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成长的足迹”在生命的轨道中延伸

让“成长的足迹”在生命的轨道中延伸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让“成长的足迹”在生命的轨道中延伸

—— 城北中学《成长足迹》经验交流

城北中学德育校本教材《成长足迹》是一本外观精美、内容务实、极有实用价值的日记本。它的编写和使用,是我校创新德育途径的一次尝试,大大提高了养成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丰富了百年城北的文化内涵。

2010年,我县教育局大力倡导养成教育德育主题活动。那么如何让养成教育“下地”,落实到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之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小事之中,成为城北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结合当时我校正在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百善孝为先”德育主题活动,我们思考如何将“习惯养成”、“家校联系”、“孝心作业”和“学生日记”整合起来,既减轻孩子们的课余负担,又简化家长督促检查的手续。几经探讨,精心设计,我们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足迹》诞生了。它全方位对学生的一日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交往习惯)进行了自我督促、反省;一周以后,有父母的建议、同学的互评、老师的勉励;一期下来,就有非常厚实的一本,其中有生活的体验,有心灵的升华,更有那日复一日的习惯养成。

《成长足迹》从第一次编写使用到现在,已历时三载,增删三次。今天我们使用的《成长足迹》就是2013年8月修订编印的。其中《致城北的教育同盟者》是一篇词情恳切的公开信,对家长认识和实施养成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个人形象设计”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经常翻阅,也在经常不断的提醒自己积极上进。“成长足迹”以“幸福每一天”为主题,以一周为时间单位编写。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有“快乐学习” “生活掠影” “每日留痕”三个专栏,其中“快乐学习”栏目可以记载当天的各科作业、学习中的收获、当天需要识记的重点内容等,让孩子们学有方法,学有收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掠

影”一栏可以写观察日记、心灵感悟、个性思考等,让孩子们养成勤观察、勤动笔、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每日留痕”有孩子的课外阅读、人际交往、艺术熏陶等日常生活的记载,还有老师家长的评价,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双休日有家长和孩子共同分享的励志故事,有孩子独立完成的“本周咏叹”。孩子们的自我教育、老师的评价、家长的建议、同学的帮助让孩子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长足迹》使用三年以来,真正成为了班主任的“好帮手”,周爱平老师在班主任手记中写道:“在使用《成长足迹》的过程中,我渐渐认识到了它的有效性,它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就像一条神奇的五彩飘带,拉近了我与家长、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我的合作伙伴。”

《成长足迹》成了师生交流的新平台。谢红秋老师在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说:“班上有个叫宇基的孩子,把他的烦恼写在了《成长足迹》上,我第一时间找了他谈话,帮他寻找到若干个优点:有同情心、爱劳动、团结同学、孝敬长辈……《成长足迹》成了我们的交流平台,慢慢地,我感觉宇基开朗了,自信了。他的几篇成长感言成了“放学盛宴”的“特色菜”,”

《成长足迹》成了家校沟通的新桥梁。每天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详细地记录在《成长足迹》并及时反映给家长,如有什么需要家长配合,也在《成长足迹》上写明。每天放学时由学生带回家,从而使家长可以在《成长足迹》中,及时得知孩子的进步、存在的问题及学校对家庭配合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我们也可以从《成长足迹》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得知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加强家校的联系与合作。

《成长足迹》成了和谐家庭的新纽带。一个在初一还有几分叛逆的女生,初二在《成长足迹》中写道:“不知不觉,丝丝银发已潜伏在妈妈的秀发中,可她才38岁啊!妈妈,女儿知道您的头发为谁熬白,放心

吧,女儿已经长大,我要和您共同承担家务!”孩子的妈妈当天在《成长足迹》中欣喜的写道:

“这份作业多么温馨,让我感动于孩子的可

爱,感动于教育者能设计出这样美好的作业。家在点点滴滴中积淀幸福,女儿渐渐的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我们的《成长足迹》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实践活动,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并期待着其他教育同行的参与和实践,使之不断完善,共同让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在生命的轨道中延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