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卫烨锋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ꎬ江苏江阴214400)

摘 要:情境作为知识转化的重要桥梁ꎬ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ꎬ一般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对物理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与论证ꎬ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ꎬ深化其物理思维.此外ꎬ教师需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ꎬ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ꎬ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当中.本文从生活实际、先进技术、合作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出发ꎬ对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相关实践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ꎻ物理ꎻ情境化教学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4-0059-03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ꎬ广大教师积极尝试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ꎬ未能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科抽象且理论性较强的特点ꎬ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ꎬ不少学生都对物理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若教师一味强求学生死记硬背ꎬ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学习信心ꎬ因此必须要从学生出发ꎬ通过情境化教学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相关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ꎬ并对挖掘到的问题进行提炼与深化ꎬ将其融合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1].一般来说ꎬ教师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知识点ꎬ帮助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收获一定成就感ꎬ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ꎬ教师在讲解“加速度”相关知识点时ꎬ教师需在充分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ꎬ主要是对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进行理解ꎬ学会区分加速度、速度、速度的变化等ꎬ并且初步掌握加速度计算ꎬ逐步形成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提升区分事物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ꎬ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方式ꎬ将加速度相关概念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小张、小王和小李分别驾驶摩托车、汽车与飞机ꎬ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出发ꎬ请问哪个交通工具会跑得更快?”学生们正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ꎬ教师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ꎬ视频上有摩托车、赛

1基于生活实际增强情境教学实践性

部分教师将情境教学法引入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ꎬ却未能充分显示其教学效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针对性与生活性ꎬ让高中生无法在针对性的学习情境中开展学习与探究ꎬ从而影响到物理学习的热情.由此可见ꎬ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ꎬ需要将物理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实际内容作为依据ꎬ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础ꎬ重点挖掘物理

收稿日期:2023-05-25

作者简介:卫烨锋(1983.11-)ꎬ男ꎬ江苏省江阴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卫烨锋主持的2021年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基于真实性学习的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1206142357)

—5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车、几种不同型号的赛车、小型飞机ꎬ共同在一个起跑线出发ꎬ观察视频内容可看出:起步阶段为赛车首当其冲ꎬ随后为摩托车将其超越ꎬ接着飞机又领先于所有交通工具ꎬ整个视频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具冲击感的视觉感受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当学生还沉浸在视频带来的刺激状态时ꎬ教师可顺势提出问题:“比赛的时间不同ꎬ输赢结果也会不同ꎬ上述的飞机、汽车、摩托车、赛车都是作加速运动ꎬ并且都是均匀加速的直线运动.从刚才的视频中可看出ꎬ起步不久的时间段中ꎬ飞机是落后于摩托车与赛车的ꎬ到底是哪个物理量出现了变化呢?”学生们经过讨论发现“不同的交通工具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显示出不同的速度变化ꎬ速度变化是有快慢之分的.”接着由教师给出一组有关摩托车、汽车、飞机起跑的数据ꎬ经过一定的计算、比较后可得出速度变化快慢的比较方法ꎬ经过联系与类比之后可使用速度变化量与运动时间之间的比值对的加速度进行计算ꎬ并对其进行定义ꎬ得出a=Δv/Δt.接着ꎬ教师需要设置不同汽车在同一时间发生速度变化ꎬ分析其加速度.如汽车甲的速度在10s内从10m/s增加到25m/sꎬ汽车乙的速度在10s内从25m/s降低到10m/sꎬ分析二者的加速度是否相同.通过此种情境创设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加速度ꎬ发现其正负之分ꎬ由此可得出加速度为矢量.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强化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ꎬ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到了物理知识的存在ꎬ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学习主动性ꎬ同时从多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材ꎬ常见如各种图片、影像等ꎬ通过此种方式营造出更加生动且形象的情境ꎬ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改进ꎬ并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高效性[2].

比如ꎬ在教学“位移”相关知识点时ꎬ因概念相对比较抽象ꎬ单纯的概念讲解无法让学生对其产生有效记忆ꎬ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质点”的生活化图片与视频ꎬ比如将乒乓球抛出ꎬ将纸飞机抛出ꎬ学生起床后到下午放学的整个运动过程等ꎬ图片、影像等方式可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ꎬ并将原本死气沉沉的物理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来ꎬ学生们也由此产生了探索的欲望.当学生被丰富的课外素材所吸引ꎬ教师可适时提出与本次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ꎬ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分析.接着ꎬ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不同交通方式从某地到某地的轨迹ꎬ让学生通过影像观察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现象ꎬ分析不同交通方式从同一个地点到目的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ꎬ有同学指出相同点为初位置与末位置ꎬ还有同学指出不同点为轨迹不同ꎬ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路程与位移的区别ꎬ并将位移的概念引出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接着播放多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情况ꎬ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准确描述ꎬ真正掌握位移基本知识点.

3基于合作探究提升情境教学互动性

传统的物理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学情ꎬ未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ꎬ因此需针对此问题进行优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ꎬ不少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ꎬ仅依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ꎬ此时就需要不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ꎬ以团队的力量来解决复杂程度较高的问题.因此ꎬ高中物理教师需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情境ꎬ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出学生的沟通、交流技能ꎬ让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ꎬ在教学“圆周运动”相关知识时ꎬ教师可先将学过的曲线运动相关内容作为导入点ꎬ让学生知晓圆周运动就是曲线运动中的一种特殊运动形

2基于先进技术强化情境教学生动性

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创设丰富化物理教学情境的基础ꎬ特别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下ꎬ各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先进技术、设备等都成为当下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物理作为抽象性较强的学科ꎬ不少学生都无法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表述而理解相关知识点ꎬ更谈不上进一步应用ꎬ因此在开展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工作的过程中ꎬ教师同样需要针对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选择性引入一些教学相关的—6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式ꎬ因此也属于变速运动的范畴.圆周运动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ꎬ比如地球环绕太阳转动、自行车车轮转动、游乐场中的摩天轮转动等ꎬ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ꎬ也可以利用简单的生活化素材开展相应的实验探究.在具体的实验中ꎬ教师可依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分组ꎬ通常是采用以优带差的方法来实现不同学生的有效合作ꎬ并针对实验设计探究合作的主题ꎬ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在预留好的时间内探究实验相关内容ꎬ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ꎬ并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ꎬ强化合作交流与沟通ꎬ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计、木块等工具ꎬ如何才能对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探究呢?”不少学生想到之前对摩擦力的相关了解ꎬ认为摩擦力的出现是因为不同的物体之间产生接触ꎬ然后通过作用力而形成的.此时ꎬ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将弹簧测力计与桌面上的木块连接在一起ꎬ并逐渐增加压力ꎬ大家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由此ꎬ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和分析ꎬ部分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形成不同的意见ꎬ有的学生认为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未受到静摩擦影响ꎬ有的学生认为轻拉木块没有运动就不会产生摩擦力.教师在听到学生的探讨之后ꎬ可继续引导不同小组的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ꎬ让学生发生逐步发现摩擦力产生所需要的条件ꎬ同时还要寻找到有效的判断方式ꎬ在此过程中实现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手操作与思维表达水平的有效提升.

情境教学法凭借着多种优势广泛应用于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当中ꎬ同样也适用于高中物理教学ꎬ并且能够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ꎬ在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ꎬ需要重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ꎬ创设出满足高中生学习需求的情境ꎬ并积极借助先进信息技术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ꎬ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到探究学习当中ꎬ通过各种实践操作积累更多学习经验ꎬ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学习能力.

4基于实验活动促进情境教学综合化

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ꎬ高中物理教学可借助物理实验深化理论相关知识ꎬ同时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ꎬ是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3].教师将情境化教学这一手段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当中ꎬ需以物理知识为基础展开演示实验ꎬ指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收获较强的观察与动手实践能力.

比如ꎬ教师在教学“摩擦力”相关知识点时ꎬ需要重点关注该章节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两种摩擦力ꎬ即静摩擦与滑动摩擦ꎬ同时要还要对两种力的方向进行判断与计算.若单纯以理论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ꎬ学生很难理解其概念ꎬ更谈不上区分与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相关实验探究当中ꎬ假设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相对运动速度、接触面材料以及正压力存在关系ꎬ以控制变量法分为不同实验进行具体探究ꎬ通过真实的体验与操作ꎬ学生感受到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和相对运动速度并不存在关系ꎬ但与材料与正压力存在密切关系ꎬ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ꎬ接触面粗糙则滑动摩擦力大ꎬ正压力增大则滑动摩擦力处于增大趋势.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ꎬ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弹簧测力

参考文献:

[1]刘晓茹.源自生活ꎬ充实课堂:高中物理情境化

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ꎬ2022(714):93-94.

[2]洪英兰ꎬ温升爔.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教

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ꎬ2021(1701):12-14.

[3]高亚浩ꎬ唐德翔.构建“情境化”教学促进科学

思维发展:以“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ꎬ2020ꎬ49(07):9-12.

[责任编辑:李 璟]

—6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