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略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

略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0一J 0 U r n a 1 0f W U h a n P 0 I yt e c h n I e ・旅游发展・ 略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 谢 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认识与评价,而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旅游形象 的核心要素,是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文章从湖北、武汉的历史渊源切 入,详细的分析了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的人文精神与文化魅力,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塑造 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 中图分类号i F59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1X(201 1)03—0096—03 曩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与评 价,从而加深对旅游地的认知与回想,是提升该旅游目 女之一的王昭君;既有鄂东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人文景 观,又有独具特色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汉城 的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核心要素。旅游形象的设计能 使公众对旅游地的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 清楚的、别于他地的认识,使旅游地在众多的同类产品 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面前,差异化的旅游形 市文化渊源厚重,城市格局特色鲜明,江河湖泊纵横交 错,东湖之滨绿树成荫,珞珈山麓美不胜收,所以,湖北 省会武汉被称之为“大江、大湖、大武汉”,是目前国内 少数几个可以与北京、上海相提并论的城市,也是当今 中国乃至世界绝不多见、独具特色的城市之一。 象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 是旅游的核心,因此各个区域旅游形象差异化的体现 主要在该地的文化内核上,各个地域丰富多彩的特色 文化成就了神州大地五彩缤纷旅游文化形象。 一(一)武汉城市历史悠远 武汉城市历史悠远,据历史考证,近郊黄陂县发现 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 三国时期,武昌和汉阳两地均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 代时武汉已经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商 ,发展到明清时 期被称之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m。和山城重庆、蓉城 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 、武汉城市文化的历史积淀与现代元素 湖北地处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称之为 “湖北”。湖北境内江河湖泊连绵不断,肥沃平原一望无 尽,是具有所谓“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鱼米之乡。江 的名字——江城。李白的《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 城武汉地理位置更是世界少有的“一线贯通、两江交 笛》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 汇、三镇雄峙、龟蛇相望、百湖珠联、四海呼应的九省通 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 衢之地,交通便捷、人杰地灵。湖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 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 富,既有西陵山水甲天下的长江三峡自然风光,又有举 人。与其他城市不同,武汉拥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 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武昌之名 世无双的三峡大坝;既有深藏野人之谜于莽莽林海的 神农架,又有道教名山之首的武当山;既有中国古代四 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 大文人之魁的屈原,又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四大美 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 收稿日期:2011-05—13 作者简介:谢苏(1954一),女,湖北洪湖人,教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企业公共关系、旅 游心理学。 旅游发展 Tourism Development 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 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称阳,故名汉阳,武昌和 念往返。 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大约有1800年历史了。汉 口则是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后的产 物,虽然仅有500多年的历史,可汉口后来居上,迅速 二、武汉城市的文化个性与魅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个性鲜明的地域特色,而文化特 色是城市个性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城市在自己的形成 发展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 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神州四 大名镇,被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十里帆樯依市立, 发展中都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 化品格、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这些功能特征 总和就是城市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集中体 万家灯火彻夜明”、“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 盛处”这些诗词颇能反映当时汉口作为我国内河最大 现,也是城市形象的客观展示与魅力所在。武汉九省通 衢,文化交流畅通,是最具融合、融汇、融贯的地方,其 港口繁盛景况。121 典型特征的是拥有与北方文化并驾齐驱,号称南方文 (二)武汉城市文化厚重 化之首的荆楚文化,和在荆楚文化熏陶下的武汉儿女 武汉悠久的历史构筑了其厚重的文化。武汉三镇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豪爽仗义、坚韧顽强、乐天达观性 历史上隶属楚国,灿若星河的楚文化对江城影响深远。 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楚文化中兼容并包、和衷共济;天人合一,诚信兼备,情 (一)独特的城市地理风貌 智交融的文化内核为世人称道。而富于浪漫主义的“我 武汉旅游的卖点之一是江城独一无二城市地理风 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人,造就了 貌,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可以说是百湖之市。据2003 武汉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31。另-- ̄3c4g与楚文化 年武汉水资源普查统计:武汉共有大小湖泊164个,全 和谐共生,那就是武汉的码头文化,东西南北中,武汉 市总水域面积2178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6%; 是南来北往的“集散地”,汉派小说、汉味饮食、汉派服 与其他城市相比,处在城市中心的湖泊就有38个,其 装、汉腔汉调形成了华中地区区域文化的中心,造就了 中比较著名的有东湖、三角湖、汤逊湖、梁子湖……等 一座市民气息浓厚的华中重镇。在这物华与天宝竞辉、 等,水在城中落,人在水中行,水之浪漫的武汉完全可 地灵与人杰争艳的地方,还散发着三国文化和红色文 以说是“东方的威尼斯”。另外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龟 化的醇厚香味。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响起武装 蛇对峙、九省通衢的独特的地理风貌可以说全国唯一、 反抗清朝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举世震惊的辛亥革命爆 世界少有。 发,湖北武汉一直是红色革命的摇篮,以“朴诚勇毅”著 (二)独特的社会形态结构 称的湖北人民,始终冲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沿,目 武汉旅游的卖点之二首先是以工商业闻名于天 前遗留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红楼等大量的遗址、遗物和 下,明清年间武汉就已然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商业都会, 具有影响的红色文艺经典作品都说明了武汉在中国革 而汉口位居“天下四聚”之首。至今“汉正街”、“吉庆街” 命中的重要地位,她是一座渗透着楚国儿女鲜血的著 “胭脂路”等・大批商贾名巷通江达海,稳坐华中商业 名红色城市。 批发销售龙头老大宝座。其二,武汉头顶重工业基地的 (三)武汉两江三镇的滨江园林特色 桂冠已经五十余年,武钢、神龙、长飞光钎和武商、中 以景为观,武汉两江三镇,湖在城中,城在林中,滨 商、中北“等一大批工商企业显示了武汉的实力。其三, 江园林特色明显。万里长江绕城而过,千里汉江帆星点 湖北是一个教育大省,仅武汉市而言就有大专院校86 点,长江汉水将武汉分割成汉口、武昌和汉阳三个城 谢 苏: 略论武汉城市家,文、理、工、商、农、旅游文化形象 林、牧、医、渔、艺术无所不有,各 镇,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中国最 个专业无所不包,是全国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其 鋈萎肇大的城中湖东湖就在珞珈山下,著名学府武汉大学也 四,武汉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高山流水觅知音” 座落在东湖之滨,红墙绿瓦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美伦 的古琴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晴川I历历汉 美奂,美不胜收。武汉市内市外湖泊众多,这些湖泊渔 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晴川I古阁、梵钟悠扬的归元 业茂盛,物产丰富,如久负盛名的汤荪湖、梁子湖等每 名刹;风光霁月的木兰圣景、紫光缭绕的长春观……都 逢春季都盛产螃蟹、鱼虾,莲藕,各类湖鲜吸引了不少 令人心旷神怡、逸兴飞扬。 食客。位于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具有浓郁的楚风 (三)渊远的楚文化与红色革命的历史积淀 楚韵,馆内珍藏的物品极具震撼力,极好地反映了独具 楚国八百年的宏篇巨著主要上演在湖北这片沃土 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屹立于蛇山之 上,这个地域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和骑万匹的东 上的“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俯瞰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 ;b-大国催生了炉火纯青的青铜冶炼技术、巧夺天工的 云千载空悠悠”波涛汹涌的长江;而位于汉阳的古琴台 木竹制品和精美绝伦的丝织刺绣,孕育了浪漫豪放的 和晴JIf阁都原汁原味书写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 屈宋辞赋、义理精深的老庄哲学、鬼懿怪诞绘画雕刻、 筑楼的雄奇风貌;汉阳的归元掸寺与宝通掸寺、溪莲 摄人心肺楚声楚乐,这些楚文化的精脉都极大地影响 寺、正觉寺成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尤其归元寺中的 着处于大江大湖之中的武汉人,以至于今天作为楚人 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佛教界奇观;还有 后代的武汉人还传承楚文化脉脉不息的精神脉动。除 体现市井文化的吉庆街、胭脂路和户部巷,美食美味, 了中国历史上称霸一方的楚国之外,在风云际会的汉 美歌美韵,汉派文化淋漓尽致,浓郁的民风民俗让你留 魏之争中,楚国之地也硝烟弥漫,在三国鼎立中发挥过 兰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0谢 苏: 略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 旅游发展 Tourism Development 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武汉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 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在那些风雨如歌的红色岁月里, 攘,造就了武汉人的兼收并蓄、海纳百川I的胸怀。武汉 人热情好客,没有地域偏见,包容来自南方、北方、西 域、东洋、西方、北美各民族的文化与习俗。在武汉人的 武汉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席卷神州的 革命狂澜,在这里我们走出两位国家主席、五位中共一 大代表、200多位将军,挥洒了70万儿女的鲜血,湖北 武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谱写过雄伟壮丽的诗篇。 精神世界里,融汇南北、博采众长早已融入自己的生 命,他们积极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以致用,以独 立强盛为奋进目标。武汉人文精神中的开放性、多元性 和务实性是值得大树特树的。 (四)独特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 楚文化的精神特质表现在“筚路蓝缕”的创业精 (四)精忠报国、崇尚武装的爱国主义精神 湖北人爱国天下皆知,古有楚庄王身先士卒、屈原 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破封立县”创新意识、“深固 难徒”的爱国情结和“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纵观历 舍身取义怒跳扬子江,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王昭 史长河,传承影响着湖北武汉发展的最具代表的是:以 君毅然出寨和亲;近有结束帝制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有胆有识、富有韬略的楚庄王为代表的“冲天惊人”的 开拓进取“楚狂人”风貌,以屈原、王昭君为代表的爱国 献身精神,以近代工业化革命中“治鄂兴汉”张之洞为 代表的“图强御悔”赤胆忠心,以辛亥革命党人为代表 的“敢为人先”拼搏精神和鄂豫皖、湘鄂西老区人民的 无私奉献品格。[51 三、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的定位 综上所述,武汉城市形象的基本内涵是由浪漫的 山水古寺名城、繁华的商贾名都、楚之精魂屈骚之地、 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和武汉人“敢为人先”的“九头鸟 精神”等要素构成的。基于上述阐析,笔者以为,武汉城 市旅游文化形象应该着重从浪漫的楚文化、浓郁汉味 的码头文化、独特景观的名’山古寺文化和赫赫有名的 重 红色文化四个方面去具体定位,而具体弘扬的应该是 如下武汉人的人文精神。 (一)“敢为人先”的“九头鸟”精神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是外地人对湖北人 的第一印象,精明强干、聪明且狡诈。除此之外,生存能 力强、豪爽、乐善好施,又有一种“狠气”是湖北人的特 点。虽然个中由于“九头鸟”九个头相互争食和武汉独 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武汉人不乏喜欢“窝里斗”, 喜欢吵架,这是武汉小市民的生活常态。但我们正面弘 扬“狠气”所发扬的奋战不息、战斗不止、不达革命目的 誓不罢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聪敏能干、能言善辩 的武汉人形象将是对武汉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塑造。 (二)标新立异、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武汉人继承了先祖“气往铄古、辞来切今、精彩绝 伦、难与并能”惊世骇俗之美,在大多数领域大胆革新、 不断开拓,力求“一鸣惊人”。如张之洞开办的汉阳兵工 厂,发扬了革故鼎新的开创精神;武昌起义第一枪,开 创了辛亥革命的新篇章。拭净岁月铅华,翻阅绚丽篇 章,荆楚大地风华绝代英雄豪杰、才子佳人、贤人逸士 不胜枚举: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伟大爱 国主义诗人屈原、汉赋开山鼻祖宋玉、音乐仙人钟子 期、和平使者王昭君、书画双绝米蒂、山水田园诗人孟 浩然、茶圣陆羽、活字印刷毕舁、民主斗士闻一多、地质 学家李四光、革命先烈陈潭秋、李汉俊、董必武、李先念 等等,他们是湖北武汉人民人文精神的最好体现。 (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 武汉地处中部,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人熙熙攘 开创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黄麻起义、两把菜刀闹革命的 贺龙将军和走出200多名将军红安县城等等。抗13战 争时期武汉成为全国救亡运动的中心,武汉大会战显 现了湖北人民勇敢和壮烈;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 根据地和大别山革命老区走出了多少英雄豪杰,为新 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 四、结语 《吕氏春秋》日“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假 如说这个“天下之中”为武汉的话,首先是它的独特地 理位置所决定的。且不说中国最主要的城市和省份都 在他的周围,从武汉北上京津,南下广州,西去成都,东 至上海,长沙、南昌、合肥、南京、杭州、郑州则一日往 返,杨子江、京广线两条中国的交通主动脉在这里交 汇,武汉占尽地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 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谋划调整区域发展布 局,立足现实、兼顾长远,提出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 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整体联动的“两圈一带”区域发 展战略,促进湖北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迈 进。2009年以来,湖北经济领域好消息频传:武汉城市 圈4条城际铁路相继开工,鄂东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 即将形成;投资400亿元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六大 生态工程建设启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正式 实施,黄金水道也将迎来黄金时期……这些标志着湖 北省“两圈一带”战略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荆楚大地占 尽天时;“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江东去,尽数 荆楚千古风流人物;紫气缭绕,云集四海英雄豪杰。站 在武汉黄鹤楼登高望远,江流浩荡、大地葱茏、湖山峻 秀、人才辈出,天下之美莫过于此,武汉占尽了人和!在 此背景下,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内涵即将成为引导 武汉城市旅游的名片,以“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为 主题的研究只是揭开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研究冰山 之一角,期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 的塑造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E2]人民网.旧貌换新颜:武汉历史沿革[EB/OL]http:// 、^ .people.com.en/GB/shizheng/8198/34902/34906/ 2625984.htm1. [3][5]武清海.荆楚文化与湖北人文精神[M].武汉:湖北人 民出版社。2000. (下转第112页) 武汉职业技术学完学投二O一 胡茂新,李桂逯,费连军,赵文霞..人口外流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思考 三农问题 Three Agriculture Problems On Aged Care Problem Arising from the Outflow of Peasant Labors in Rural Areas-An Investigation into Jinwei Village ‘HU Mac—xin,LI Gui-lu,FEI Lian-jun,ZHA0 Wen-xia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Xuyi,Xuyi21 1700,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ceeding of urbanization,China has seen large quantities of excess rural labor migrate .to urban areas,which has great effect on aged peasants’life and hence causes aged care problems.In this research,an investigation into Jinwei villagers was conducted,based on which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OUtflOW of labors in rural area on the aged care problem,and it comes up with proposa1. Key words:population outlfow;Jinwei village;home care;aged care system 簪圭串毒 亡譬毒串}争毒警{辱0 (上接第98页) [4][6]魏昌著.楚国历史文化读本[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 [8]武汉市档案馆.大武汉旧影[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重 社.2009. [7]韩少林,冯少安.城市记忆:记者镜头里的武汉[M].武 汉:武汉出版社,2006. 任编辑:石芬芳】 Reflection on Cultural image and Tourism of the City of Wuhan XIE S“ (School of Tourism and Aviation Service,Wuhan 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The image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s built on tourists’overall impression and judgment on the place. While the cuhural image of a city iS seen as the core of its attraction to the tourists.it is important to attach the strong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the tourism products.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of Wuhan and the analysis on its humanity spirit and cultural enchantment,the paper puts forward proposals for improving the cultural image of tourism of the city of Wuhan from four perspectives. Key words:Wuhan;city tour;cultural imag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