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人教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人教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课题: 齐桓晋文之事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学习重难点: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过程: 【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 默写出下列名句 1、(2004辽宁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2、(2008四川卷)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仲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 _____;乐岁终身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从之也轻。 3、(10年浙江卷)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 ;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_ , ;百亩之田,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5、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实词 1、.保民而王 2、若无罪而就死地 ..3、挟太山以超北海 4、以羊易之 ..5、俯足以畜妻子 6、莅中国而抚四夷 ..7、犹缘木求鱼也 8、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9、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10、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11然后驱而之善 12、故民之从之也轻 ..13、奚暇治礼义哉 1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15、申之以孝悌之义 16、宜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虚词 1、然则废衅钟与 2、诚有百姓者 ...3、即不忍其觳觫 4、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5、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6、物皆然,心为甚 ..7、夫我乃行之 .二、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 以通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与通 3、王说 :说通 4、为长者折枝:枝通 5、刑于寡妻: 刑通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 涂通 8、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通 重点知识 温故知新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9、 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 ;反通 10、无不为已: 已通 11、是罔民也 :罔通 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 三、古今异义,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1、吾何爱一牛 爱: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 3、至于兄弟 至于: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 6、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 四、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 王(本文有多处): 2、保民而王 保: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 老①: 老②: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 幼①: 幼②: 8、刑于寡妻 刑: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肥甘: 10、轻暖不足于体与 轻暖: 11、危士臣 危: 12、朝秦楚 朝: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 大: 14、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 众: 15、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 强: 16、以一服八 服: 17、然后从而刑之 刑: 18、是罔民也 罔: 1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 20、树之以桑 树: 五、特殊句式(填在括号内) ( 句)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 句) 1、百姓之不见保 见:表示被动 ( 句) 1、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2、将以衅钟 3、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4、明以教我 5、及陷于罪 6、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 句) 1、臣未之闻也 2、莫之能御也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3、何由知吾可也 4、牛何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 6、舆薪之不见 7、何以异 8、未之有也 状语后置 1、王坐于堂上 2、构怨于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 一、一词多义 1、 诸 (1)不识有诸 (2)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3)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2、其 (1)齐集有其一 (2)其若是,孰能御之 (3)其皆出于此乎 3、度 (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2)度,然后知长短 (3)王请度之 (4)度我至军中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4、 之 (1)牛何之/然后驱而之善 (2)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故民之从之也轻 (4)舆薪之不见 (5)夫晋,何厌之有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 顷之,烟炎张天 /填然鼓之 5、为 (1)是不为也 (2)何辞为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为长者折枝 (6)为击破沛公军 (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8)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6、抑(1)抑王兴甲兵 (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7、于是(1)否,吾何快于是 (2)吾惛,不能进于是 8、若(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2)若无罪而就死地也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若是其甚与? (6)其若是,孰能御之? 9、爱(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2)吴广素爱人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翻译句子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牛刀小试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4、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8、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文言文阅读 李秉,字执中,曹县人。少孤力学,举正统元年进士,征入都察院理刑,寻改户部主事。宣府屯田为豪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①,边人赖之。 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状。即擢右金都御史代琏,兼参赞军务。宣府军民数遭寇,牛具悉被掠。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琏尽以畀京军之出守者,一不及屯卒,更停其月饷,而征屯粮甚急。秉尽反琏政,厚恤之。军卒自城守外,悉得屯作。凡使者往来及宦官镇守供亿②科敛者,皆奏罢,以官钱给费。寻上边备六事,言:“军以有妻者为有家,月饷一石,无者减其四。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从之。时宣府亿万库颇充裕,秉益召商中盐纳粮,料饬戎装,市耕牛给军,军愈感悦。 三年冬,命兼理巡抚事。顷之,又命提督军务。秉尽心边计,不恤嫌怨。劾总兵官纪广等罪,广讦秉自解。帝召秉还,以言官交请,乃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往勘,卒留秉。时边民多流移,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厘诸弊政,所条奏百十章,多允行。 三年冬,吏部尚书王翱致仕,廷推代者,帝特擢秉任之。乘锐意澄仕路。监生需次八千余人,请分别考核。黜庸劣者数百人,于是怨谤纷起。会朝觐考察,秉斥退者众,又多大臣乡故,众怨交集。大理卿王概亦欲去秉代其位,乃与彭华谋,嗾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劾秉十二罪,且言其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权。帝怒,以秉徇私变法,负任使,落秉太子少保致仕。方秉之被劾也,势汹汹,且逮秉。秉谓人曰:“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不出,恐伤国体。”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辩。 ( 选自《明史•李秉传》) 【注】①科索:赋税。②供亿:按需要供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概以无家论,非义 义:合理。 .B.秉尽心边计,不恤嫌怨 恤:怜悯。 .C.广讦秉自解 讦:攻击。 .D.厘诸弊政 厘:改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军以有妻者为有家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方秉之被劾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辩 因击沛公于坐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秉“尽心边计”的一项是( ) 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 ②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状 ③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 ④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 ⑤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 ⑥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李秉刚正不阿,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揭发侍郎刘琏侵害屯卒利益的罪状,虽因此而遭诬 陷,但仍继续总兵纪广。 B.李秉少年时学习刻苦,中进士后受到皇帝重用,在担任户部主事时,他把被豪强侵占的 屯田归还给老百姓,赢得了边民的信赖。 C.李秉对屯垦戍边工作尽心尽力,他鼓励屯作,使府库充裕;整饬边备,革除弊政,所上 奏百余章建议,人多得到皇帝批准而施行。 D.李秉在担任吏部尚书时,锐意整顿吏治,罢汰庸劣,因而得罪众臣,遭到他们的怨恨诽谤,皇帝认为他有负使命,将他革职。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选读文本—廉颇与蔺相如 盘点收获 附:2012全国大纲卷 (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河北、广西)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今年全国大纲卷沿袭了多年的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主要特点还是贴近生活,难度相对较低。文题内容包括材料和要求,其中材料说的是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故事中两个人的对话构成了主要情节。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贴近现实生活是这个文题的主要特色。很多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帮助家里干过力所能及的活儿,因此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十分熟悉。虽然有不少同学生长在城市,对于干农活体会不深,但是帮家长做家务总是一件常事。所以,无论对于农村考生还是城市考生来说,这个文题都让我们觉得真实可感。

从审题上看,命题的意图很明显,是让考生写放下顾虑这个中心,相对比较简单。当我们穿着外衣和鞋袜时,自然会将一部分精力集中到衣袜上,可是当我们脱去这些东西时,我们将会集中精力挑担子。材料最后妈妈的一句话就是点题之笔:“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相当于明确告诉了我们应该写什么。 这个作文题可以有以下几个思考角度:

一、放下心中的包袱。从材料中不难看出,那些衣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心理包袱。无论做什么事情,有心理包袱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效率,因此,甩掉包袱则是一种人生智慧。以此为中心论点,选择恰当的论据进行论证,则容易写成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二、专心致志。从小老师就教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个文题正在这个老话题涵盖之内,朝着这个方向构思行文是符合题意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写作,最大的难度在于不落入俗套。因此,在立意上就要做深入思考,避免千篇一律。比如可以不用生活故事来表现,而用寓言故事来表现可能会更胜一筹。

三、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指的是想做什么事情,就敢于去做。“放得下”指的是学会变通,该放手时就放手。材料中妈妈的话正是在提醒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因此,以此为立意构思行文,也是符合题意的。材料中的“我”之所以干活不利索,是担心弄赃干净的衣袜,有点“拿不起,放不下”的意味。相反,在妈妈的提醒下,抛弃了这些顾虑之后,干起活来顿时轻松利落了,这正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缘故。

四、舍与得。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材料中的主人公因为舍弃了衣袜,从而换来了轻松的劳动效果,因此以舍与得为话题是符合题意的。 学会舍弃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算盘如果变得座无虚席,也就丧失了运算的能力。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了官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并赢得千古美誉;李白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放弃了世俗的利禄,才获得了“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自由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一生勤劳到苦,他受欧洲“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影响,追随著名物理学家泰勒博士研究物理,他一直想写一篇实验论文,但最终没有好的发现,人们一度曾讥笑他。杨振宁也意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后来,在泰勒博士的引导下,杨振宁毅然放弃了自己钟爱的实验室,转向物理理论领域的研究,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丁俊晖之所以能在国际克界取得如此的成绩,都是缘于他在初中时做出的一次选择,当时他十分喜爱台球,并显示了一定的天赋。然而传统观念却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他不知如何选择。在与父亲商量之后,他毅然放弃升学,专攻“克”,终于取得多次公开赛冠军和世界冠军,被称为“东方之星”。这些都源于他善于舍弃,放下顾虑,勇敢抉择,最终取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马达加斯加群岛有一群顽皮的猴子,经常偷吃人们丰收的花生糯米,这里的人们想了个办法,将花生糖果放到了一个颈口瓶中,当猴子们看到瓶口的美味时,将手伸进去,抓一把花生糖果后才发现这时手已经出不来了,直到人们抓住它时,它依旧不想放弃糖果,不会适时的舍弃,使聪明的猴子落入人们的手中。

正如你穿着衣服和鞋袜挑着担子进入溜滑的田埂上时,就会心跳加快双腿发抖,担子没有加重,也不是你没有能力挑担子,而是你担心摔倒,弄脏衣服,顾虑太多。当你脱去衣服和鞋袜,你会很快地走出田埂,适时的舍弃使你获得成功。

鸣蝉的舍弃使它获得自由,壁虎的舍弃使它重获生命,算盘的舍弃使它拥有价值,正确的舍弃才会使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当然,不是所有舍弃都会使你成功,错误的舍弃只会让你距离正确的道路越来越远。正确舍弃如罗盘,指引你航行的方向,如何正确舍弃,还真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呀!

全心

林青玄在他的《心的菩提》中所说:“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为人做事要以全心全意的态度,集中思想,心无旁骛,那么,结果也往往是遂心如意的。

我们其实有共同的感受,站在泥泞的田间,那双溜滑的鞋子让我们很难挺直站稳,当脱下鞋,卷起裤脚,重新回到那片土地上时,你顿时觉得有一种稳重之感。你的脚的每一个神经都处于泥土之中,扎在其中,像大树一样,有牢固的根基。也因此你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实,那样一步一步地走来,也因此,你没有了负担,不再害怕滑倒,走得很专心,很踏实。最终,你踏过了那片泥泞的土地,感到一种成功,而这种成功来源于你的专一,来源于心无旁骛的境界。

荀子有云:“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我们就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那么,首先就要静。只有在静中,我们才可秉气凝神,有一股浩然之气,全心地对待一件事,也因全心而忘我。就如一弘清泉,一片落叶于其上,顿时水面起伏,但泉的深处,却安谧静止,这也说明,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自己始终要有一颗沉静之心,才可能有所作为,才可坚持到最后。其次,就是要抛开一切杂念,不管外界多么美好或丑恶,我们不能因此丧失了自我的节奏。要把多余的顾虑全放下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不能躁动,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则 则,结果往往很不好。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只有在忘我之中,我们才能让一件事更加,也只有在忘我中,一切的事物会变得自然。忘我,可让我们专心,专心则让我们更加用心,世间之繁杂,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点不安,有点躁动,那何不学学陶渊明,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何不学学王国维进入“内美以修能”的无我之境,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有这样的思想与认知,也因为上升到整个人生当中去,把物与我相结合,达到一种忘我,无我之境,那么,我们的步伐才会更加稳重。

正严法师说:“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要秉持一心,我们才可从中获取人生中的大智慧,也正如同是泥泞的路中挑担子,忘记你的衣服,忘记你会摔倒,那么,你得到的,是踏过这片土地,走到了对岸。同时,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全心,忘我,去除一切杂念,这是我们今后所要的,同样,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只要有高格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有高尚的品行与情操。也同样,在静、稳、沉中,才可能具有这样的品行。因为人静,就如一弘水,可以容纳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容纳,能屈能伸,柔能克刚。因人稳重,就如磐石般坚不可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