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意调查报告

民意调查报告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居民对我区就业形势的乐观程度民情民意调查报告

乐观程度人比例

乐观19.43%

比较乐观36.62%

一般39.16%

不乐观4.78%

3、居民群众最期待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主动性,多关心困难家庭

社区是政府与群众沟通联系的基础,社区工作人员更是与困难群众联系最多的群体,做好社区工作有利于保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困难群众遇到的生活就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的重要途径。因此,调查中当问及“您对与困难、失业群众直接接触的社区工作人员有何期望”时,大家最希望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主动性,多关心困难家庭”,占60.84%;其次,希望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为失业群众介绍工作岗位”和“熟悉困难群众就业生活政策,为困难群众就业生活提供政策指导”的比例也分别占到59.04%和54.56%;另外,我们了解到,除了物质生活和就业上的帮助,困难群众同样需要受到精神方面的关怀,有25.56%的居民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对困难群众提供文化生活上的帮助”。

居民对与困难、失业群众直接接触的社区工作人员的期望期望人比例提高工作主动性,多关心困难家庭60.84%

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为失业群众介绍工作岗位59.04%熟悉困难群众就业生活政策,提供政策指导54.56%对困难群众提供文化生活上的帮助25.56%

4、群众对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问题,居民群众认为政府的确做了不少工作,从“春风行动”到就业援助、再就业培训,再到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扶持政策等,社区工作人员服务也越来越热情细致周到,方方面面都体现了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同时,居民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一是促进困难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有居民认为:在帮助困难家庭和救助困难家庭的同时,希望在改善他们的心理下功夫,努力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困难的阴影,加入社会的大家庭,不要让他们觉得政府救助他们是理所当然,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社会。有居民认为:就业机遇和自身具备的各种能力直接相关,岗位都需要人员,所以面临找不到工作的人,应该先解决自身问题,提高自身技能,而不是消极等待。

二是进一步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有居民认为:许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愿望很强,但是受到年龄和技能的限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政府应多举办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素质。

三是加强沟通,充分发挥社区作为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作用。有居民认为:政府要多督促社区等基层组织多为民办实事,如多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等,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和服务意识培训,使社

区真正能起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四是将“春风行动”等援助政策落到实处。有居民认为:许多特困户受补贴和援助的标准定得不够符合实际,许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受到最高用电量等指标的限制,不能得到补助,反而被有些钻政策空子的人得了便宜,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政策,尤其是有关部门要加大调查审核力度,对困难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要核准核实,既让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帮助和实惠,又让试图钻空子的人没有空子好钻。

二、关于看病难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看病难”是“七难”中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

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目前主要症结在“看病贵”。调查显示,随着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日益建立健全,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目前的医疗水平看,近七成的居民肯定地认为“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基本实现。

1、看病难,难在看病贵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目前‘看病难’问题中最主要是什么”时,有52.77%的居民认为最主要的是看病贵,有21.97%的居民认为是看病程序繁琐,有15.1%的居民认为是医院人多拥挤,还有10.16%的居民认为是专家挂号难。

居民认为目前“看病难”最主要的问题

主要问题人比例

看病贵52.77%

看病程序繁琐

21.97%

医院人多拥挤

15.10%

专家挂号难

10.16%

2、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便捷性”凸显,但医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日益建立健全,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有近七成的被访者或其家人去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其中占84.93%的居民认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方便,占44.1%的居民认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费用低。在三成没有去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的被访者中,有45.02%的居民是由于没有生病、不需

要去,另外有34.6%的居民是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门诊种类少,有28.91%的居民认为其医疗水平低,不放心。

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评价

去/不去的原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8.46%

看病方便

84.93%

44.10%

医疗水平可以信任

21.18%

没有去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54%

没病,不需要去45.02%

门诊种类不全34.60%

医疗水平低,不放心28.91%

卫生不放心9.00%

3.32%

药品不放心

1.42%

3、医疗收费透明度增强,但职工基本医保满意度有待提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各项药品价格、检查和服务费用日益透明,调查中当问及“您对目前医疗收费的透明度(主要指联)印象如何”时,有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对医疗收费清楚(包括非常清楚和基本清楚),仍有20.78%的居民表示不太清楚。

调查中当问及“您对现行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程度”时,表示满意的居民仅为62.63%(含满意和基本满意),有32.74%的居民认为满意度一般,仍有4.63%的居民表示不满意。

4、居民群众对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解决‘看病难’最重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时,有74.89%的居民认为应该“降低药品价格和减少检查费用,加强价格监管”,有50.07%的居民认为应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防止药物滥用”,有47.09%的居民认为应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引导群众小病在社区就诊”。

居民认为“看病难”最亟需解决的问

主要问题

降低药品价格和减少检查费用,加强价格监管

74.89%

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防止药物滥用50.07%

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引导群众小病在社区就诊47.09%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44.54%

扩大平价医院、平价药店覆盖率

42.60%

对困难群众降低医保理赔门槛、提高报销比例

35.43%

同时,居民群众对解决“看病难”问题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在加强药价透明度的同时,增强用药合理性。有居民认为:药价不仅要有透明度,而且用药要合理性,治同一病在收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应用较便宜的药,不要只顾经济效益,要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切实为病人着想。

二是继续增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和医疗水平。有居民认为:要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和医生医疗水平,真正使广大群众相信社区医院,做到小病就近求医。有居民认为: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名医、专家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指导、值班,来提高社区医院的知名度。

三是要加快发展平价药店,简化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有居民认为:应该扩大平价药店覆盖率,使老百姓能更方便地买到平价的好药。有一名医务人员说:我在日常工作中切身体会到“看病难”对广大患者尤其是常年患病的人带来的不便,本人觉得减少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之间的流通环节,或者说规范我市医药品招标过程或许会使药品价格继续有所下降。

三、关于上学难问题

1、本地子女上学不难,但上好学难、上好学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认为我区存在“上学难”问题的居民占到34.83%。对于“上学难”问题,居民群众普遍反映,主要集中在“上好学难”、“上学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上。现在本地居民的孩子上学并不难,但上学贵、上好学校更贵更难,择校费、借读费、课外辅导费等名目繁多,使普通老百姓难以招架。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日益凸显,学校都是在保障本地孩子能够上学的情况下,才招收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的快速增长,已大大超过教育资源的扩张速度。尤其是我区上塘镇、祥符XX、康XX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的地区,现在的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

2、居民子女择校最注重师资教学质量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择校的时候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88.04%的居民认为是师资教学质量,有55.01%的居民认为是学校的学风,有32.88%的居民认为是学校的硬件设施。

居民子女择校时最关注的方面

关注的方面

师资教学质量

88.04%

55.01%

学校硬件设施

32.88%

交通情况

27.20%

23.77%

3、提高办学质量和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是解决上学难的最重要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认为要解决就学难,应采取哪些措施”时,认为应“提高办学质量,扩大优质、重点高中比例”的居民占71.6%,有居民认为:应该提高办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扩大优质、重点高中的比例,使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好学。

认为应“加强管理,减少乱收费现象”的居民有59.79%,有居民建议:学校必须按教育管理部门出台标准收费,学校要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对各项收费核查,签名公布,使教育收费进一步规范化和透明化。

认为应“增加教育投资,多办学校”的居民有47.68%,有居民建议:要统筹本地学生教育与外来学生教育,充分挖掘资源,合理调整布局,应该在上塘、祥符、康XX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增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尽最大努力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居民认为解决上学难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提高办学质量,扩大优质、重点高中比例

71.60%

加强管理,减少乱收费现象

59.79%

增加教育投资,多办学校

47.68%

对困难家庭加大补助力度

31.99%

四、关于住房难问题

1、86.7%的居民家庭认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在杭州“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今天,当问及“您认为目前我区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是否得到改善”时,

86.7%的居民认为住房问题得到改善(包括有明显改善和有所改善)。

居民认为我区住房条件改善程度

改善程度

有明显改善

19.28%

有所改善

67.42%

没有得到改善

13.30%

2、商品房房价过高仍旧是制约居民购房意愿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购买商品房意向的居民仅占到被访者的18.83%,其中63.49%的居民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31.75%的居民是

想为子女购买。没有购买商品房意向的居民中,除了37.02%的居民是因为“已有住房,不需购买”,还有24.31%和37.75%的居民是由于“房价太高,不想买”和“买不起”两个原因而不购买商品房,商品房房价近期虽然有所下滑,但仍旧超出了大部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

影响因素

购买商品房意向

18.83%

改善居住条件

63.49%

给子女购买居民购买商品房的影响因

31.75%

7.14%

目前无房,解决住房问题

5.56%

为老人购房

5.56%

购买商品房意向81.17%

37.75%

已有住房,不需要37.02%

房价太高,不想买

24.31%

0.92%

3、居民群众对解决“住房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在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中的作用“很大”的居民仅占被访者的27.5%;大部分居民认为作用“一般”,占到55.9%;此外,还有16.59%的居民认为作用“较小”。近年来,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逐年增大,改善了很大一部分居民的住房水平,但是受覆盖面和居民消费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还是无法满足很多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因此,居民群众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有居民认为:应该要进一步加大提高经济适用房覆盖面,降低商品房价格,使老百姓买得起房。有居民认为:目前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很大,但是对于一些困难群众来说价格还是不能承受,要多造一些廉租房,使连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的居民也能住上房。

二是在关心困难群体的同时,也要关注政策边缘人群的住房条件

改善。有居民说:现在报纸上、电视上,都是关心困难群体,希望政府部门出台一些政策为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能申请经济适用房的边缘人群、低收入者改善一下住房条件。有居民建议:随着经济适用房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可适当降低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扩大受益面。

三是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管理,防止少数人用其牟利。有居民认为:应该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申请者各项条件真实性的把关以及经济适用房出租出售的政策控制,使经济适用房真正用于解决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防止有人高价出租出售赚钱。

四是进一步加快实施危旧房改造。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危旧房改造和庭院改善力度,城市面貌和居民居住条件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对这一惠及百姓的实事工程还须进一步加快推进。有居民认为:危旧房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生活的安全,希望政府加快对这些房子的改造工作,对于无法实施改造的房子应该及时重建或对居民实行搬迁。

五、关于行路停车难问题

“行路停车难”已连续3年位居“七难问题”之首,是近年来杭州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

1、机动车增长过快是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影响我市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因”时,有58.89%的居民认为是“机动车增长过快”,有51.72%、41.11%和37.52%的居民认为是“机动车违章”、“非机动车违章”和“行人违章”,有28.55%的居民认为是“市民交通意识淡薄”,有25.71%的居民认为是“城市道路建设滞后”。

居民认为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原因

机动车增长过快

58.89%

机动车违章

51.72%

非机动车违章

41.11%

行人违章

37.52%

市民交通意识淡薄28.55%

城市道路建设滞后25.71%

道路设置不合理20.78%

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低16.44%

城市建设规划水平低15.84%

1.49%

2、77.12%的有车者认为“停车新政”有效改善了停车难问题

《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停车新政”),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破解“行路停车难”,经深思熟虑后出台的新举措。调查结果显示,“停车新政”自7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缓解我区老百姓停车难问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近九成的居民知道“停车新政”。本次有家用汽车的118位被调查者(占调查样本总数的17.64%)中,有77.12%的被调查者认为“停车新政”改善了自己的停车难问题(包括完全解决和有所改善),有41.53%的被调查中认为“停车新政”实施后停车费用较低了很多。

居民对“停车新政”的知晓度

24.51%

64.57%

10.91%

“停车新政”对停车难问题的改善程度

改善程度

完全解决

4.24%

有所改善

72.88%

和以前一样

20.34%

还不如以前

2.54%

“停车新政”对停车费用的影响

对停车费用的影响

降低很多

41.53%

几乎没变

51.69%

6.78%

3、居民对缓解“行路停车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目前解决行路难问题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时,有64.72%的居民认为需“加大宣传,提高市民交通意识”,有50.52%的居民认为需“提高交通管理水平”,50.22%的居民认为需“加大违章处罚力度”。

居民认为行路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行路难需解决的问题

加大宣传,提高市民交通意识64.72%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50.52%

加大违章处罚力度

50.22%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

47.53%

强化道路建设规划

41.41%

1.94%

同时,居民对缓解我区“行路停车难”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一是发展和完善公交系统,将出租车和自行车纳入公交系统,引导居民出行“公交优先”。本次调查中,有47.83%的居民表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是公交车,但是公车速度慢、高峰拥挤等情况也是老百姓反映的重点。有居民认为:目前机动车增长过快,道路建设肯定有一个过程,应大力发展公交,提倡大家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有居民建议:目前老年人使用老人卡可以乘车,但是上下班高峰期老年人与上班族同挤公交车,更加加重了车辆拥挤程度,对老人安全也有一定影响,建议设定老人卡时间,在上下班高峰期刷卡需收费,这样可以对老人乘车适当分流。

二是提倡环保,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是否赞同仿照上海限量发放机动车车牌证”时,有60.99%的居民表示赞同;当问及“是否赞同对购买两辆以上的家庭,征收交通拥堵费、公共资源占用费、排污费”时,也有65.77%的居民表示赞同。有居民认为:城市道路的建设有一个过程,而目前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应该提高全民环境、环保意识,适当控制机动车数量,特别是限制家用第二辆车的购买。

三是加强交通管理,加大对行人和车辆违章处罚力度。有居民认为:目前电动车超速行驶的现象严重危害道路安全,应停止大功率的电动车、无牌电动车、超速电动车上路行驶。有居民建议:针对本社区停车难(车辆安全)应根据市民需求,可采取电瓶车电瓶保管和代充电等便民举措,只要化小代价,得到大回报,也可减少汽车的增长造成行路难。有居民认为:机动车乱停现象特别严重,甚至影响行人、非机动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交通事故隐患,应加强管理和执法,严格管理和处罚。

四是有效地开展宣传,努力实行社会长效管理机制。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到学校、机关、企业、社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在街道路口开辟宣传专栏和交通安全警示口号,营造全社会参与和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关于清洁保洁难问题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打造最清洁城区”作为创建文明城区的重点工作来抓,“清洁拱墅”大行动开展以来,更是在全区形成了“部门包社区、党员干部包街巷”,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秀美拱墅”的良好氛围。

1、全区目前环境卫生状况好,“清洁拱墅”大行动成效显著

调查结果显示,71.75%的居民认为我区环境卫生状况好(包括很好和比较好),24.81%的居民认为环境卫生状况一般,还有3.44%的居民认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同时,当问及“您认为‘清洁拱墅’活动对改善我区清洁保洁情况成效如何”时,有71.9%的居民认为成效大(包括很大和比较大),有26.76%的居民认为成效一般,仅有1.35%的居民认为没有效果。

居民对我区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

18.68%

53.06%

24.81%

3.44%

居民对“清洁拱墅”大行动成效的评价

效果很大

20.63%

效果比较大

51.27%

效果一般

26.76%

没有效果

1.35%

2、目前环境卫生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烟蒂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认为目前我区环境卫生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烟蒂”,占54.56%,其次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自行车乱停放”和“无证商贩在公共场所摆摊设点”,分别占45.14%、44.54%和36.77%。

居民对我区环境卫生方面主要问题的看法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烟蒂

54.56%

机动车尾气

45.14%

机动车、自行车乱停放

44.54%

无证商贩在公共场所摆摊设点36.77%

33.63%

城市牛皮癣

33.33%

城郊结合部及城中村脏乱差32.29%

建筑工地出入口的脏乱27.50%

农贸市场内外的环境卫生脏乱差25.56%

门前三包责任制不落实24.81%

3、居民对解决“清洁保洁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许多居民表示当前环境卫生情况整体不错,清洁不难、难在保洁。

因此,当问及“您认为解决‘清洁保洁难’最主要要做好哪些方面”时,认为应“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居民占82.51%。有居民说:清洁的环境离不开各方面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但是更离不开大家的自觉和维护,只有大家都来爱护周围的环境,环境才会更美更清洁。

认为应“加大乱丢、乱吐等破坏城市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的居民占58%。有居民认为:清洁保洁问题上,感觉到政府力度很大,家门口的环境也一天天美起来,对于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要严格进行处罚。

认为应“提高清洁保洁人员责任心,落实区域责任”的居民占55.9%。有居民认为:环境方面应该重视日常保洁,一些清洁保洁人员不要老是应对检查的时候才突击一下,要避免形式主义。有居民认为:现在一些社区清洁工作是承包给清洁公司的,要加强这些清洁公司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但要负责清洁打扫工作,也要负责全天的保洁工作。

认为应“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居民占45.49%。有居民说:光靠清洁保洁员做好社区保洁工作是不够的,最好可以组织一些有责任心的社区居民,成立社区卫生检查小组,与社区一起做好社区卫生管理工作。有的居民认为:增加十个环卫工人倒不如加两个“红臂章”来得有效。

此外,还有居民建议必须坚决取缔无证摊贩,建立起一整套长效的卫生管理机制。

七、关于办事难问题

市民对“七难”问题的关注中,“办事难”现已位于最后一位,居民群众对机关工作总体比较满意,但居民、企业对政府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居民最期望机关处事公正、办事效率高

调查中,当问及“您对机关作风有何期望”时,有68.31%的居民表示希望“处事公正”,有62.03%的居民表示希望“办事效率高”,有58%的居民表示希望“服务态度好”。

居民对机关作风的期望

期望人比例

处事公正68.31%

办事效率高62.03%

服务态度好58.00%

廉洁奉公57.70%

真抓实干51.57%

具有创新意识27.95%

2、居民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解决“办事难”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当问及“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解决‘办事难’,您认为重要的措施”时,认为应“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态度”的居民占66.67%。有居民认为:现在机关办事的服务态度比过去好多了,但是希望政府能继续增强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扎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好人民的公仆,主动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事。

认为应“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率”的居民占62.93%。有居民认为:有些事情办事环节和办事手续仍然非常繁琐,造成“办事慢”,希望可以有“一条龙”服务,各个部门集中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认为应“加强机关监督检查、典型示范、评比考核”的居民占62.78%。有居民认为:除了对公务员加强思想教育以外,还要开展明察暗访,通过评比考核,增强提高办事水平的自觉性。

认为应“加强机关干部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的居民占46.94%。有居民认为:公务员也要加强日常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与时俱进,让公务员变成老百姓的“服务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