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上海市初中化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评价对象为 2020 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二、评价标准
(一)能力目标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 年 10 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化学课程目标,确定以下能力目标。
1.化学基础知识
1.1 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 1.2 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1.3 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1.4 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2.化学基本技能
2.1 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2.2 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
2.3 能对常见的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简单计算。 3.化学综合能力
3.1 能指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3.2 能分析简单综合的化学实验。
3.3 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内容要求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 年 10 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化学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主题
一级主题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四 主题五 主题六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溶液 化学与生活 化学实验活动 身边的化学物质
学习水平 Ⅰ A A B A A B A B B B B A 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习水平 Ⅰ A A A A A B A B
主题一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1.1.1 空气的成分 Ⅱ Ⅲ 空气 1.1.2 空气的污染 1.1.3 氧气 1.1.4 稀有气体 A B 1.2.1 水的物理性质 水 1.2.2 水的电解 氢气 1.2.3 水的污染和净化 1.3.1 碳 碳及其化合物 1.3.2 一氧化碳 1.3.3 二氧化碳 1.4.1 金属活动性顺序 1.4.2 铁制品除锈 主题二
A B A B 金属 B B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2.1.1 元素及元素符号 2.1.2 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 2.2.1 原子、分子的概念 2.2.2 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 2.2.3 相对原子质量 2.2.4 化学式及式量 2.3.1 化合价 2.3.2 化合价与化学式 Ⅱ Ⅲ A 元素 A 分子、原子、原子团 A A 化合价 A A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2.4.1 物质的量 学习水平 Ⅰ A A B B Ⅱ Ⅲ 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
2.4.2 摩尔质量 2.4.3 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计算 2.4.4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B A 主题三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学习水平 Ⅰ B B B C B B B B B B B B A A A 二级主题 物质变化和物质 性质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纯净物、混合物 单质、化合物 学习内容 3.1.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1.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2.1 质量守恒定律 3.2.2 化学方程式 3.3.1 纯净物和混合物 3.4.1 单质和化合物 3.5.1 氧化物 3.5.2 盐酸 Ⅱ A B A A Ⅲ A A A A 氧化物、酸、碱、盐 3.5.3 硫酸 3.5.4 氢氧化钠 3.5.5 氢氧化钙 3.5.6 常见的盐 3.5.7 酸碱盐的溶解性 A A 有机化合物 3.6.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3.6.2 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A A 化学反应的类型
3.7.1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 分解反应(含中和反应) B A A
主题四
溶液
学习水平 Ⅰ A A B Ⅱ A Ⅲ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4.1.1 水的分散性 4.1.2 物质溶解的过程 物质的溶解 二级主题 4.1.3 浊液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Ⅰ A B B A B C A A B C A A A A A A A A Ⅱ Ⅲ 4.1.4 溶液、溶质、溶剂 4.1.5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4.2.1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 4.2.2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4.2.3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结晶、结晶水合 物 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 4.3.1 晶体和结晶 4.3.2 结晶水和结晶水合物 4.4.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4.2 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5.1 溶液的 pH 4.5.2 酸碱指示剂 主题五
化学与生活
B A 溶液的酸碱性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5.1.1 常见的家用燃料 5.1.2 燃料的充分燃烧 5.2.1 化肥的分类 5.2.2 氮肥 5.3.1 焰色反应 5.3.2 焰色反应的应用 主题六
化学实验活动
学习水平 Ⅰ A B A A A B A A B B B Ⅱ B Ⅲ 家用燃料 化肥 焰火
二级主题 实验基本操作 学习内容 6.0.1 常见仪器的识别及使用 6.1.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水平 Ⅰ A B B B B B B A Ⅱ B Ⅲ B B B 气体的制备 6.1.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6.1.3 简易启普发生器 物质的性质 6.2.1 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 6.2.2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6.3.1 过滤 6.3.2 结晶 6.4.1 盐酸、硫酸的鉴别 学习水平 Ⅰ B B B B B B Ⅱ A Ⅲ 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检验 6.4.2 碳酸盐的检验 6.4.3 溶液酸碱性的检测 B A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的“学习水平”中“Ⅰ”代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Ⅱ”代表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水平,“Ⅲ”代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水平。 学习水平以“A”“B”“C”等级来表示,“A”“B”“C”之间的关系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是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知识与技能部分:“A”(知道/初步学会)、“B”(理解/学会)、“C”(掌握 /设计);过程与方法:“A”(感受)、“B”(认识)、“C”(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体验)、“B”(感悟)、“C”(形成)。
三、试卷结构及相关说明
(一)能力目标结构
化学部分能力目标分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和化学综合能力,其中化学基础知识约占 55~65%,化学基本技能约占 20~30%,化学综合能力约占 10~20%。
(二)知识内容结构
化学部分考试内容覆盖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溶液、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活动六个主题内容领域。常见的物质约占 25%,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约占 30%,物质的变化约占 15%,化学、技术与社会约占 10%,化学实验约占20%。
(三)题型题量结构
理化试卷共八大题,其中六、七、八大题为化学部分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各题型的题量与分值如下表。
题型题量与分值
题号 六 七 八 总计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题量 20 题 2~4 题 2~4 题 24~26 题 分值 20 分 约 20 分 约 20 分 60 分 (四)难度结构及相关说明
1.难易结构:试题的易、中、难比例约为:8:1:1。 2.试卷总分:理化试卷满分 150 分,化学部分 60 分。 3.考试时间:理化试卷的考试时间 100 分钟。
4.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含试卷与答题纸,按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作答。
四、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仅用于说明考查的能力目标样式与题型样式。
(一)选择题
【例 1】银针曾是中医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
A.Al 【参考答案】B
【能力要求】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识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及元素符号 【难度系数】0.98
B.Ag C.Mg D.Hg
【例 2】瓶中 CO 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表示 C 原子,“ ”表示 O 原子)
A
【参考答案】C
B C D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识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原子团/原子、分子的概念 【难度系数】0.98
【例 3】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纸槽
滴加液体 倾倒液体 装入粉末状固体
装入块状固体
A 【参考答案】C
B C
D
【能力目标】基本技能/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度系数】0.99
【例 4】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
A.颜色改变 C.碱性减弱 【参考答案】A
B.温度升高 D.质量增加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度系数】0.88
【例 5】燃烧前常将汽油(含 C8H18 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 O2 消耗量 C.减少 CO2 生成量 【参考答案】B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知识内容】化学与生活/家用燃料/燃料的充分燃烧 【难度系数】0.96
【例 6】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 SO2 和 SO3,具有相同的
A.硫元素质量 【参考答案】C
【能力目标】基本技能/能对常见的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简单计算 【知识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计算 【难度系数】0.69
【例 7】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关闭活塞后固液脱离接触的原因是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D.使 C8H18 等分子变得更小
B.质量 C.氧原子个数 D.分子个数
A.溶液体积减小 C.容器内气压增大 【参考答案】C
B.稀盐酸浓度减小 D.空气的压强增大
【能力目标】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简易启普发生器 【难度系数】0.95
【例 8】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X 液氯
河水 Ⅰ沉降、过滤 … Ⅱ吸附 Ⅲ 净化的水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参考答案】D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知识内容】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水的污染和净化
【难度系数】0.94
【例 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
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参考答案】D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知识内容】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度系数】0.79
【例 10】关于化学反应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两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能等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参考答案】D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知识内容】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
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含中和反应)
【难度系数】0.63
(二)填空题
【例 11】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① “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丝绸裁剪缝制成服饰的过程是 (1)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 C, 其化学式是 C6H8O6,C6H8O6 由 (2) 种元素组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 Al2O3 属于 (3)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Al2O3 中 Al 的化合价是 (4) 。
②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石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 (5) 成 CO2 和 (7) 。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是 CH4,1 mol CH4 中约含有 (6) _个 CH4 分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CH4 完全燃烧生
【参考答案】(1)物理 (2)三 (3)化合物 (4)+3 (5)混合物
(6)6.02×10 23 (7)H2O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基本技能/能对常见的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简单计算 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知识内容】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及元素符号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单质、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合价/化合价与化学式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物质的量 化学与生活/家用燃料/常见的家用燃料
【难度系数】(1)1.00 (2)1.00 (3)0.99 (4)0.98 (5)0.97 (6)0.95
(7)0.92
【例 12】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获取食盐的途径有多种。
② 熬制井盐。《天工开物》记载:抽取深井中的盐水,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熬制井盐。CH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10) 20℃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 (11) ( 溶解度
g/100g 水) 硝酸钠
。氯化钠与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每 100 g 海水所含质量 (g) 96.5 2.7 0.2 。 物质 水
88
36 O
氯化钠
氯化钠 硫酸钠 20
温度(℃)
…… ③ 海水晒盐。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见上表。 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2) 。20℃时的 100 g 该海水,当水的蒸发量
大于 (13) (14)
g 时,开始析出氯化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
。
点燃
【参考答案】(8)黄 (9)c (10)CH4+2O2
(12)2.7% (13)89.0
CO2+2H2O (11)NaCl
(14)BaCl2 溶液
【能力目标】综合能力/能指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基本技能/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综合能力/能指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
【知识内容】化学与生活/焰火/焰色反应的应用
化学实验活动/实验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识别及使用化学与生活/家用燃料/常见的家用燃料 溶液/溶解度/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分离/结晶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常见的盐
【难度系数】(8)1.00 (9)1.00 (10)0.92 (11)0.85 (12)0.27 (13)0.79
(14)0.97
【例 1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① 选用药品。按左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下图所示:
二氧化碳体积(mL)
实验
编号 Ⅰ Ⅱ Ⅲ 药品 块状大理石、10% H2SO4 溶液 块状大理石、7% HCl 溶液 大理石粉末、7% HCl 溶液 400 200 甲 乙 丙 O 30 60 时间(s) 图中丙对应实验 (15) (选填“Ⅰ”“Ⅱ”或“Ⅲ”)。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
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17) 。
多孔隔板
单孔塞 双孔塞
a b c d e f g ③ 收集二氧化碳。用右图装置收集时,空气从 (19) (选填“x”或“y”) 端排出。
④ 检验二氧化碳。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
h
x y
【参考答案】(15)Ⅰ (16)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17)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18)b c f g
(19)x
(20)Ca(OH)2 + CO2 CaCO3↓ + H2O
【能力目标】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
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本技能/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简易启普发生器 身边的化学物质/碳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碳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氢氧化钙
【难度系数】(15)0.62 (16)0.91 (17)0.81 (18)0.75 (19)0.82 (20)0.95
(三)简答题
【例 14】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① 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Ⅰ Ⅱ Ⅲ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Ⅰ中滤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现象与解释 得到白色沉淀,相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1) 得到 (2) 色沉淀 向Ⅱ中滤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反应 得到蓝色沉淀,该沉淀 后过滤 的化学式是 (3) 在Ⅱ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沉淀。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图所示:
【方 案】测定溶液 pH,若小于 7,则稀硫酸过量,确认钡元素已完全沉淀。 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记录 pH 读数(pH = 1)。 【操作步骤】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沾到湿润的 pH 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 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 (4)
② 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乙所加试剂依次为 (5) 。
③ 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降到最少。丙所加试剂依次为 (6) 。
【参考答案】(1)AgNO3 + HCl
AgCl↓ + HNO3 (2)白 (3)Cu(OH)2
(4)方案设计不合理,因为Ⅱ中溶液含其他酸,溶液始终呈酸性,不能
根据溶液的酸性判断稀硫酸过量;实验操作不规范,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时,试纸不能湿润,否则会影响测定值。(合理即可)
(5)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稀硫酸
(6)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稀溶液、硫酸钠溶液
或: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稀溶液或: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稀溶液、稀硫酸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础知识/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基础知识/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综合能力/能分析简单综合的化学实验过程
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知识内容】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盐酸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酸碱盐的溶解性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氢氧化钠 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检测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检验/盐酸、硫酸的鉴别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常见的盐
【难度系数】(1)0.94 (2)0.93 (3)0.93 (4)0.44 (5)0.36 (6)0.42
【例 15】实验室用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还原 4.0 g 氧化铜。实验装置如
下(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
Ⅰ
① 仪器Ⅰ的名称 (7) ② B 中生石灰作 (9) D 中现象是 (11)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 剂;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0)
。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12) _。
③ 为确定实验结束后氧化铜是否已基本消耗完,请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填入下表。 (13) _
操作 方案一 判断依据 结论 方案二
【参考答案】(7)锥形瓶 (8)Zn + H2SO4 ZnSO4 + H2↑ (9)干燥
△
Cu + H2O (11)固体变成蓝色 (10)H2 + CuO
(12)CuSO4 + 5H2O
CuSO4·5H 2O (13)合理即可
判断依据 结论 固体的颜色: 氧化铜已基本消耗完全部呈红色 氧化铜未消耗完 仍有黑色固体 溶液的颜色: 取出 C 中固体, 氧化铜已基本消耗完溶液仍为无色滴入稀硫酸 氧化铜未消耗完 溶液变蓝色 固体质量减轻的情氧化铜已基本消耗完称量反应后 C 中况: 氧化铜未消耗完 固体的质量 接近或等于 0.8 g 明显小于 0.8 g 【能力目标】基本技能/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础知识/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
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金属活动性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结晶、结晶水合物/晶体和结晶 溶液/结晶、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和结晶水合物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度系数】(7)0.98 (8)0.92 (9)0.88 (10)0.94 (11)0.97 (12)0.96
(13)0.42
操作 取出 C 中固体, 观察内部固体颜色 五、附录
理化答题纸
本答题纸的形式,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