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检修制度
(1)按设备修理周期要求,制定出每台设备的检修计划。 (2)根据设备运转原始记录,设备运转达到检修规定时间后对设备进行检查,技术鉴定。
(3)针对检查中设备的技术状况确定修理等级,明确责任人,规定修理时间,制定修理目标。
(4)对检修中发现需小修的设备,由使用单位组织,操作人员、修理工实施修理。
(5)对检修中发现,确实需大修的设备,按大修有关规定申请大修。报公司设备部门审批。
(6)对已批复大修的设备由公司委托具有大修能力的单位承修。并做到:
① 对已批复的大修设备不得拆换原机零部件。 ② 设备外观清洁,资料齐全,办好大修交接手续。 ③ 大修设备修竣时必须符合大修验收标准。 ④ 认真做好各种记录。 2、设备操作制度
(1)设备操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思想素质,身体健康,熟悉本机的操作规程。
(2)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机械
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维修保养、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关主管单位颁发的《操作证》后,方可上机操作。 (3)对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三年以上操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内部正式职工担任,需要时可聘请合同制工人担任副司机。 (4)使用设备必须坚持三定(定人、定机、定操作规程),三包(包使用、包养修、包保管)制度。
(5)设备操作实行机长责任制,以机长为主,共同负责该设备的使用、维护、保管,并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写设备运行记录。 3、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认真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严防“以修代保”或拖保、脱保的短期化行为。 (2)日常保养。
司机在当班时间内对设备应进行检查调整、紧固、清洁、润滑以及添加油、水等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定期保养。
各类设备应按出厂说明书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定期保养由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完成。 (4)特殊保养。
即磨合保养、换季保养、停用保养,按特殊规定实施,由修理工和操作司机负责进行。 (5)设备保养计划。
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施工任务和设备使用情况及保养规定,由项
目的主要管理人员编制出保养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4、设备交接班制度 (1)交设备生产任务。
即当班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生产要求或其它注意事项。 (2)交设备运转情况。
即当班设备在使用中的工作状况,燃、润油的消耗和准备情况,并清点随机工具和附件。
(3)交设备保养情况和存在问题。 (4)交班司机要做到:
设备不擦拭干净不交;油水不补加满不交;一保润滑作业不搞不交;运转日报单和交接班记录薄不填写好不交。 (5)交接司机要做到:
接班司机在接班时要按时到达接班地点,交班司机必须做好交班准备工作。接班司机未到时,交班司机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6)交接司机共同登记好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以备存查。 5、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设备技术资料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各种设备技术数据,设备配属单位,建立一机一卡一档。
① 设备管理卡(台帐)内容 a.设备名称; b.规格型号、能力; c.原动机功率;
d.管理号码; e.生产厂家; f.出厂年月和编号; g.购入时间; h.调入时间; i.配属单位; j.主管司机。
(2)设备档案内容(1)至(5)项配属单位留复印件 ① 出厂合格证; ② 使用保养说明书; ③ 配件目录(手册);
④ 装箱清单(随机附件、工具); ⑤ 设备验收记录; ⑥ 履历书。
(2)建立借阅登记和押金制度,任何人不得在借阅档案资料上涂改,抽换。
(3)对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按档案管理规定实行重点管理,不得留在个人手中。
(4)设备调拨时,档案和技术资料随机移交。
(5)已批准报废设备的技术资料,装订成册,上交设备部门留存或处理。
6、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熟悉设备润滑部位及润滑要求,采购、加注合格的润滑油脂,严防以劣代好,确保设备润滑质量。
(2)严格按照润滑周期要求,定期更换润滑油,清洗或更换润滑油滤清器,保证设备的各润滑部位有足够的润滑油脂。
(3)司机在每班工作前,必须检查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发现不正常时要查明原因,予以排除,防止造成机械事故。
(4)大型进口设备按要求进行油样化验,分析掌握设备磨损程度及油质质量,保证设备润滑效果。
(5)设备润滑执行“五定”:定人、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做好润滑工作。
7、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设备要统一编号。
为了便于管理,易于识别和监督,凡构成固定资产的设备,按照上级的规定,进行统一分类、编号,设置标牌或喷制管理号码。 (2)建立设备技术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
为了掌握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对每台设备要建立技术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定期核对,做到帐、卡、物相符。 (3)做好设备统计报表工作。
统计人员按时收集每台设备的原始记录资料和账、卡所记录的数据,按有关报表制度和考核指标的要求,进行计算,填表上报。 (4)做好设备的调拨、调度工作。
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凡改变设备的隶属关(产权)时,调入、调出单位及时做好交接和固定资产的账目处理。出租的设备签订租赁合同、合理取费。
(5)做好闲置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保养工作,尽量联系调剂使用。
(6)做好设备报废工作。
对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先进行检查鉴定,后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上报设备主管部门,未获批准前,不能拆改、拆散和处理。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冲减固定资产,回收变价收入费用。 8、配件管理制度
(1)配件原则上采购原厂提供的配件或协作厂生产的配件,严禁假冒伪劣配件购入。
(2)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适时适量进行配件采购和储备。 配件储备应按本单位设备原值的3%进行储备。配件在采购前根据易损件、常用件消耗规律和数量按时编报计划,经批复后方可采购。 (3)配件的管理必须有专人管理,做到职责分明,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的人员担任。 (4)妥善保管,适时保养。
配件库要通风、防潮、防火、防盗,做到库容、库貌美观整洁、四定位、上盖下垫、按类挂示标签,加工面无锈蚀和划伤,仪表电器元件无受潮现象。
(5)加强检查,保证质量,掌握配件库存动态,改进管理。
对配件的收发、存放、保养、数量、质量和安全措施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精密度高、有保存期限的配件重点检查,保证配件的使用质量。
(6)准确收发,发陈存新。
配件收发必须手续完善,凭证齐全,收发有据,先进先发,合理轮换。新品进库必须经过检验,防止不合格品进入库内。 (7)修旧利废、交旧领新。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对旧件采用改、修、代的原则,做到物尽其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