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说寓言导入
你们都知道那些寓言故事?
齐读它们,想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那些共同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或者劝戒的性质。寓言原来是民间的口头创作。世界上最早的寓言式《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相当流行的寓言作品。“刻舟求剑”其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选自战国《吕氏春秋》 读课题,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是古代文言文,请小朋友试着读读。 把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认识了,课文就能读得更准确了! 生字回到句子里,看看读得怎样?、 把这些句子送回课文里,又读得怎样? 文言文要读慢些,还要读出停顿之美来。 三、品读寓言感悟
文言文每句话具体都讲了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下方的译文理解。
老师读文言文句子,请小朋友用译文里的话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请一个同学读译文,大家一块告诉他是哪句文言文。 让我们走进每个句子,看看其中的有些字具体是什么意思?
老师由句到字抽问学生,并板书在黑板上。 像这样同桌互相考考。
其实在文言文里,同样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中的者,中的之。
结合文后的译文,同桌商量商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个括号里省略了谁? 0、文言文的语言是简练、简约、简洁的。 四、赏析寓言深化
楚人刻舟最后能求剑成功吗?为什么?再找文言文中的原句告诉我们。齐读
所以,“求剑若此”,是求不到剑的!
你觉得文中的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他取个名字。 作者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找出来读读。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意思就是“是太糊涂了!
你最想对这个糊涂的楚人说点什么呢? 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读这个课题。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道变化的人。
带着我们对课文的体会,再读文言文,注意读出文言文
的停顿之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