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2005年水平减少10%。同时大力发展生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家物能源,促进环境优化。EU—ETS第三阶段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交易平台,是京都机的EuA平均价格预测将会保持在25欧元制以外的碳交易市场。在ccx,会员公司
万方数据自愿限制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维护大气环境稳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ccx目前有会员公司200多个,主要来自航空,电力.环境、汽车、交通等行业,其中包括5家中国会员公司.交易产品涉及co,、cH。,N,O.HFCs、PFCs.sF6等。ccx2007年的交易量猛增,是2006年的两倍.交易额突破7000万美元。2008年的增势更猛,第一季度的交易额就轻松突破2007年的总额,虽然2∞8年下半年的价格下跌,但是总量估计将达到2007年的3倍以上。在ccx的减排计划中,许多北美公司和当地政府自愿作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以保证ccx能够实现其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2003~2006所有会员单位在其基准线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每年减排1%的目标;第二阶段2007~2010所有成员将排放水平下降到基准线水平的94%以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贸易体系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它对该州的电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门规定排放份额,对于额外的排放,则通过该碳交易市场购买减排认证来补偿。2007年澳大利亚新任陆克文执政后,加入了《京都议定书》,因此,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新政府已经制定了澳大利亚国家减排措施与建立碳交易体系的关键性报告,其中包括《京都议定书》减排额的使用等,并将于2009年提交立法程序获得法律保护.陆克文希望这些减排措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碳交易体系在2010年可以正式运行。加拿大作为一个远远落后于其《京都议定书》目标的国家,2008年国内碳交易市场也有一定的发展,不久前,加拿大首家cO,排放配额
交易机构——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也正式运行。一旦反对党自由党在今年大选中胜出,其采购国际碳信用额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亚洲地区碳交易起步较晚,但正出现迎头赶上的迹象。港交所已经开始研发排放权相关产品,筹备温室气体排放权场内交易。得到香港交易所资质认可的顾问公司已经向其提交GHG相关产品的可行性方案。
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发展与中国的对策2017-05-16 13:21 | #2楼 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据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中国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面临着类似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丧失定价权的前车之鉴。
一、碳交易活动的“三个角度”
从经济流动性的角度看,碳交易支付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现金、等价物、债券、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或实物交易如提供减排技术。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碳交易是实体经济中的排放企业将其碳排放权根据各个实体的减排成本不同进行交易;由于不同企业的排放量,减排成本不同,一些持有较多排放权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指标出售给排放权不足的企业;碳排放权可以像一般的商品在排放企业间交易;这样一来,碳交易把原本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了企业的收支结构。
从虚拟经济的角度看,金融机构为了防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以及为了获得更多、更可持续的利润开发了一些基于碳排放权的保险产品、衍生产品及结构性产品;于是碳排放权逐渐成为一种金融工具,其价格越来越依赖于金融市场;这意味着金融资本介入碳排放权市场,便使碳排放权不再是简单的商品。
二、碳市场的交易机制
国际碳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 碳市场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
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17-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
碳市场的供给方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国际金融组织、碳基金、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需求方有履约买家,包括减排成本较高的排放实体;自愿买家,包括出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准备履约进行碳交易的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后,也担当了中介的角色,包括经纪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机构。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