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论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浅论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6卷第l2期 新闻研究导刊 Vo1.6 No.12 2015年6月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June 2015 浅论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沙 印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05)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与发展,改变着当代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传统的德育工作受到强 烈的冲击与挑战。本文以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为背景,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从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建 设的高度出发,分析了新媒体建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媒体;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2—0251—02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电话等传统媒体, 二、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 (一)新媒体的发展,塑造了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 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主要有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 台,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能够突破传统思政教育 客、微客、网络杂志、手机报纸、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种类。 载体的时空局限 随着互联网络、3G/4G通信技术、云计算和移动终端技术 教育者可以通过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博客等新媒体技 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超高的影响力快速 术,精心设计教育模式,认真筛选教育内容,正面灌输、纸质 进入高职院校,对师生的价值观念、学习交流、行为方式产 阅读与侧面引导、光电接收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 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日益成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一项 育的艺术性和影响力。例如,将思想政治课教学视频上传 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因此,正确认识新媒体在 到校园网站,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进一步扩大德育 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高职院校的思 教育内容的覆盖面和辐射范围。可以通过微博改变传统的 想道德及文化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教师课堂上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实现“虚拟空间”的师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生互动,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还可以通过网络 (一)现行德育教育理念的落后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点击率、手机微信点赞等形式来评比优秀思政教育课件和 不相适应 教师,不断增加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学习 传统的德育理念受到新媒体传播冲击,新媒体的多元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性使得高职大学生难免面对东西方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 (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 文化的矛盾与冲突,甚至还要接受西方强势文化与文化霸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管理方面都实现了网络 权的挑战,这对传统德育势必造成冲击和挑战。同时,在新 化,对于校园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一些突发事件都能够做到 媒体冲击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个性化日益突出,社会观念已 及时处置,快速反应,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很难保持一致性,导致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出现多重的价 的效率。传统思想政治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往往被高 值标准,造成其社会价值取向紊乱。 职学生认为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而加以忽视,而新媒体的出 (二)现行德育教育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模式与新媒 现使这一现象大为改观。多样化、多层次、多媒介的教育方 体的去主体化不相适应 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育呆板、单一的局面,增强了课堂的活 知识传播渠道增加,教师权威降低。信息社会,教师不 力,同时通过手机、博客、论坛等新媒体拓展了思政教育的 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被看作是某种知识唯一的拥有者,只有 课外渠道,缩小了德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打破了 及时对知识体系革新,才能受到学生欢迎。新媒体提供了 课内课外限制,收到了传统德育不可达到的教育效果。 交互性平台,更能吸引学生参与交流。而传统德育由于学 (三)新媒体环境下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交互方 生的主体性被漠视,需要和情感被忽视,造成学生对传统德 式,增强了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更容易让高职大学生接受 育有一种抵触心理。 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QQ、电子信箱、博客、微信等方 (三)现行德育教育内容、形式的单一与新媒体丰富的 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求。现 内容不相适应 在大学生面临很多学习、就业、生活和情感等压力,一些学 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单一,知识和信息更新 生具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产生自闭、孤独、消极 也较为陈旧与缓慢,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而新媒体是一个 等情绪,逐渐远离社会、家庭和校园,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 没有边际的自由世界,虚拟空间的思想沟通、信息交流内容 校可以依托校园网开设心理健康网络咨询,引导大学生通 丰富、互动热烈、趣味性强,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过与心理教师等的在线交流,缓解和解除心中的困惑与心 但高职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弱,新媒体 理冲突。 世界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汇集交织,容易造成高职学生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优势,提升高职院校德育 思想上困惑、迷茫,在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上出现偏差。 工作水平 (四)现行德育教育的实体性与新媒体的虚拟性不相 (一)建立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德育理念 适应 新媒体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互动性与多元化价值观的 新媒体自身环境令人担忧,由于新媒体信息过滤不严 特点,传统的德育教育则是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以指定材料 格,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同时被产生。新媒体的开放性、隐 为教学内容,采用灌汤式教学方法。新媒体具有学生自觉 蔽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管理者对新媒体环境中的流动信 参与性和多主体性的特点,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 息很难控制。各种网络犯罪不断增多,各种不良信息的传 生的主体地位和感受,让学生充分讨论,广泛参与,同时新 播,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的动摇,不利于大学生的人格 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和内容具有先进的思想性。为此,必须 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建立与新媒体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德育教育理念,让学生在 作者简介:沙印(198o__),无锡江阴人,硕士,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电气控制与电工电子技术。 251 教研前沿 老师的引导下既做德育教育的对象,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 抛弃陈旧的德育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媒体为手 段,建立与新媒体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二)切实提高德育队伍新媒体运用水平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掌握和熟练 运用新媒体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性,体现教 育的针对性。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进人新媒体使用者的 思想世界,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才能提高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组织,建设一 支思想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并熟悉学生特点的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 QQ、BBS、E—mail、微博、微信等手段,与大学生群体进行 各种形式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完善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德育内容 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往往是教师自主选择教育 内容,老师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与随意性。在新媒体高度发 展的今天,要全面优化德育教育的内容,从校园生活到文化 建设,从课堂教学到实训实习,从在校学习到顶岗实践,建 立全面的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 统文化与道德意识培养。二是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学习平 台,利用网络、QQ、微信满足更多青年在学习、就业创业、 身心发展、休闲娱乐、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打造基 于新媒体技术服务青年的网络品牌。三是打造基于新媒体 颓 性、参与性和嵌入式德育教育等形式,建立基于网络媒体的 多方参与方式、电视媒体的学校引导模式和基于手机媒体 的宣传模式。 (五)建立新媒体信息安全监督机制 面对日益国际化的新媒体信息潮流,高职院校大学生 德育工作必须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控,严格 监督各种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渠道,特别要强化对手机、网络 的监控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与新媒体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检查并过滤各种信息,从源头上净化网络环境。要 不断拓宽在新媒体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渠道,不断完善对各种舆情的跟踪、分析与研判,从而提 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使大学的传统教育格局发生 了重大变化,以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校园逐步形 成。高职院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 新媒体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直面挑战,不断增强市场观念和 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实践,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有特色 的德育工程,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各类高素质的职业 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席琦.基于新媒体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探讨[J].高职 教育研究,2014(09). 的服务平台,利用网络、手机等方式为广大高职大学生提供 更多、更好的服务,帮助救助家庭困难学生,使之成为重要 的扶贫帮困平台。 (四)优化多种媒体结合的德育教育方式 据调查,学生使用手机上网、QQ、微信和博客的比例 分别达到100%、100%,85%和46%,且80%的学生每周 上网时间达到15—2o.tJ- ̄时,德育教育方式一定要在传统德 [2]邹林根.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有效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4(1O). [3]熊淑萍.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创新研究[J].职教论 坛,2013(32). 育方式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媒体进行德育教育,形成传统教 育与新媒体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基于新媒体的自主 (上接第250页)在传统的大众媒介上也一直在提倡,但从 未像在新媒体上一体化得这么彻底。新媒体信息特点就 是信息量大,信息本身生动形象,一般都会有图、表、视频 等加以注解或说明,而文字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的是 画龙点睛或者概括提领的作用。而且,新媒体上的信息流 量大,更新速度快,受众阅读节奏快,如何让自己的新闻更 具吸引力,短时间内能够进入受众的选择范围中,获得一 定的关注,取得一定的影响与效应,同时又能符合国家的 法律法规,这就对媒体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既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同时又能有编辑的能力 所以 业界流传这么一个说法:每一个好的新媒体员工都是一个 [4]张婧.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J].德育研究,2015(03). [5]叶明红.论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 赤峰学院学报,2013(01). [6]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 策略[J].2010(10). 媒体人所受过的专业培训,意识不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 应该遵循的原则。主流媒体在现阶段还是一股强大的社会 力量,更是社会公器,对于宣传主流价值,培养普通受众的 媒介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相应政策。从网络出现到现 在,政府部门一直都在完善关于网络的监管体系,尤其是近 几年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新的网络监 管体系与相应的法律法规却迟迟不出。一些相应的条文法 令对于广博的互联网世界来说太过渺小,而一味地否定与 限制更是得不到受众的支持,从而产生反效应。所以,成熟 的网络监管体系,完善的新媒体法律法规,对于一个同样是 好的段子手。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虚拟世界是同样的重要。 (2)媒体人的职业技能多样化。编辑与记者一体化的 (3)建立培养体制,打破职业定式。媒介融合下的新 职业变化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新媒体平台上新闻采写的需 闻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相对于非职业的人才 求,如果想要自己的新闻在信息洪流中能够大浪淘沙般的 的约束,职业人才的培养无疑是根本性的。而目前来看,高 生存下来,必须得附着其他新闻采编技能。图片与视频、音 校为适应形势大都设立了有关新媒体、媒介融合等专业课 频的出现给新闻增添了不少的鲜活特陛。一张合适的图片 程,但是从根本上还是无法跟上形势变化,教材偏旧,课程 有时候更能解释一个新闻的内涵,一段视频有时候也更能 僵化,技能培养的缺乏都是高校培养媒介融合下“超级编 让受众体验到新闻的现场感。同样,针对一些不同的受众 辑”、“全能记者”的桎梏。目前,部分高校为了建立更好 爱好,图片新闻、视频新闻也许更可能是现如今快节奏生活 的培养体制,选择校企联合,与专业的媒体组织合作,成立 下一些新闻阅读者的首选。所以,图片编辑技能与视频、音 培养基地,这成了目前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一大突破手段。 频的拍摄和制作技能更是一个新媒体职业者的学习要义。 四、规划媒体人的泛职业现象 参考文献: (1)培养媒介素养,遵守新闻秩序。对于从普通大众 [1]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 转型过来的非专业的媒体人,主流媒体和监管部门的思想 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9). 宣传必须得到普及和加强。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等网络负 [2]蔡雯.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J].今传媒,2006 面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非专业媒体人有相 (11). 对成熟的技术,但是缺乏相应的媒介素养,没有受到专业的 [3]朱夏炎.让报纸与网络共赢[J].新闻战线,2006(3). 2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