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 A.商品关系 B.协作关系 C.家庭关系 D.生产关系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 D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3.经济增长反映的是 ( B )
A.国民经济的质的变化 B.国民经济的量的变化 C.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D.环境生态的变化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A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B )
A.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6.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 ( D ) A.效率优先 B.等价交换 C.合理分配 D.公平竞争 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C )
A.通过所有资本家联合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通过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C.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D.在各个资本家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8.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同资本积累过程中 ( B )
A.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密切相关 B.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密切相关 C.贫富两极分化密切相关 D.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密切相关 9.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 ( A )
A.社会所有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B.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总和 C.货币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总和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总和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 C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11.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 ( D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平均利润率
12.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源泉都是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 ( C ) A.可变资本价值 B.不变资本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农产品的价值
13.由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 B ) A.居于次要方面的竞争 B.占据主要地位的竞争
C.有时明显出现的竞争 D.唯一存在的竞争形式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 D ) A.-小撮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5.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 ( B ) A.完全同步协调发展 B.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C.日益分裂和相互对立的趋势 D.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趋势 1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 D ) A.既相互控制,又相互反控制 B.既相互剥削,又相互反剥削 C.既相互利用,又相互颠覆 D.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 17.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 ( D ) 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B.资本主义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 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 18.我国建国初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 B ) A.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使私营经济成为重要经济力量 D.建立起混合所有制经济
19.我国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国有经济 ( B ) A.不一定占支配地位 B.必须占支配地位
C.是否占支配地位在不同行业可以有所差别 D.是否占支配地位在不同时期可以有所差别
20.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 ( A ) A.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B.只是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C.只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D.在各种经济成分中,按劳分配都是主体
21.社会主义消费同资本主义消费的区别在于 ( D ) A.消费和生产不再存在矛盾
B.劳动者的个人消费不再是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C.资本主义消费落后于生产,社会主义消费超前于生产 D.劳动者的个人消费不再被限制在劳动力价值所限定的范围内
2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最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生产力发展的 ( A )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23.我国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企业法人与 ( B ) A.国家法制的结合 B.企业经营权的结合 C.市场机制的结合 D.企业财产权的结合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 ( C ) A.两者是等同的 B.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C.前者要体现后者的要求 D.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25.我国货币流通的中心是 ( A ) A.国家银行 B.商业机构
C.证券公司 D.国家财政
26.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应重视完善和主要运用 ( B ) A.行政调节手段和法律调节手段 B.经济调节手段和法律调节手段 C.法律调节手段和指令性调节手段 D.指令性调节手段和经济调节手段 27.价格杠杆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主要功能是 ( D ) A.表现商品价值大小 B.反映商品供求关系 C.防止发生通货膨胀 D.调节杠杆与核算工具 28.我国现代化的主体是 ( D ) A.农业化 B.商业化 C.生态化 D.工业化
29.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B ) A.发展对外经济交流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D.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30.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促进我国 ( D ) A.第三产业的发展 B.旅游事业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 ( ACD ) A.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B.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 C.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D.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 E.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
32.通过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ABCD )
A.能适应市场要求及时调节资源配置 B.使资源的供给大体符合社会需求 C.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 D.能发挥企业从微观上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 E.能从宏观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调节资源配置
3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一般是 ( ABDE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销售阶段 D.复苏阶段 E.高涨阶段
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CDE )
A.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社会主义” C.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保证获取垄断利润的手段 D.国家凌驾于个别私人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形式 E.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35.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 ABCD ) 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B.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 C.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D.国家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E.国家制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
3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式转轨是指改革是 ( ABC ) A.从局部开始 B.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逐步展开
C.循序渐进地实现 D.短期内迅速完成 E.各方面同时齐头并进
37.我国价格管理体制中的多层次价格管理形式是 ( BCD ) A.比价体系 B.国家统一定价 C.国家指导价格 D.市场调节价格 E.差价体系
38.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基本原则是 ( BCE ) A.高度集权 B.政企分开 C.宏观管住 D.惩治腐败 E.微观放开
39.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我国 ( ABCD ) A.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 B.发展中的严重约束
C.相对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 D.现代城市工业发展所受到的制约 E.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40.我国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要求所制定的基本国策包括 ( ABE ) A.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B.保护资源基本国策 C.计划经济基本国策 D.统收统支基本国策 E.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什么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集中体现着生产的社会性质,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体系中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社会性质。任何社会制度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制度的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42.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主义地租有下面一些特点:
(1)体现为纯粹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地租建立在剥削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工人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2)只包括农业工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所以,资本主义地租只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
(3)体现了三个阶级的对立关系。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并雇用农业工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所以,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三个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即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43.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2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等的经济关系,引发出诸多矛盾和冲突,一是很多国际经济组织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它们获利比发展中国家多;二是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南贫北富”逐步扩大;三是发达国家推行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单一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发达国家,遭受盘剥。 44.为什么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领导力量,这是因为:
(1)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支配地位,掌握先进技术设备,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具有强大的控制力。
(2)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实现者,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体现者,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 45.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和格局是什么?
(1)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作用:①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③有利于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④有利于在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得到实现。 (2)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格局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变动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以下3题,第46题必答,从第47、4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全答只判第47题) 46.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47.为什么我国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1)这是社会化生产协调发展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与完善对国民经济的组织、协调与计划指导,实行宏观调控。
(2)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社会主义公有制使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结成一个统一有机体,它的正常运行及其所体现的劳动者的共同利益的实现,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3)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通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4)这是协调宏观同微观经济运行的需要。通过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社会的宏观发展战略目标相互统一和衔接起来。
48.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就是要安排两者的最优比例,既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以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以保障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当前利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总的说来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要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要能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3)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 (4)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5)确定合理的积累率,讲求积累基金的经济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