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96學年度下學期康軒版六年級綜合領域教學計畫表
第1主題 第1單元 文化體驗 文化起步走 第2單元 文化傳真 第2主題 第1單元 自然與我 自然變化與生活 第2單元 讓生活更美好 第3主題 第1單元 回想 回響 珍重,再見! 第2單元 心意 新意 第3單元 探詢 探尋 二、 課程理念:
1. 透過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內化取向教材,培養兒童帶得走的能力。 2. 幫助兒童能正確認識自己、做好生活經營、熱心社會參與、知道保護自我與環境。
3. 符合兒童現實生活設計三大主題──「文化起步走」期能培養兒童主動了解、參與並傳播社區文化;「自然變化與生活」帶領兒童親自觀察自然的變化,進而覺察生活環境的問題並設法解決;最後,透過給畢業生們的「珍重,再見!」主題,讓兒童為自己的國小生活畫下完美的句點,並幫助兒童提前為國中生活做好準備。
三、 先備經驗或知識簡述:
1. 兒童已了解「文化」是什麼,並有能力規畫體驗活動;本冊將帶領兒童進一步了解社區的文化特色,並將社區的文化特色傳播出去,最後,讓兒童覺察並持續發揮自己的社區文化角色。
2. 兒童已認識自己生活周遭的環境,並能描述觀察到的景象,本冊將帶領兒童從不同自然景象的成因,了解環境改變對人類的影響,進而針對環境問題提出改善的策略並執行。
3. 兒童已能細心觀察校園和日常生活環境,本冊將帶領兒童察覺自己在小學生活中的改變,並能以實際行動表達感謝、能針對缺失產生積極的想法、能克服困難完成心中遲遲未能執行的想法,最後,讓兒童規畫自己進入國中前的時間,為國中生活做好準備。
四、 課程目標:
1. 引導兒童從探索、體驗社區文化的活動中,覺察自己的社區文化角色,並於生活中實踐。
2. 親身觀察大自然,察覺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間的關係,並發展主動改善及愛護環境的態度與行為。 3. 協助兒童整理自己的小學生活、表達自己的心意,並初探國中生活。
五、 教學策略建議:
以「教人」的角度切入,則每位學生都有獲得完整人格,擁有豐富生命的機會,於是以達成「全人教育」的目標作為設計綜合活動課程要實現的願景。教師在活動進行中扮演著引導者、協助者的角色,隨時觀察兒童、鼓勵兒童,並適時提供協助;活動結束後,再回饋與統整該活動的重點,以達活動反思之目的。
六、參考資料:
1. 王鑫(民83),看!岩石在說話。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2. 洪立三(民85)。小自然觀察家。臺北市:晨星。
3. 陳德新、陳文瑤(民88)。臺閩地區地方文化特色介紹。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4. 莊永明等(民89)。寶島小遊記──我的第一本臺灣地圖書。臺北市:信誼。
5. 日本兒童與社區營造研究會(民89)。兒童社區探險隊(葉素惠編譯)。臺北市:遠流。 6. 徐仁修、劉還月(民89)。臺灣生活日記123。臺北市:東華書局。
7. 沙拉米達(民89)。啊!煩惱──成長的酸甜苦辣(殷麗君譯)。臺北市:格林。
8. 桂雅文(民92)。社區文化之旅──臺灣草根活力導覽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 賈桂琳〃伍(民92)。其實我不想說(柯惠琮譯)。臺北市:小魯。 10. 呂建政(民93)。戶外教學。臺北市:五南。
七、課程計畫:
學習總目標:
1.透過社區文化的探索、體驗、了解和傳播,激發兒童對自我社區文化角色的覺知,進而鼓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發揮自己的社區文化角色功能。 2.透過探索生活周遭自然環境的特性,觀察其中的環境問題,發覺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間緊密依存的關係,進而發展改善及保護生活環境的各種態度與技能。 3.讓兒童思索在小學階段結束之前,如何為自己的小學生活畫下一個完整的句點,並提前為國中生活做好規畫及心理準備。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一 文2/12 化│ 起2/15 步走 1-3-4 舉例說明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分享自己參與這類活動的體驗。 3-3-4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1.說出對文化的看法,並分享過去接觸社區文化的經驗。 2.舉出個人生活受社區文化影響的實例,並省思兩者之間的關連性。 3.規畫並執行社區文化體驗活動。 【活動一】 1.課前搜集與文化相關的物品或資料。 2.討論與發表對文化的看法,並分享過去接觸社區文化的經驗。 3.分組擬定「社區文化體驗計畫」。 4.與小組成員討論活動相關事項。 5.各組於活動前完成行前準備。 【活動二】 1.依計畫進行「社區文化體驗活動」。 2.活動結束後,讓兒童以多元方式整理體驗紀錄。 1.搜集與文化相關的資料。 2.請學生完成學生手冊「社區文化體驗計畫」。 1.資料搜集 2.口頭發表 3.態度評定 4.文字紀錄 5.活動紀錄 6.自我比較 【家政教育】 3-3-1 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3-3-4 認識並能運用社區資源。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文化體驗2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二三 文2/18 化│ 起2/22 步走文2/25 化│ 起2/29 步走 1-3-4 舉例說明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分享自己參與這類活動的體驗。 3-3-4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1.規畫並執行社區文化體驗活動。 2.完成體驗紀錄並與同學分享參與活動的心得與感受。 3.分享個人參與不同文化或族群的體驗,並省思面對各種文化現象時應有的態度。 【活動三】 1.「社區文化體驗」成果分享。 2.回饋與統整。 【活動四】 1.分享過去接觸不同地區或族群文化的情形、心得與感受。 2.討論不同地區或族群與自己社區文化的差異。 3.回饋與統整。 1.社區文化體驗活動所需的工具、物品與記錄用的器材。 2.「社區文化體驗」成果分享所需的用品。 3.請學生完成「社區文化體驗紀錄」。 4.搜集不同地區或族群文化的資料。 1.口頭發表 2.體驗紀錄 3.態度評定 5.自我比較 【家政教育】 3-3-1 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3-3-4 認識並能運用社區資源。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文化體驗2 1-3-5 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1-3-6 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1.分享個人對文化傳播的看法。 2.擬定社區文化傳播行動的作法,並確實執行。 【活動一】 1.分享個人接觸不同地區或族群文化的經驗以及對文化傳播的看法。 2.共同討論「社區文化傳播行動」的實施方式與具體作法。 3.進行「社區文化傳播行動」的準備工作。 2 1.各種與文化資訊相關的資料,例如:報章雜誌、文宣資料、網頁等。 1.口頭發表 2.態度評定 3.文字記錄 4.自我比較 【資訊教育】 4-3-1 了解電腦網路概念及其功能。 4-3-4 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文化傳真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四五 文3/03 化│ 起3/07 步走自然3/10 變│ 化3/14 與生活 1-3-5 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1-3-6 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文化傳真1.擬定社區文化傳播行動的作法,並確實執行。 2.發表進行社區文化傳播行動的感受、看法,並省思此行動對自己的意義。 3.說出個人在社區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原因。 4.能持續發揮自己的社區文化角色。 【活動二】 1.依計畫進行「社區文化傳播行動」。 2.發表與分享完成「社區文化傳播行動」的心得與感受。 3.反思「社區文化傳播行動」對自己的意義。 【活動三】 1.思考與發表個人在社區文化中的角色定位。 2.發表個人要如何為社區文化的發展而努力。 3.回饋與統整。 1.社區文化傳播行動所需的工具、物品與器材。 1.口頭發表 2.態度評定 3.自我比較 【資訊教育】 4-3-1 了解電腦網路概念及其功能。 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2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自然與我1.能從自然景象所傳遞出來的訊【活動一】 息,得知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1.觀察大自然的景象照片。 2.討論自然景象傳遞出哪些與生活有關的訊息。 3.探討這些訊息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係及影響。 【活動二】 1.共同討論、選擇欲進行環境探索的地點,並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期待。 2.討論環境探索的各種方法及面向。 3.進行各項行前準備工作。 1.自然景象的圖片、照片。 1.觀察學生 2.討論發表 3.態度評定 4.口頭發表 5.經驗分享 2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六七八 自然3/17 變│ 化3/21 與生活自然3/24 變│ 化3/28 與生活自然3/31 變│ 化4/04 與生活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1.能從體驗與探索的過程中,認識自然環境更多元的面貌,並了解造成不同景象的原因。 【活動三】 1.實地進行「環境探索之旅」。 2.觀察並討論探索地點的各項環境特色。 3.以個人喜歡的方式記錄環境觀察的結果。 【活動四】 1.發表個人的觀察紀錄。 2.討論觀察到的自然景象所代表的意義及對生活的影響。 3.討論個人覺察環境訊息後的各種因應方式。 4.回饋與統整。 1.觀察自然環境的工具,例如:望遠鏡、放大鏡、相機、紀錄本。 2 1.態度評定 2.觀察探索 3.口頭發表 4.討論發表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自然與我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讓生活更美好1.能發掘社區生活環境的問題,並【活動一】 藉由圖表的製作進行資訊的整合。 1.課前觀察居住環境。 2.分享觀察結果。 3.共同討論「社區問題圖表」的製作內容、方向及分工方式。 4.完成「社區問題圖表」並展示。 5.整理歸納圖表中所呈現的各種環境問題。 6.回饋與統整。 1.請學生課前觀察居住環境。 2.繪製圖表的紙張和用具。 2 1.態度評定 2.經驗分享 3.圖表製作 4.口頭發表 【生涯發展教育】 二、欣賞、表現與創3-2-4 培養工作時新 的人際互動能力。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生涯發展教育】 3-2-4 培養工作時的人際互動能力。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1.能與同儕合作擬定改善環境的行動計畫並執行。 讓生活更美好【活動二】 1.共同討論出想解決或改善的環境問題。 2.擬定環境改善的行動策略,並進行分工。 3.實際進行各項改善環境的行動。 4.分享參與行動之後的心得與感受。5.回饋與統整。 1.進行環境改善的行動所需的用具。 1.態度評定 2.計畫與執行 2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九十 自然4/07 變│化4/11 與生活珍4/14 重│ ,再4/18 見!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讓生活更美好1.能與同儕合作擬定改善環境的行動計畫並執行。 2.培養對待環境的正確行為與態度。 【活動二】 1.實際進行各項改善環境的行動。 2.分享參與行動之後的心得與感受。3.回饋與統整。 2 1.進行環境改善的行動所需的用具。 1.態度評定 2.計畫與執行 【生涯發展教育】 二、欣賞、表現與創3-2-4培養工作時新 的人際互動能力。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環境教育】 1-2-2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家政教育】 3-3-2 能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中表現對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珍惜與關懷。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自編 探索自己與學校生活間的關係與意義。 【期中評量週】 1.能覺察自己經過六年的小學生活有哪些改變與成長,並產生對自己有意義的回憶。 回想回響【活動一】 1.回想小學生活中,有哪些人、事、物令自己印象深刻,以及有哪些特殊表現值得留下紀念。 2.分享對於回憶中的人、事、物有什麼心情與感受。 3.課後進行師長、家人的訪問活動。 1.月曆或日曆。 1.態度評定 2.班級活動照2.分享發表 片。 3.自我反省 2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十一十二 珍4/21 重│ ,再4/25 見!珍4/28 重│ ,再5/02 見! 自編 探索自己與學校生活間的關係與意義。 1.能覺察自己經過六年的小學生活有哪些改變與成長,並產生對自己有意義的回憶。 【活動二】 1.分享自己六年來最大的改變。 2.調查並發表他人認為自己的改變。 3.回饋與統整。 1.小學生活的相關照片。 1.態度評定 2.分享發表 3.自我反省 4.作品創意 5.文字紀錄 【環境教育】 1-2-2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家政教育】 3-3-2 能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中表現對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珍惜與關懷。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回想回響2 心意新意 自編 體會自己與生活之間所產生的情感,並能以實際行動表達。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1.能以實際行動,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人表達感謝。 2.能從國小生活經驗中反思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 3.在畢業前夕,能完成自己心中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活動一】 1.分享小學生活中,對自己成長有影響的人、事、物。 2.對曾經陪伴自己成長的對象表達感謝。 3.討論與省思。 1.作品創意 2.態度評定 3.觀察學生 4.口頭發表 5.自我反思 2 【生涯發展教育】 1-2-1 認識有關自我的觀念。 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與做決定。 【家政教育】 3-3-2 能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中表現對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珍惜與關懷。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十三十四 珍5/05 重│ ,再5/09 見!珍5/12 重│ ,再5/16 見! 自編 體會自己與生活之間所產生的情感,並能以實際行動表達。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心意新意1.能以實際行動,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人表達感謝。 2.能從國小生活經驗中反思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 3.在畢業前夕,能完成自己心中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活動二】 1.分享小學生活中,自己覺得不夠滿意或遺憾的事情。 2.針對不夠滿意或遺憾的事情提出改善方法。 3.寫一封信給以前的自己。 4.實際行動改善現在的生活。 5.討論與省思。 1.信紙或稿紙。 1.文字紀錄 2.態度評定 3.口頭發表 4.自我反思 2 【生涯發展教育】 1-2-1 認識有關自我的觀念。 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與做決定。 【家政教育】 3-3-2 能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中表現對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珍惜與關懷。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心意新意 自編 體會自己與生活之間所產生的情感,並能以實際行動表達。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1.能以實際行動,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人表達感謝。 2.能從國小生活經驗中反思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 3.在畢業前夕,能完成自己心中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活動三】 1.分享小學六年來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2.倒數心願的規畫與完成。 3.回饋與統整。 2 1.分享發表 2.觀察學生 3.口頭發表 4.自我反思 5.互相觀察 【生涯發展教育】 1-2-1 認識有關自我的觀念。 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與做決定。 【家政教育】 3-3-2 能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中表現對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珍惜與關懷。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十五十六 珍5/19 重│ ,再5/23 見!珍5/26 重│ ,再5/30 見! 自編 了解未來學校生活適應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1.能在畢業前夕,透過調查活動,對國中生活有初步的認識,並為國中生活預做準備與實踐。 【活動一】 1.分享即將成為國中生的心情。 2.完成國中生活疑問排行榜與調查表。 3.進行調查活動。 探詢探尋1.分享發表 2.觀察學生 3.態度評定 4.文字紀錄 5.口頭發表 6.自我反思 【生涯發展教育】 3-3-4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2 探詢探尋 自編 了解未來學校生活適應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1.能在畢業前夕,透過調查活動,對國中生活有初步的認識,並為國中生活預做準備與實踐。 【活動二】 1.發表國中生活的調查結果。 2.教師對國中生活的澄清與叮嚀。 【活動三】 1.擬出踏入國中生活前的規畫。 2.實踐自己的規畫。 3.彼此的鼓勵與祝福。 4.回饋與統整。 1.口頭發表 2.資料整理 3.態度評定 4.觀察學生 5.自我反思 6.問題紀錄 【生涯發展教育】 3-3-4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2 起訖週次起訖日期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十七十八十九 珍6/02 重│ ,再6/06 見!6/09 │ 6/13 6/16│6/20 自編 了解未來學校生活適應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2-3-3 規畫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1.能在畢業前夕,透過調查活動,對國中生活有初步的認識,並為國中生活預做準備與實踐。 【活動二】 1.發表國中生活的調查結果。 2.教師對國中生活的澄清與叮嚀。 【活動三】 1.擬出踏入國中生活前的規畫。 2.實踐自己的規畫。 3.彼此的鼓勵與祝福。 4.回饋與統整。 探詢探尋1.口頭發表 2.資料整理 3.態度評定 4.觀察學生 5.自我反思 6.問題紀錄 【生涯發展教育】 3-3-4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2 【畢業考】 【畢業典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