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功利主义让大学校园陷于喧嚣和浮躁

功利主义让大学校园陷于喧嚣和浮躁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焦点】 I教育论谈I 功利主义让大学校园 陷于喧嚣和浮躁 ●纪宝成 今天的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 的功利主义、过弱的人文精神”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出高 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当然也就很难培养出大师。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有一些大学陷入适应论、生存论和 工具论的论调之中:过于强调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忽视 了大学超越性的一面;过于强调大学学习和学术的生存目标,忽视 了大学教育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我们经常可以从媒体的报 道看到,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高、 收入高的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对大学的 工具理性过于强调.导致对价值理性的忽视,从而使读书求学沦为 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甚至只是进阶的垫脚石。极端功利主义使得 “教育论谈”专栏宗旨一 阐释成才含义。探讨成才规律; 聚焦成才热点,思考成才模式; 剖解成才案例,反思成才误区; 研究成才路径,透析成才要素。 的要求,往往既有可能忽视对学生进行价值理性的教育.也容易 忽视对知识的高度综合的适应,它使专业产生凝聚力的同时.也 使本学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脱离,不仅将本来相互联系的知识 割裂为狭窄的知识领域,而且使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 狭窄的职业训练。 在专业与功利的影响下,大学事实上存在着逐步变成职业 养成所的倾向,人文与科学的基础教育沦为了专业教育或职业 养成的点缀或装饰。今天的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过窄 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过弱的人文精神”的现象,这样 的教育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当然也就很难培养出 大师。 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要高度重视对学 校园不再宁静。而是陷于喧嚣和浮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一所有社会 生进行反映人类文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就非常注重基础理论、 责任感的大学,确实应该严肃反思我们今天的大学在多大程度上 与训练。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哈佛大学.拥有象牙塔的精神实质?我们在鼓励学生“脚踏实地”的同时,有没 有提醒他们“仰望星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 知识的研究与教育。在基本知识、理论的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引 导学生读经典、元典,加强他们与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心灵直接 他们的基本社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人生和 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素质教育也是一种熏陶教育,要注重教师以及校园环 境的重要作用。 加强 生。健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 沟通和对话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理解, 这就是新的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 应该有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更应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具 有创新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第一,素质教育首先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 洼熏素质教育的人文性质并充分发挥其在人格养成上的作用。 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 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人格魅力、学术魅力的高素质教师。这就 意味着教师的人文素养要高。在这个方面.应该说当前中国的大 学有些先天不足。由于历史的局限,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是在缺 失素质教育的专业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自己所受的素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 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 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 的。 爱因斯坦所说的“价值”,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可能相当有限,知识结构并不理想。理想的素质教育环境要 求拥有“人师”和“经师”相统一的教师。纵观百年来我国高等教 育史.不少崇尚学术、学贯中西、多才多艺而又关爱学生的学术 大师被他们的学生口口相传,而学生受益最深的往往不是他们 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的精神格局。素 质是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因此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必 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应该说,某一科学或知识领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掌握,但人文 素养却应该是每个受教育的人都不可缺少的。很多大师级的科学 家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有杰出的成就,但同时也 的某门授课,而是他们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所以,我们要下工 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兼备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大力减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和 “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素质教育也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 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对于提高人的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格 也起着显著作用。它有助于开阔视野,形成思维的整体性;有助于 养成批判意识,超越传统规范;有助于培养宽泛广博、触类旁通、杂 限于课堂中。也常常寓于课外活动和校园生活中。浓郁的学术氛 围、健康的师生关系、蓬勃的校园生活、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 交互补的综合思维;特别是有助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培养团结协作 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当然。在注重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尤 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情怀。 当前。素质教育尤其应当落实于“宁静的校园”.宁静的校园 其是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类的学生而言。科学本身也是世界观和 是教师潜心治学和学生认真读书的前提,甚至是素质教育能否 方法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对日新月异的科 成功的关键问题。我们今天的大学管理者.尤其要努力摒弃市场 技前沿有基本了解.对现代科技的一些基本原理缺乏理解.就很难 经济和知识商品化带来的浮躁与纷杂,自觉守护大学的精神。 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特征,站在时代的潮头。 第二,素质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和通识教育.要注重综合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 ,国务院学 现代大学的组织形式和学科制度由于重视羹适 蓑应知识l  ■■● 201 0.1 2 彩A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