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7年环境背景

2007年环境背景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07年环境背景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顾瑞珍、于春生)国家环境保护部在世界环境日前夕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4.66%。

看似微小的数据,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实现双下降,这表明,我国环保的历史性转变正迈出坚实步伐。

“拐点”的出现,并不意外,因为早有规划蓝图和统筹安排。2005年,全国人大批准“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方面工作。

——积极推进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认真落实管理减排措施;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价格、贸易等多种经济手段;展开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三大基础性战略性环保工程。

——着力进行国际环境合作。开展中美减排战略联合经济研究,利用中俄环保合作平台对水环境实施联合监测,借力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推进环保合作联合声明的落实,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双边环境合作交流。

——狠抓制度规范的落实。一年中,环保督察部门对全国900多个新开工项目开展了环保专项清理检查,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194个项目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否决或暂缓10家企业84亿元的上市融资申

请,暂停10市、2县、5个开发区和4个电力集团的环评审批。

拐点的出现,让人惊喜,因为与之相伴有更多的利好消息。 《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占2.4%,二级标准的占58.1%,三级标准的占36.1%,劣于三级标准的占3.4%。119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4.2%,三级的占54.9%,劣于三级的占0.9%。与上年相比,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降低6.2个百分点。

2007年声环境状况总体较好。全国72%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或较好水平,环保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75.2%处于好或较好水平。全国58.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92.9%处于好或较好水平。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4.7%,夜间达标率为64.1%。

另外,固体废物排放量比上年略有减少;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较好;自然保护区稳步发展,又新建了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但“拐点”毕竟还只是拐点,从《公告》中,我们仍能看到许多问题。

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监测的197条河流的407个断面中,一至三类、四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我国河流污染相当严重。

局部海域污染加剧。全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为11.8%,上升3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广大农村更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突出表现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