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追求中,“高度”历来是个焕发着魅力的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木秀于林,是一种高度;一柱擎天,是一种高度;孔融让梨,是一种高度;铡刀面前,刘胡兰视死如归是一种高度;地震袭来,9岁的林浩勇敢镇定是一种高度。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立在山顶,对苍茫大地,对芸芸众生吟唱,因为他有“高度”。
但是说高度,既讲究“高”,又讲究“度”。面对事物,我们需要站得高。“站得高,看得远。”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在研究嗅觉信号的通路秘密时,若仅仅着眼于那些嗅纤毛,他们就可能与很多科学家一样,不为人们所知;而他们却站在比其他人更高的地方,研究起G蛋白的作用,果然又有了很大的进展。接下来,他们也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又登上了另一级台阶,向基因的方向进行,于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奖。 两位科学家向着科学的顶峰不停地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而他们“站得高”的研究方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然,并不是站得越高越好,我们还必须把持一个“度”,才会有应得的效果。有的人站在山脚下,抬望眼,定下的目标不是山顶,却是白云。白云是飘渺的,摸捉不定。他们沿着山路攀爬,却怎样也达不到目标。只好抬眼望着白云发呆,没有去为人生的高度而拼搏,他们是停滞不前的,可是时光早已轰轰烈烈地从他们头顶滑过。
其实,“高”是由许许多多的“低”组成的。也许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做不到一飞冲天,我们只能够一步步脚踏实地。就有一个孩子日复一日地照顾和养育一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更小的孩子的时候,与他一年一年用自己挣来的不多的钱去帮助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当他勤奋刻苦地学习只为自己养活全家人的时候,当他不断地将自己朴实、单纯、坚强的形象加深在中国人的脑海的时候……他已经做到感动中国了。我想,洪战辉的名字应该都不会忘记吧?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做到脚踏实地,积少成多,每一次努力,每一份付出,都是自己在攀登更高的高度。当时间向前推移,不经意间回头看时,我们已经成功了好多。
爬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高度越高,前进一步就更为困难。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第一次拿到110米栏金牌的中国人刘翔,看上去他摘得荣誉的时间不到13秒,但是有多少人也会懂得那13秒背后的艰辛呢?每天成百上千次的高抬腿,似乎从不间断的跑步练习,大大小小的伤与痛,以及未曾停止淌下的汗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他所经历的是常人所不曾体会的努力,只有不断地付出勤劳的汗水,才会获得想要丰收! 攀登,是永无止境的,面对高度,我只想前进。我要一步一步走向更高,迎风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