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CO (NH2)2 B.KNO3 C.K2CO3 D.Ca3 (PO4)2
2.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2N2O4=2X↑+ 3N2↑+ 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3.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Ca(H2PO4)2
B.NH4NO3
C.KNO3
D.(NH4)2SO4
4.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中,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酸性
5.某品牌化肥标签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化肥属于铵态氮肥,易溶于水
B.该化肥是由N、H、C、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
D.NH4HCO3受热可能会产生含氮元素的气体
6.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pH=2.1 B.苹果pH=3.0
C.菠萝pH=5.1 D.柿子pH=8.5
7.2019 年 3 月 22 日是第 26 届“世界水日”,主题为“Nature for water”。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水区分 CaO 和 CaCl2
B.常见的水污染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废水应该集中处理排放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后,就变成了软水
8.2019年央视春晚,刘谦表演的节目《魔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红也准备了一把“魔壶”,她预先在魔壶中盛入澄清石灰水,然后将魔壶中的液体倒入盛有下列溶液的杯子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硫酸铜溶液
9.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将它们混合在一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x=24
甲 2 12 乙 30 2 B.丁可能是催化剂
D.容器内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丙 6 x 丁 3 3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2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 B.分离CO和CO2两种气体:选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 C.制取KOH溶液:将NaOH溶液与KCl溶液混合后过滤
D.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海水晒盐
C.潮涨潮落
D.干冰升华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加过量的CaCO3,过滤 C.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加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和羊毛线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水体污染来源之一是_____。可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利用氢氧化钠溶液的_____性制叶脉书签。图A中,①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甲_____乙(填“>”“<”或“=”) ②t1℃时,将3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2019年3月,我国朴玲玉研究员和天津大学马智
教授团队成功利用可见光和锐钛矿氧化钛催化剂(TiO2/Pt)将水分解,原理如图B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反应在实践中的优点之一是_____。
14.为了从废弃黑色铜丝(表面有黑色氧化铜)中回收金属铜,现制定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甲方案的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氢氧化钠溶液
的作用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方案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用文字叙述),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有硫酸,一定还有_____。理论上,方案_____(填“甲”或“乙”)最终所得铜的质量较大。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P点的含义是_____;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是_____.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填写物质序号).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逐渐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 16.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1)氯化铵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_____; (2)表示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氯化铵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单孔橡胶塞塞上细玻璃管,细玻璃管上端用气球密封,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M1,将锥形瓶取下,取出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
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白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小明想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_________; 1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 a_______,b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__(填标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____(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瓶。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之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C4H8O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A、CO (NH2)2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NO3含钾、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C、K2CO3只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 Ca3 (PO4)2只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A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 ;B选项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24+8+14×2)试题分析:(12×(×100%=40%;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反应物有两种物质;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生成N2和H2O的质28:4×18=7:6;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量比为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3、C 【解析】
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此选项错误; B、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此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此选项正确;。 D、(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工业炼铁,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选C。 5、B 【解析】
A、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易溶于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含量为:合物,但符合题意;
C、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NH4HCO3受热可能会产生含氮元素的气体氨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解析】
A、柠檬pH=2.1,小于7,呈酸性; B、苹果pH=3.0,小于7,呈酸性; C、菠萝pH=5.1,小于7,呈酸性;
14100%17.7,而标签上的含氮量为16%,所以该化肥为混
14+15+12+163C、柿子pH=8.5,大于7,呈碱性;呈酸性的物质中,柠檬的pH最小,故酸性最强,故选A。 7、D 【解析】
A、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氯化钙溶于水无明显温度变化,可以区分,选项A正确;
B、常见的水污染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废水应该集中处理排放,选项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C正确; D、硬水需经过加热煮沸才能变成软水,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A. 澄清石灰水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选项错误; B. 硝酸钾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选项正确; C. 碳酸钾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产生白色沉淀,选项错误; D. 硫酸铜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而产生蓝色沉淀,选项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A、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30+6+3=12+2+x+3,x=24,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以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2g-2g=10g,所以甲是生成物,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0g;丙的质量增加了,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24g-6g=18g,因此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0g:18g=5:9,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可表示为:乙→甲+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10、B 【解析】
A、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取样,滴加BaCl2溶液,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钾,但是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方案合理,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不反应,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也是碱性,加入酚酞后也可以使其变红,无法鉴别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加盐酸,无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都是先无气泡,后有气泡生成,无法鉴别。 故选B。 【点睛】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不反应;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中性不变色,据此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11、A 【解析】
A、瓦斯爆炸的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潮涨潮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12、C 【解析】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加过量的CaCO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过滤,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加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固体只有铜,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和羊毛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基本没有气味的为涤纶,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肥皂水 腐蚀 = 65 2H2O能源(或生成物过氧化氢可循环利用) 【解析】
(1)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故填: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所以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故填:肥皂水;
(3)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所以可用来制叶脉书签;故填:腐蚀;
可见光催化剂O2+2H2 产生了氢气作为新
(4)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均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甲=乙;故填:=;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在该温度下,将3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5g,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5g+50g=65g;故填:65;
(5)由示意图可知,利用可见光和锐钛矿氧化钛催化剂(TiO2/Pt)将水分解,分解为氢气和过氧化氢,此反应在实践中的优点是可以获取氢气,并能循环利用;故填:2H2O 过氧化氢可循环利用)。
14、黑色的铜丝变红 2NaOH+CO2=Na2CO3+H2O 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除去氧化铜 硫酸铜 甲 【解析】
(1)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的铜丝变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乙方案中稀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氧化铜,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有硫酸,一定还有硫酸铜;
(3)由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时把氧化铜转化成了金属铜,而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时生成了可溶性的铜盐,所以理论上,方案甲最终所得铜的质量较大
15、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6.7% a=c<b a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可见光催化剂 O2↑+2H2↑;产生了氢气作为新能源(或生成物
10g×100%≈16.7%;
10g+50g(3)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a=c<b;
(4)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所以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16、氮 NHCl
43
【解析】
(1)氯化铵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氮元素;
(2)氯化铵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表示为:NHCl;
43(3)氯化铵中阴离子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1)氮;(2)NHCl;(3)
43。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 变小,A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等; 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解析】(1)根据气球的大小与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大小有关,若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气球将变小。可根据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的变化结合压强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磷燃烧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解答;(3)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解答;(4)根据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进行解答。(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等;(2)白磷燃烧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称量的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反应前装置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M1,测得反应后生成物以及装置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即可。操作为: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白磷和氧气分别是由磷原子、氧分子构成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18、试管 铁架台 2KMnO4【解析】
(1)仪器a是试管,仪器b是铁架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ΔK2MnO4+MnO2+O2↑ BD CaCO3+2HCl=CaCl2+H2O+CO2↑ 磨砂面
ΔK2MnO4+MnO2+O2↑。
(3)由于是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考虑到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特征,故需选用BD装置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集气瓶口处玻璃做了磨砂处理,玻璃片磨砂面与其接触的气密性更好,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集气瓶。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6∶1∶4 ;(2)54.5% 【解析】
(1) 乙酸乙酯中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16×2)=6:1:4;(2)乙酸乙酯(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4100%=54.5%。
124+18+1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