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2753661 A(43)申请公布日 2021.05.07
(21)申请号 202110135496.3(22)申请日 2021.02.01
(71)申请人 内蒙古农业大学
地址 01001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
罕区昭乌达路306号(72)发明人 孟瑞霞 李玉晶 曾科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王晓丽(51)Int.Cl.
A01K 67/033(2006.01)A01G 13/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1页
CN 112753661 A(54)发明名称
条纹新小绥螨在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及其繁殖方法(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striatusWu)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striatusWu)可以防治害螨,辅助防治粉虱和蓟马,具体可防治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烟粉虱(Bemisiatabaci)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条纹新小绥螨由于其独特的生殖方式(产雌孤雌生殖),容易大量扩繁和扩散传播,有利于我国叶螨及其他小型吸汁类害虫的防治与天敌捕食螨的定殖。
CN 112753661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
2.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制备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产品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螨、蓟马或/和粉虱;所述害螨为叶螨;所述叶螨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或/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所述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所述粉虱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4.一种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方法,包括:向含有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植物上或空间中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实现小型吸汁类害虫的防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螨;所述害螨为叶螨;所述叶螨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或/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所述粉虱为烟粉虱urticae Koch);所述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条纹新小绥螨的释放方法是:将装有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释放袋或/和释放盒挂在农林作物上,或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和其包装介质一起均匀撒施到作物上;每次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量≥1头/平方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小型吸汁类害虫发生期或寄主植物开花期释放,或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初期或其他时期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为成螨或其他螨态;所述成螨为雌成螨,其他螨态为卵、幼螨、第1若螨和第2若螨的任一种及一种以上的螨态。
9.条纹新小绥螨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饲喂花粉或/和甜果螨,实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扩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条纹新小绥螨的繁殖方法具体步骤为:在保鲜冷藏盒内,放入海绵,盒内注水到海绵1/2处,之后在海绵上放置滤纸,滤纸其中一边没人水中,以保证其长时间湿润,再在滤纸中央放入小于海绵大小的黑色塑料薄膜,在黑色塑料薄膜上接入混有饲养料的甜果螨(≥400头/克),再按甜果螨与条纹新小绥螨100:1的比例添加条纹新小绥螨;饲养料为糖与酵母粉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糖与酵母粉的质量比为3:8,饲养过程中需每7d添加一次饲养料;饲养期为20‑40d,条纹新小绥螨在饲养料中的量≥10头/克即可再次扩繁或低温储藏;整个繁殖过程在温度20℃‑32℃、相对湿度60%‑95%的条件下进行。
2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1/14页
条纹新小绥螨在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及其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林害虫生物防治领域中,具体涉及条纹新小绥螨在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及其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叶螨(Tetranychid mites,spider mites)俗称红蜘蛛、黄蜘蛛,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是世界各地温室、大田和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螨。叶螨在我国发生严重,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常常混合发生,在很多作物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叶螨可对多种农药产生抗性而难以控制,所以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其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而植绥螨(植绥螨总科:Phytoseiidae)是目前防治农林害螨应用最为广泛、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有效生防作用物。
[0003]我国常见的用来防治叶螨的植绥螨天敌主要包括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及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等。然而,由于智利小植绥螨是专食性捕食者,饲养成本较高;巴氏新小绥螨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植绥螨;而加州新小绥螨来自我国南方地区(广东、海南),其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高温低湿环境中的适应性有待研究;胡瓜钝绥螨又名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mans),国外主要用作防控蓟马的有效生防作用物,引入我国后利用其防治叶螨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应用,但还未见其能够成功定殖的报道。因此,在我国本土寻求本地防治害螨的土著植绥螨种类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此外,受国际上著名植绥螨天敌‑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来自其猎物的田间自然寄主植物的启示,我们也试图在害螨为害寄主植物上发掘有效的植绥螨天敌。
[0004]对于植绥螨天敌,若能进行产雌孤雌生殖,则只要有一头雌虫传播到某地,就可以独立完成繁殖而建立种群,这对于其物种繁衍及广泛分布具有绝对优势。而目前国内外商业化的植绥螨品种多为非产雌孤雌生殖,因此挖掘开发具有产雌孤雌生殖的有效植绥螨天敌对于生物防治意义重大。
[0005]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最早由张森采于山东莱阳苹果树上,由吴伟南(1983)鉴定命名,并且未发现雄螨。目前报道该植绥螨仅分布在我国辽宁、山东、新疆、西藏,栖息植物仅我国报道有枸杞、苹果、杂草、苔藓。除此以外,国内外再没有任何有关其捕食潜力和应用等的记载。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
[0007]本发明首先提供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防治或辅助防治
3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2/14页
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
[0008]本发明还提供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制备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产品中的应用。[0009]上述应用中,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可为各种害螨、粉虱和蓟马。[0010]进一步,所述害螨可为叶螨。更进一步,所述叶螨可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或/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0011]所述粉虱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0012]所述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0013]本发明还先提供了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含有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植物上或空间中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实现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的防治。[0014]上述方法中,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可为各种害螨、粉虱和蓟马。[0015]进一步,所述害螨可为叶螨。更进一步,所述叶螨可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或/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0016]所述粉虱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0017]所述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0018]上述方法中,在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发生期或寄主植物开花期释放。具体的,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初期或其他时期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为成螨或其他螨态。具体的,所述成螨为雌成螨,其他螨态为卵、幼螨、第1若螨和第2若螨的任一种及一种以上的螨态。[0019]上述方法中,条纹新小绥螨的释放方法是将装有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释放袋或/和释放瓶挂在农林作物上,或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和其包装介质一起均匀撒施到作物上;每次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量≥1头/平方米。
[0020]本发明最后提供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饲喂花粉或/和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 Linnaeus),实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扩繁。[0021]条纹新小绥螨的繁殖方法具体步骤为:在保鲜冷藏盒内,放入海绵,盒内注水到海绵1/2处,之后在海绵上放置滤纸,滤纸其中一边没人水中,以保证其长时间湿润,再在滤纸中央放入小于海绵大小的黑色塑料薄膜,在黑色塑料薄膜上接入混有饲养料的甜果螨(≥400头/克),再按甜果螨与条纹新小绥螨100:1的比例添加条纹新小绥螨;饲养料为糖与酵母粉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糖与酵母粉的质量比为3:8,饲养过程中需每7d添加一次饲养料;饲养期为20‑40d,条纹新小绥螨在饲养料中的量≥10头/克即可再次扩繁或低温储藏;整个繁殖过程在温度20℃‑32℃、相对湿度60%‑95%的条件下进行。[002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0023]1、本发明所采用的条纹新小绥螨采自于本土田间害螨的自然寄主植物上,确定了其未来本土应用的适宜性。[0024]2、本发明所采用的条纹新小绥螨具有独特的生殖方式,即产雌孤雌生殖。产雌孤雌生殖更有利于其种群繁衍和扩散传播,对天敌的人工大量规模化扩繁饲养具有重要意
4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3/14页
义。而目前国内外商业化植绥螨品种多为非产雌孤雌生殖。[0025]3、本发明所采用的条纹新小绥螨对叶螨的控制能力较强(对二斑叶螨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和成螨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可达123.3粒、91.7头、118.1头、26.3头和25.2头),并有很好增殖潜力(以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为食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可达0.188和0.185);同时可以用于防治蓟马类和粉虱类等。[0026]4、本发明对条纹新小绥螨饲喂花粉或/和甜果螨,实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扩繁。花粉和甜果螨具有价格低廉、易于获取等优点;并且花粉在田间猎物密度较低时可以维持条纹新小绥螨的田间种群数量,从而有利于其对吸汁类害虫长期的控制作用。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条纹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不同发育阶段的捕食功能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仪器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5‑30次重复实验。[0029]下述实施例中的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记载在“吴伟南,中国植绥螨二新种(蜱螨目:植绥螨科),动物分类学报,1983年4月8卷第3期”一文中,其由钝绥螨属Amblyseius改为新小绥螨属Neoseiulus,即其名称由条纹钝绥螨(Amblyseius striatus Wu)改为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记载在“Moraes等,Arevised catalog ofthe mite family Phytoseiidae(Zootaxa 434),Auckland:Magnolia Press,2004年,p145”和“吴伟南等,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第47卷,蛛形纲,蜱螨亚纲,植绥螨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p118”。
[0030]下述实施例中的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记载在“孟瑞霞等,
华北农学报,2001年第16卷第2期”一文中。光照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0031]下述实施例中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记载在“李俊伟等,综述呼和浩特地区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条件及防治.北方农业学报,2016年7月第44卷第5期”一文中。
[0032]下述实施例中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记载在“张友军等,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北京发生危害,植物保护,2003年8月第29卷第41期”一文中,孟瑞霞于2018年10月采自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温室中的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上。
[0033]下述实施例中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记载在“孟瑞霞等,利用植绥螨防治烟粉虱的研究进展,昆虫知识,2007年44卷第6期”一文中。[0034]实施例1
[0035]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方法为:向含有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植物上或空间中释放条纹新小绥螨
5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4/14页
(Neoseiulus striatus Wu),实现小型吸汁类害虫的防治。[0036]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螨;具体地,所述害螨为叶螨;具体地,所述叶螨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或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所述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所述粉虱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0037]本实施例中,条纹新小绥螨的释放方法是:将装有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释放袋或释放瓶挂在农林作物上,或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和其包装介质一起均匀撒施到作物上;每次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量≥1头/平方米。[0038]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小型吸汁类害虫发生期或寄主植物开花期释放。[0039]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为成螨。[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成螨为雌成螨。[0041]实施例2
[0042]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方法为:向含有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植物上或空间中释放条纹新小绥螨
Wu),实现小型吸汁类害虫的防治。(Neoseiulus striatus
[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螨;具体地,所述害螨为叶螨;具体地,所述叶螨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或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所述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所述粉虱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0044]本实施例中,条纹新小绥螨的释放方法是:将装有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释放袋或释放瓶挂在农林作物上,或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和其包装介质一起均匀撒施到作物上;每次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量≥1头/平方米。[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初期或其他时期释放。[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为其他螨态。[0047]本实施例中,其他螨态为卵、幼螨、第1若螨和第2若螨的任一种及一种以上的螨态。
[0048]实施例3
[0049]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方法为:向含有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植物上或空间中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实现小型吸汁类害虫的防治。[0050]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螨;具体地,所述害螨为叶螨;具体地,所述叶螨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所述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所述粉虱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0051]本实施例中,条纹新小绥螨的释放方法是:将装有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6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5/14页
striatus Wu)的释放袋或释放瓶挂在农林作物上,或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和其包装介质一起均匀撒施到作物上;每次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量≥1头/平方米。[0052]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初期或其他时期释放。[0053]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为成螨。[0054]本实施例中,所述成螨为雌成螨。[0055]实施例4
[0056]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具体应用方法为:向含有小型吸汁类害虫的植物上或空间中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实现小型吸汁类害虫的防治。[0057]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螨;具体地,所述害螨为叶螨;具体地,所述叶螨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所述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所述粉虱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0058]本实施例中,条纹新小绥螨的释放方法是:将装有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释放袋或释放瓶挂在农林作物上,或将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和其包装介质一起均匀撒施到作物上;每次释放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量≥1头/平方米。[0059]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小型吸汁类害虫为害初期或其他时期释放。[0060]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为其他螨态,其他螨态为卵、幼螨、第1若螨和第2若螨的任一种及一种以上的螨态。[0061]实施例5
[0062]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制备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产品中的应用,其产品形式可以包括装有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释放袋、释放杯、释放盒或释放瓶。[0063]实施例6
[0064]一种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饲喂花粉或/和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 Linnaeus),实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扩繁。[0065]条纹新小绥螨的繁殖方法具体步骤为:本实施例应用替代猎物‑甜果螨等大量繁殖条纹新小绥螨。具体步骤如下:在长宽高为30×20×10cm的保鲜冷藏盒内,放入一块长宽高为20×14×5cm的海绵,盒内注水到海绵1/2处。之后在海绵上放置滤纸,滤纸其中一边没人水中,以保证其长时间湿润,再在滤纸中央放入小于海绵大小的黑色塑料薄膜(约15×10cm);在黑色塑料薄膜上接入混有饲养料的甜果螨(≥400头/克),再按甜果螨与条纹新小绥螨100:1的比例添加条纹新小绥螨;饲养料为糖与酵母粉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糖与酵母粉的质量比为3:8,其中糖为草原大江牌纯绵白糖,饲养过程中需每7d添加一次饲养料,保证甜果螨种群的数量;饲养期为20‑40d,条纹新小绥螨在饲养料中的量≥10头/克即可再次
7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6/14页
扩繁或低温储藏;整个繁殖过程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进行。[0066]实施例7
[0067]一种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饲喂花粉或/和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 Linnaeus),实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扩繁。[0068]条纹新小绥螨的繁殖方法具体步骤为:本实施例应用替代猎物‑甜果螨等大量繁殖条纹新小绥螨。具体步骤如下:在长宽高为30×20×10cm的保鲜冷藏盒内,放入一块长宽高为20×14×5cm的海绵,盒内注水到海绵1/2处。之后在海绵上放置滤纸,滤纸其中一边没人水中,以保证其长时间湿润,再在滤纸中央放入小于海绵大小的黑色塑料薄膜(约15×10cm);在黑色塑料薄膜上接入混有饲养料的甜果螨(≥400头/克),再按甜果螨与条纹新小绥螨100:1的比例添加条纹新小绥螨;饲养料为糖与酵母粉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糖与酵母粉的质量比为3:8,其中糖为草原大江牌纯绵白糖,饲养过程中需每7d添加一次饲养料,保证甜果螨种群的数量;饲养期为20‑40d,条纹新小绥螨在饲养料中的量≥10头/克即可再次扩繁或低温储藏;整个繁殖过程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进行。[0069]实施例8
[0070]一种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饲喂花粉或/和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 Linnaeus),实现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的扩繁。[0071]条纹新小绥螨的繁殖方法具体步骤为:本实施例应用替代猎物‑甜果螨等大量繁殖条纹新小绥螨。具体步骤如下:在长宽高为30×20×10cm的保鲜冷藏盒内,放入一块长宽高为20×14×5cm的海绵,盒内注水到海绵1/2处。之后在海绵上放置滤纸,滤纸其中一边没人水中,以保证其长时间湿润,再在滤纸中央放入小于海绵大小的黑色塑料薄膜(约15×10cm);在黑色塑料薄膜上接入混有饲养料的甜果螨(≥400头/克),再按甜果螨与条纹新小绥螨100:1的比例添加条纹新小绥螨;饲养料为糖与酵母粉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糖与酵母粉的质量比为3:8,其中糖为草原大江牌纯绵白糖,饲养过程中需每7d添加一次饲养料,保证甜果螨种群的数量;饲养期为20‑40d,条纹新小绥螨在饲养料中的量≥10头/克即可再次扩繁或低温储藏;整个繁殖过程在温度27℃‑32℃、相对湿度80%‑95%的条件下进行。[0072]为了证明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在防治或辅助防治小型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和方法可行,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部分实验过程及数据如下所示:[0073]实验一、条纹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0074]1供试虫源
[0075]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于2019年7月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前旗玉米叶片上。
[0076]条纹新小绥螨以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 Linnaeus)饲养若干代并建立稳定种群后进行实验。具体饲养方法为在塑料盒(30×20×13cm)中从下到上依次放入海绵(25×15×6cm)、滤纸、黑色塑料纸(面积小于滤纸),条纹新小绥螨饲养于黑色塑料纸上,盒内加水到海绵1/2处,以防止条纹新小绥螨逃逸,并将塑料盒置于25±1℃、RH(65±10)%、16L:8D的智能人工气候箱(PRX‑350C、宁波海曙赛福实验仪器厂)中。[0077]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2017年11月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8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7/14页
市达拉特前旗玉米叶片上,用芸豆叶片进行多代饲养建立实验种群。[0078]2实验方法
[0079]实验小室由三层透明亚克力板、一层芸豆叶片、一层滤纸和两个燕尾夹组成。三层透明亚克力板长宽高为50×40×3mm,其中的中下两层透明亚克力板正中央为一直径25mm的圆孔,滤纸和芸豆叶片长宽为50×40mm。实验小室从下往上依次为中央直径为25mm的圆孔透明亚克力板、滤纸、芸豆叶片、中央直径为25mm的圆孔透明亚克力板、完整的透明亚克力板,实验小室两端由两个燕尾夹夹紧。[0080]为了实验的准确性,选择二斑叶螨的不同螨态的时期基本保持一致,如卵:24h之内的卵;幼螨:还未取食的初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12h之内的螨;成螨:12h之内的成螨。分别设置二斑叶螨不同螨态的6个密度梯度,如卵:10、20、30、40、50、60粒/小室;幼螨:10、20、40、60、80、100头/小室;第1若螨:5、10、20、30、40、50头/小室;第2若螨:5、10、15、20、25、30头/小室;成螨:3、6、9、12、15、18头/小室。然后在每个小室中放入一头饥饿24h后的条纹新小绥螨成螨。小室夹好后置于有湿润纱布的托盘内,并将托盘放置在光周期为16h:8h,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5±10)%的智能人工气候箱中。24h后观察二斑叶螨各螨态的被捕食情况。[0081]3数据分析[0082]采用SAS并用Logistic模型来确定功能反应的类型。 9.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0083]N/N=exp(P+PN+PN2+PN3)/[1+exp(P+PN+PN2+PN3)] (1)e001020300102030[0084]在(1)中,Ne为被捕食猎物的数量,N0为初始猎物数量。P0,P1,P2,P3分别是截距、线性系数、二次系数和三次系数,与曲线的斜率有关。功能反应的类型由线性系数和二次系数
捕食者表现出Ⅱ型功能反应;当线性项为正,二次项为的符号确定。当线性系数为负值时,
负时,捕食者表现出Ⅲ型功能反应。
[0085]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估计攻击率(a)处理时间(Th)。[0086]N=N{1–exp[a(NT‑T)]} (2)e0eh[0087]在(2)式中,Ne为被捕食猎物的数量,N0为初始猎物数量,a为瞬间攻击系数,Th为每个猎物的处理时间,T为实验时间。
[0088]功能反应实验被用来评估捕食者控制特定猎物物种的有效性。它描述了个体捕食者的消耗率和猎物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可分为三种类型:[0089]I型:猎物被捕食的数量线性增加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保持不变。[0090]Ⅱ型: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猎物被捕食的数量以双曲线接近渐近线。[0091]Ⅲ型:猎物被捕食的数量接近渐近线,呈S型函数。[0092]4实验结果
[0093]从条纹新小绥螨在24h内捕食不同时期(即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成螨)的二斑叶螨比例与初始猎物密度的函数关系中,可知各螨态的线性系数P1均小于0。因此,条纹新小绥螨以二斑叶螨的各个螨态为食时,功能反应均符合Ⅱ型(见表1,图1)。[0094]表1条纹新小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
9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8/14页
[0095]
瞬时攻击率a和处理时间Th之比可以衡量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a/Th值越大,表示
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越强。由表2可以看出条纹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时期的捕食能力均随着螨态的增大而降低,对幼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卵、第1若螨、第2若螨、成螨。[0097]表2条纹新小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攻击速率α和处理时间Th
[0096]
10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9/14页
[0098]
5结论
[0100]条纹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阶段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都属于Ⅱ型,对二斑叶螨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密度后捕食量逐渐趋于平稳。[0101]条纹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和成螨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T/Th)分别可达123.3粒、91.7头、118.1头、26.3头和25.2头,并且,对二斑叶螨幼螨的捕食能力(a/Th)最强,其次为卵、第1若螨。[0102]实验二、条纹新小绥螨对两种叶螨捕食的潜力研究
[0103]应用生命表及其分析方法是评价天敌控害作用的有效方法,本实施例研究了本地植绥螨种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对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的捕食潜力,测定了取食两种叶螨后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并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以评价其对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进行长期防控的潜力。[0104]1供试虫源
[0105]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2019年7月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前旗玉米叶片上,用芸豆叶片进行多代饲养建立实验种群。[0106]条纹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同实施例1。[0107]2实验方法
[0108]在实验小室内进行测试。小室装置由下到上分别由中央部分为直径15mm圆孔的亚克力板(长宽高为35×20×3mm)、黑塑料纸(用00号昆虫针扎20个小孔)、中央部分有直径15mm圆孔的亚克力板、完整亚克力板构成,整个装置用燕尾夹将两端夹紧。实验小室全部放置于铺有湿润棉纱布的托盘上。[0109]实验在25±1℃、RH(65±10)%、16L:8D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用小号毛笔将条纹新小绥螨6h内所产的卵单粒挑到每个实验小室中,每12h观察并记录其发育情况。当卵发育到幼螨后,每12h挑入15头叶螨幼螨、10头叶螨若螨和1头叶螨成螨至小室中直至条纹新小绥螨死亡。记录其发育历期、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总量、日产卵量及寿命等,并计算其生命表参数。每个处理30次重复。用独立样本T测验比较条纹新小绥螨取食两种猎物后的发育历期及生物学特性参数的差异。
[0099]
11
CN 112753661 A[0110]
说 明 书
10/14页
3结果与分析
[0111]3.1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叶螨为食的发育历期[0112]由表3可知,条纹新小绥螨取食两种不同猎物后均能正常完成发育。条纹新小绥螨取食截形叶螨后,只有在第2若螨期显著长于取食二斑叶螨的历期(p<0.01),而取食两种叶螨后在其他阶段的发育历期及整个世代历期均无显著差异。
[0113]表3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叶螨为食的发育历期(平均值±标准误)
[0114]
表3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t测验,“**”表示此发育阶段两种叶螨间差异显著
(p<0.01)。
[0116]3.2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叶螨为食的繁殖与寿命[0117]由表4可知,条纹新小绥螨以截形叶螨为食的产卵前期显著高于以二斑叶螨为食的产卵前期(p<0.01),以截形叶螨为食的日均产卵量显著低于以二斑叶螨为食的日均产卵量(p<0.01),而以两种叶螨为食的产卵历期、产卵总量和此成螨寿命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0118]表4条纹新小绥螨取食两种叶螨的繁殖与寿命(平均值±标准误)
[0115]
[0119]
[0120]
表4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t测验,“**”表示同一行两种叶螨间差异显著(p<
0.01)。
3.3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叶螨为食的生命表参数
[0122]由表5可见,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叶螨为食的生命表参数略有不同。条纹新小绥螨以截形叶螨为食的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略低于以二斑叶螨为食的参数值,而种群倍增时间(t)和世代平均周期(T)均略长于以二斑叶螨为食的参数值。[0123]表5条纹新小绥螨取食两种叶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
[0121]
12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11/14页
[0124]
4结论
[0126]条纹新小绥螨以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为食时,除了以截形叶螨为食时的第2若螨期更长外,其他阶段的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同时,以截形叶螨为食的产卵前期显著延长,而以两种叶螨为食的繁殖和寿命均无显著差异。[0127]内禀增长率(r)决定种群的生殖能力、寿命和发育速率,是种群增殖能力的一个m综合指标。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叶螨为食后均具有较高内禀增长率,显示有很好种群数量增长潜力。
[0128]实验三、条纹新小绥螨对其他猎物的捕食潜力[0129]1供试虫源
[0130]烟粉虱(Bemisia tabaci)2017年11月采自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萨拉齐校区)的自动化温室的黄瓜上,并在一品红上进行大量扩繁建立实验种群。[0131]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由孟瑞霞于2018年10月采自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温室中的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上,置于光周期为16L:8D、温度为25℃±1℃、RH(65±5)%的光照培养箱中用新鲜豆角饲养扩繁,并依据其龄期分别饲养于4个PVC盒(D=10cm,H=10cm)中。[0132]2实验方法
[0133]西花蓟马和烟粉虱在实验前分别用豆角和芸豆叶片饲养,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在实验小室接入8头西花蓟马1龄若虫,然后接入1头饥饿24小时后的条纹新小绥螨雌成螨,24h后观察西花蓟马的被捕食量,共计观察7d。每天把条纹新小绥螨移入提前准备好的新的装有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实验小室中。重复6次。[0134]在实验小室接入20头烟粉虱1龄若虫,然后接入1头饥饿24h后的条纹新小绥螨雌成螨,24h后观察烟粉虱的被捕食量,共计观察7d。每天把条纹新小绥螨移入提前准备好的新的装有烟粉虱1龄若虫的实验小室中。重复5次。[0135]3结果与分析
[0136]3.1条纹新小绥螨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捕食量[0137]当为条纹新小绥螨提供20头烟粉虱1龄若虫时,其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日均捕食量为8.83±0.45头。
[0138]表6条纹新小绥螨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捕食量(头)(平均值±标准误)
[0125]
13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12/14页
[0139]
3.2条纹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量
[0141]当为条纹新小绥螨提供8头西花蓟马1龄若虫时,其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日均捕食量为4.24±0.21头。
[0142]表7条纹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量(头)(平均值±标准误)
[0140]
[0143]
4结论
[0145]条纹新小绥螨还可以捕食烟粉虱和西花蓟马。[0146]实验四、条纹新小绥螨对两种替代食物的捕食潜力[0147]1供试虫源
[0148]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 Linnaeus)从大枣干果实物部分分离获得,并用饲料进行多代饲养建立实验种群。[0149]条纹新小绥螨同实施例1。[0150]2实验方法
[0151]实验装置同实验二。[0152]实验在25±1℃、RH(65±10)%、16L:8D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用小号毛笔将条纹新小绥螨6h内所产的卵单粒挑到每个实验小室中,每12h观察并记录条纹新小绥螨的发育情况。当卵发育到幼螨后,每12h加入甜果螨幼螨15头、若螨10头和成螨1头至小室中直至条纹新小绥螨死亡。替代食物为花粉时,每日更换小室,每个小室放入0.5mg花粉直至条纹新小绥螨死亡。记录发育历期、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总量、日产卵量及寿命等,并计算其生命表参数。每个处理30次重复。用独立样本T测验比较条纹新小绥螨取食两种替代食物后的发育历期及生物学特性参数的差异。[0153]3结果与分析
[0154]3.1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替代食物为食的发育历期[0155]由表8可知,条纹新小绥螨取食两种不同替代食物后均能正常完成发育,并且取食
14
[0144]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13/14页
蒲棒花粉后的卵期、第1若螨期、第2若螨期和世代历期均显著短于取食甜果螨的历期(all’p<0.01),但取食两种食物后在幼螨期无显著差异。
[0156]表8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替代食物为食的发育历期(平均值±标准误)
[0157]
表8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t测验,“**”表示此发育阶段两种叶螨间差异显著
(p<0.01)。
[0159]3.2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替代食物为食的繁殖与寿命[0160]由表9可知,条纹新小绥螨以蒲棒花粉为食后的产卵前期显著短于以甜果螨为食的历期(p<0.05),但是产卵期和此成螨寿命均显著长于以甜果螨为食(both’p<0.01)的历期;而产卵总量(p<0.05)和日均产卵量(p<0.01)显著小于以甜果螨为食的值。[0161]表9条纹新小绥螨取食两种替代食物的繁殖与寿命(平均值±标准误)
[0158]
[0162]
[0163]
表9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t测验,“*”表示同一行两种替代食物间差异显著(p
<0.05),“**”表示同一行两种替代食物间差异极显著(p<0.01)。[0164]3.3条纹新小绥螨以两种替代食物为食的生命表参数[0165]由表10可知,条纹新小绥螨以蒲棒花粉为食的净增殖率(R0=23.10)、内禀增长率(rm=0.168)、周限增长率(λ=1.83)和世代平均周期(T=18.71)均低于以甜果螨为食的参数值,而种群倍增时间(t=4.13)长于以甜果螨为食的参数值。
[0166]表10条纹新小绥螨取食两种替代食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
15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14/14页
[0167]
4结论
[0169]条纹新小绥螨以花粉为食时发育速率快(世代历期仅为6.38±0.15d);以甜果螨为食时生殖力高(日均产卵量为1.96±0.06粒/d)。
[0170]条纹新小绥螨以花粉和甜果螨为食的内禀增长率可达0.168和0.172,而且两种替代食物(花粉和甜果螨)价格低廉、易于获取,可成为实验室饲养以及规模化饲养的主要饲料来源;并且花粉在田间猎物密度较低时可以维持条纹新小绥螨的田间种群数量,从而有利于其对吸汁类害虫长期的控制作用。[0171]5小结
[0172]本课题组前期经过大量多次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从在玉米叶片上只采集到1头条纹新小绥螨雌成螨开始,经过室内多代饲养扩繁,一直未发现雄螨;进一步通过上述实验一至实验四对条纹新小绥螨分别以二斑叶螨、截形叶螨、花粉和甜果螨为食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发现单独1头条纹新小绥螨发育到成螨后,未进行配对交配,也可产卵,其子代同样也可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证明了条纹新小绥螨的生殖方式为产雌孤雌生殖。
[0168]
16
CN 112753661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