栓素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状 态,促进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 4神经生长因子(NGF) NGF已经应用于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Apfel等 给糖尿病鼠 注射外源性NGF,预防了脊髓根神经节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的降低。摇尾实验(一种鼠对热刺激反应的实验)也显示,投予NGF 后预防了热痛阈的提高。4一甲基苯酚是一种儿茶酚胺衍生物,在体外 及体内都显示有对NGF合成的促进作用。当给链脲霉素(STZ)诱导的 糖尿病鼠投用4.甲基苯酚后第8周,坐骨神经NGF含量、运动神经传导 及平均有髓神经直径3项指标均见明显改善,提示4-甲基苯酚可能通过 促进内源性NGF合成的作用而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神经节苷酯 神经节苷酯康洛素的主要成分为复合糖酯,其在神经冲动传递和 神经受体的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康洛素能渗透到周围神经的细胞膜 内,激活有关酶类,促进神经细胞修复。 6氢化麦角碱 氢化麦角碱治疗DPN机制是其基本结构与多种神经递质相似,可 激动多巴胺受体和5一羟色胺,在外周阻断0【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外周 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对由于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周围神经损害改 善血供,提高神经组织的有氧代谢,部分患者出现皮温、肢端发凉症 状改善可能与此机制有关 。 7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 目前认为DPN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 醇增多等所致。多元醇旁路的激活被普遍认为是DPN发病的最主要原 因之一,过多的葡萄糖被醛糖还原酶催化生成山梨醇和果糖,由于神经 组织中缺乏果糖激酶,不能代谢山梨醇和果糖,使二者大量沉积于周 围神经,周围神经发生水种、脱髓鞘和坏死,导致DPN的发生。同时, 山梨醇过多还影响神经组织对细胞外肌醇的摄取,改变Na+一I4+一ATP酶 活性,使神经细胞肿胀、变性,生理功能降低,传导速度减慢 。醛糖 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 组织的沉积,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依帕司他是一种羧酸衍 山东省莒南县中医医院(2766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