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21]申请号03124486.6

[51]Int.CI7

A61K 35/78A61K 9/20A61P 25/20A61P 25/04

[43]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22]申请日2003.05.29[21]申请号03124486.6

[71]申请人毛友昌

地址330006江西省南昌市贤士一路贤士湖住宅

区34栋3单元301室[72]发明人毛友昌 毛晓敏

[11]公开号CN 1552364A

[74]专利代理机构南昌新天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施秀瑾

A61P 29/00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54]发明名称

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是在现有胶囊剂的基础上剂型工艺改革,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外形美观等优点,克服了原剂型挥发性成分易损失,服用量大、吞咽困难的不足,丰富了用药品种,质量标准又有新的提高,进一步满足和保障了人们的用药需求。该药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能;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等症疗效显著;是临床受欢迎、安全、稳定、有效的药品,是现代制药企业理想的产品。

03124486.6

权 利 要 求 书

第1/2页

1.一种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取处方中桃仁、当归、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甘草十一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桃仁(处方量的1/2)、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粉碎成细粉,其余红花等5味药材及桃仁(处方量有1/2)加水煎煮2-4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

(2)取处方中桃仁、当归、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甘草十一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桃仁、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粉碎成粗粉,用50-95%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备用;药渣与其余甘草等4味药加水煎煮2-4次,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醇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

(3)取处方中桃仁、当归、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甘草十一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处方中十一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2-3次,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滤过,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挥发油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或稠膏/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喷加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佳为1-4mm;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装入空胶囊中使用。

2

03124486.6权 利 要 求 书 第2/2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药材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的通常为过5-30目的粗粉/切成饮片,最佳为过10-20目的粗粉;药材粉碎成细粉的为过80-160目的细粉,最佳为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水煎煮/水蒸煮的条件为:煎煮/蒸煮2-4次,加水量为第一次6-12倍量,第二、三、四次为4-10倍量,每次1-3小时,最佳为煎煮/蒸煮3次,加水量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三次为8倍量,每次2小时,工艺二中当归等醇提后的药渣可于第二煎时加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中醇提条件为以50-95%的乙醇为溶剂,可采用渗漉法/加热回流法,最佳为以70-75%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物的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0-80℃,最佳为60℃,喷雾干燥为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60℃),进风温度为150-170℃,出风温度为80-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环糊精可以采用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5(ml/g),最佳比例为1∶8(ml/g),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例为1∶2-10(ml/g),最佳比例为1∶5(ml/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滤过可采用常规滤过、离心、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离心/超滤的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品的质量标准控制在鉴别上有川芎、当归、红花的薄层鉴别;有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的限量检测;在含量测定上有当归的定量。

3

03124486.6

说 明 书

第1/4页

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中成药丸剂的制作的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丸剂是一种传统剂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制药机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制丸机的问世以及新的辅料的广泛应用,为中药丸剂这一古老的剂型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丸剂“黑、大、粗”传统偏见,使之生产出来的丸剂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外形美观等优点。根据我国有关药品法规,改变剂型作为一种新药研究,原剂型血府逐瘀胶囊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5册。原剂型的工艺特征为:处方中桃仁(处方量的1/2)与当归等五味打粉,其余的药材加水煎煮,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制粒,烘干,粉碎,装胶囊,即得。该药在生产过程中,近一半的药材打粉,服用量大,吞咽困难;其次当归等细粉,加入地黄等的稠膏中,制粒,烘干,挥发性成分易损失,且剂型单一,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同时其质量标准低,无定量指标。基于此,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产品工艺作必要的改进,形成新的制剂,同时提高质量控制标准,来保证产品的监控质量,提高药效,造福百姓,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增加产品的稳定性,丰富用药品种,以更好地满足和保障人们的用药需求。

本发明是这样实施:

1.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血府逐瘀丸的处方组成

桃仁(炒)200-1000    当归150-750g   枳壳(麸炒)100-500g 川芎75-375g         柴胡50-250g    红花150-750g

4

03124486.6说 明 书 第2/4页

牛膝150-750g    赤芍100-500g    地黄150-750g 桔梗75-375g     甘草50-250g 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 最佳配方:

桃仁(炒)250-600   当归187.5-450g   枳壳(麸炒)125-300g 川芎93.75-225g    柴胡62.5-150g    红花187.5-450g 牛膝187.5-450g    赤芍125-300g     地黄187.5-450g 桔梗93.75-225g    甘草62.5-150g 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 1.2血府逐瘀丸的制备工艺

工艺一  取处方中11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桃仁(处方量的1/2)、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粉碎成细粉,其余红花等5味药材及桃仁(处方量有1/2)加水煎煮2-4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 工艺二  取处方中11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桃仁、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粉碎成粗粉,用50-95%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备用;药渣与其余甘草等4味药加水煎煮2-4次,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醇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

工艺三  取处方中11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处方中十一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2-3次,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上述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或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上述水蒸煮液滤过,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上述挥发油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或上述稠膏/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

1.3通过上述工艺所得的丸为血府逐瘀丸。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5

03124486.6说 明 书 第3/4页

工艺中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等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工艺中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好为1-4mm。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或装入空胶囊中使用。

工艺中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等。 工艺中药材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通常为过5-30目的粗粉/切成饮片,最好为过10-20目的粗粉。

工艺中药材粉碎成细粉为过80-160目的细粉,最佳为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备用。

工艺中加水煎煮/水蒸煮的条件为:煎煮/蒸煮2-4次,加水量为第一次6-12倍量,第二、三、四次为4-10倍量,每次1-3小时。最佳为煎煮/蒸煮3次,加水量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三次为8倍量,每次2小时。工艺二中当归等醇提后的药渣可于第二煎时加入。

工艺三中醇提条件为以50-95%的乙醇为溶剂,可采用渗漉法或加热回流法,最佳为以70-75%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 工艺中提取物的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0-80℃,最佳为60℃。喷雾干燥为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60℃),进风温度为150-170℃,出风温度为80-100℃。

工艺中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环糊精可以采用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5(ml/g),最佳比例为1∶8(ml/g),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例为1∶2-10(ml/g),最佳比例为1∶5(ml/g)。

工艺中滤过可采用常规滤过、离心、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离心/超滤等方法。

2.本发明的质量标准控制主要是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三个方面。 本品是在原有血府逐瘀胶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鉴别中原剂型对枳

6

03124486.6说 明 书 第4/4页

壳进行了薄层鉴别,现予保留,并增加对川芎、当归、红花的薄层鉴别;在检查上增加了重金属、砷盐的限量检查,规定重金属限量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限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在含量测定上原剂型无定量指标,现增加了对当归的定量。

本发明是在现有胶囊剂的基础上剂型工艺改革,质量标准又有新的提高,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意义,丰富了用药品种,满足和保障了人们的用药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取处方中11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桃仁(处方量的1/2)、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粉碎成细粉,其余红花等5味药材及桃仁(处方量有1/2)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包衣,即得。

实施例2:取处方中11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桃仁、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粉碎成粗粉,用70-75%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药渣与其余甘草等4味药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醇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包衣,即得。

实施例3:取处方中11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取处方中十一味药粉碎成粗粉,加水蒸煮3次,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上述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上述水蒸煮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包衣,即得。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