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尿激酶的应用

尿激酶的应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尿激酶的应用

1、尿激酶的应用范围

尿激酶由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系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特异裂解、激活纤维溶酶原,使之转为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还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因子等,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对全身纤溶活性无明显影响,具有选择性溶解血栓特性。其作用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文献报道的尿激酶用量多数为25~5O万单位,由于尿激酶溶栓最常见并发症为局部出血,但也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脑栓塞、周围动脉栓塞及严重出血等,加强血压、心率及凝血机制的监测,同时强调治疗前应确认出凝血时间正常。对尿激酶的作用有较显著影响的是性别、血栓形成时间及病因。男性及绝经期女性比未绝经女性更倾向于获得较好的疗效,是否与雌激素引起血液粘滞度增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2、尿激酶治疗AF血栓的方法

常用剂量:文献报道的尿激酶用量多数为25~5O万单位。

临床诊断或B超定位后,患者若无高危出血倾向及半

个月内无活动性出血,在患者AF部位常规消毒后,将套管留置针在吻合近心端5 cm处沿瘘管向吻合口方向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内针取出,留置软管用肝素锁封好,首剂尿激酶(UK)25万u加生理盐水30 ml,开始半小时以20 ml/h的速度,以后以10 ml/h的速度微泵推注,必要时定期上肢缠止血带,未能再通者,可追加25万u,用药过程中注意AF血管杂音和震颤,当血管杂音和震颤恢复后,尿激酶还需以10 ml/h的速度维持30 min。观察用药后全身和局部出血情况,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正常者给予口服抵克力得或潘生丁。 3、尿激酶治疗AF血栓的优点

(1)应用B超定位,明确血栓部位、血流方向,穿刺针更加靠近血栓部位,使药物随血流方向.流经血栓处,提高了血栓局部药物浓度,使溶栓药易于渗入血栓中,激活纤溶酶原,促使血栓溶解。避免了以往盲目穿刺后,药物尚未到达血栓部位.就顺血流直接回心或直接向动脉远端流去。

(2)上肢缠止血带,不但使静脉扩张,血流量增加,导致闭塞的血管再开放,并可减慢药物回流速度,延长药物在局部停留的时间。

(3)微泵输注,保证了药物持续均匀地输入。

4、尿激酶治疗AF血栓的注意事项

(1)溶栓成功关键是要尽早应用溶栓药物,且最好药物能高浓度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

(2)对手术后、高危出血倾向的病例,慎用药物溶栓。 (3)溶栓时注射穿刺点要在有动脉搏动的AF动脉侧,并尽量靠近AF吻合口,用5号静脉输液针朝吻合口方向进针,穿刺力求一次成功,以防多次穿刺后局部渗血。

(4)对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由于尿激酶半衰期短,且采用尿激酶AF动脉侧给药,所用药物剂量小,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渗血,严密观察有无栓塞的并发症,一般是安全的,既经济又少痛苦,易于被患者接受。

(5)AF血管的杂音震颤恢复后,应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

(6)药液注入的同时AF部位配合局部湿热敷,但禁止局部按摩,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7)用药时和用药后需注意观察全身有无出血现象,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作好凝血机制的监测。 (8)药液应现用现配,避免与酸性液体混合,以免药液效价下降。

(9)溶栓结束后应加用抗血小板积聚药,如抵克力得、

阿司匹林或潘生丁防止瘘管的再次阻塞。

(10)对于血栓形成时间超过48 h或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不主张单独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