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型涡扇发动机特性分析

某型涡扇发动机特性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0机械与电子0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年第18期 某型涡扇发动机特性分析 范文正李明谢静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山东青岛266041) 摘要:通过建立涡扇发动机的数学模型.对某型涡扇发动机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吻合良好。 关键词:涡扇;推进系统;特性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ome Turbo—flan Engine Fan Wenzheng LI Ming xie Jing Abstract:Thwu ̄established some turbo—fan engine mathematical model,its performance has been numeric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computed result well tallies with the experimentla curve. Keyword:turbo—fan;propulsion system;performance 1.前言 飞机推进系统的性能决定着飞机的技、战术性能,空、地勤人员对 8 : (丌= 一1 :。】 利用了分段平均比热法 新装备性能及特点的了解是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前提。对飞机推进系统 根据选取的高压压气机换算转速 (主要是发动机)特性的了解,最快、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是通过对发 9 B=, 1 n2mr由高压压气机特性曲线查得 动机在各种飞行条件和大气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仿真.为了进行性能仿 、11 及 真必须获得不同外界条件下的性能数据。 本文利用建立的涡扇发动机数学模型进行了发动机性能特性计 10 P3=P21 kh 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误差。 2.发动机数学模型 11 l[1+ _1)~: ] 利用了分段平均比热法 建立涡扇发动机稳态数学模型.藉以求取发动机工作的稳态参 数。把发动机看作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和喷管组成的 12 N 地】(c —c ) fJ  系统,同时考虑大气条件、进气道等因素的影响.描述部件进出口热力 学状态,以质量和能量守恒为依据,兼顾功率平衡,建立发动机各部件 13 Pd=P3盯 的共同工作方程。涡扇发动机特征截面如图1所示。 14 T==[Kp:口 lF 州( 。]z K [ ) R4]‘÷ 15 n 【m c 一m| (1一p一6 c I=峨f(1一p一8r- +r/If 16 t= c 1一B一8 一8 o+c 5 】Ⅱc 1一p一 81+t3】 17 p如=p40.nl ̄ 图1 发动机特征截面示意图 T=h:[c (1一W-6 ̄+f)一(c , ), 0—0:未受扰动的截面;1—1:进气道进口:52—52:外涵出口:2—2: 18 11 1一p一8。+01 低压压气机进口;21~21:高压压气机进口;22—22:外涵道进口;3-3: 燃烧室进口;4—4:涡轮进口;5-5:涡轮出口;6-6:混合器出口;7-7:加 19 :[1一(1一阜)~ ’旨 力燃烧室出口;8-8:喷管喉部;9—9:喷管出口。 在较大转速时,高、低压涡轮的导向器和喷管最小截面均处于临 界或超临界状态,较小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的低压转子共同工作线可 20 p4b p如,1TlrH 认为不随喷管喉部面积而变,根据给定的调节规律(最大和加力工作 21 T = c 1一B一8 +o+cp3T3‘8 }/【c 1—13+0] 状态),可得稳态时的共同工作方程组如表1所示 表1 某涡扇发动机共同工作方程组表 22 p如 P4b盯 序号 方程 说明 1 F ̄lO1325x(I-H/44308)szst={[c 一(1+B)(c 。一c y[ 1一p+0y T5 H≤11000o=288-0.0065H m时 23 c 2 po=22615xe H>l1oo0m时 24 :[1一(1一辜) ⅡJ古 216 7 3 : 1+ )旨 25 Ps--p轧, TL 4 T ̄=To(1+ M ) 26 2=T22 5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 ,由曲线 Pz p1 .01=p0O- i获得 27 P52 P2z0"2 6 _r,=T,=_rn 28 _【(1一p+{)c +B Ⅵ(1~p+B∞ 根据选取的低压压气机换算转速 7 pnl 由低压压气机特性曲线查得 29 p:=【A5P: )+A ],[(A +A 5)J 22 P2 1竹k1 p2 : 、 : 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0机械与电子0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年第l8期 螂 |} 锄 彻 姗啪   蚴 I3。 : 1—0.08(2.7x1.0P1325e5)o-a]/0 ̄92 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效率 6 飞行高度升高时。发动机推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空气密度减小引 起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减小;燃油消耗率下降主要是单位推力增加 引起的。 【3 T: ;=t,p:=p7 =p  l32 P7af=P6ot 34 t =【Kp;A州( ,mI (1一B+f+B)]z L 不加力时 加力时 3.2速度特性 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推力和燃油消耗率的变化 情况(即发动机的速度特性曲线)如图4、图5所示。 【33 rA8 IlE1VT8 (1一B+f+B+ /【Kp●8 q( ] T:≥175qC范围置内不时变, A。 限动位 】35 m n (1—13+B (c 一c ),(c + 36 p8=p7, -T7 f m自 ml l 不加力时  I37 p8 p7 ,T8=T7 ‘加力时  38 Ip9 =Pg,T==T8 (1- 1 ) 观 理想情况下 0 2 0.4 0.6 0 8 价 1 0 1 2 1 4 1 6 39 叮r p8/po M 钔 鹅 ∞ 图4推力R随飞行M数的变化规律 40 41 R.a=m l(1一B+B+f 蚰c m i(1+B)v R R 1一咖 理想推力 唧 5 4 3 2 1 ㈣0 ㈣ 9 ‘p 有效推力,(p 为喷管有效推力损 失系数 42 sfe=3600(mf+II ,R。 3.计算结果 根据基本假设(导向器和喷管最小截面均处于I临界或超I临界状 态,低压转子共同工作线不随喷管喉部面积而变等)和已知条件(如发 动机的调节规律等),该文对某型涡扇发动机在最大工作状态下的推 力、燃油消耗率随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 3.1高度特性高度特性是指发动机推力和燃油消耗率随飞行高 度的变化特性。图2、图3表示了发动机最大状态下的高度特性曲线。 0 2 0 4 0 6 0 8 1 0 1 2 1 4 1 6 M 图5燃油消耗率sfc随飞行M数的变化规律 由于受速度的影响,使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总增压比和流量都有所 增加。在发动机转速一定时,涡扇发动机的推力随飞行速度的变化规 律基本上与涡喷发动机的相类似。但涵道比的大小决定其速度特性曲 线是否出现像涡喷发动机那样的马鞍形变化规律.涵道比较小(一般 小于1.O)的涡扇发动机,当飞行马赫数M增大时.推力是先升后降. 燃油消耗率是不断增大的。 0 2000 4000 60∞H 8800 1"0050 "12000 图2推力R随飞行高度H的变化规律 0135 4.误差及分析 4.1误差 最大工作状态下,当飞行高度H=5000m时,发动机有 效推力和燃油消耗量随飞行马赫数M的变化规律计算值与实验值对 比如表2所示 表2最大工作状态M变化时的数据对比 计算值 M 推力 (kN) O_3 0.5 O.7 1  I0130 查表(曲线)值 相对误差(%) 燃油消耗 推力 燃油消耗 推力相对 燃油消耗量 量(ke,/s) 0.860 】.001 1.197 1.545 (kN) 36.47 39.24 43.O3 44.15 量(ke,/s) 0.925 】.075 1.245 1.491 误差 -6.0 — 8 -4.7 -0.7 相对误差 -7.0 —6.9 -3 9 +3.6 34-30 37-37 41.01 43 5  1『-3 44.19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755 43_22 1.698 +2-2 +3.4  1I.5 41.59 1.733 44.15 1.830 -5 一5_3 H 图3燃油消耗率sfc随飞行高度H的变化规律 最大工作状态下,当飞行马赫数M=I时,发动机(下转第90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机械与电子O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年第l8期 为避免机壳电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试线一定要连接正确,一 (上接第93页)有效推力和燃油消耗量随飞行高度H的变化规律计 定要先连线,再检查,之后开机。并且测试线一定要连接牢靠.不能出 算值与实验值对比如表3所示。 现松动现象。 表3最大工作状态H变化时的数据对比 2)消除通过空间分布电容或人体感应对测试电路的干扰机壳浮 H㈧ 计算值 查表(曲线)值 相对误差(%) 置的测试仪器,若未接入测试系统,则与测试系统靠近时.便成为一个 很强的干扰源。这种干扰时通过被测电路输入端与带电机壳之间的分 布电容耦合形成的,对比较敏感的测试电路是不容忽视的。当插拔测 试仪器的电源插头或拨动电源开关时,机壳电位产生跃变.数值可达 几十伏以上。跃变的电压经空间分布电容微分后,将输出幅度很大的 推力 (kN) 燃油消耗 量(ks/s) 2.199 推力 (kN) 61.02 燃油消耗 推力相对 燃油消耗 量相对误 量(ks/s) 误差 差 2.132 -4.0 +3 1 0 58 57 尖脉冲耦合到被测电路输入端,从而影响被测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测 量。空间耦合电容越大,干扰影响也越大。机壳浮置的测试仪器,通过 机壳与人体之间的耦合,使人体具有较高的对地电位,测试中.测量人 体对被测电路成为干扰源。 20o0 50oO 80o0 52.64 43.85 33.65 1.920 1.545 1.075 55.23 44.15 33.34 1.868 1.491 1.113 -4.7 -0.7 +0.9 +2.8 +3.6 —3.4 要消除通过空间分布电容或人体感应对测试电路的干扰,信号线 要尽量采用屏蔽线,且使不屏蔽的接线头部分尽量的短;在测试或调 试时,要将暂时不用的测试仪器(指机壳带电的)的电源插头从电源插 座中拔出。 11000 22.02 0.667 23.65 0.736 -6.9 —9.4 全加力工作状态下.当飞行高度H=8000m时.发动机有效推力和 燃油消耗量随飞行马赫数M的变化规律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如表4 3)避免机壳电位对被测电路输入晶体管的损坏机壳电位若加到 所示。 高频或超高频小功率晶体管的发射结上,可能导致管子的损坏。测试 表4全加力工作状态M变化时的数据对比 时,接线的顺序应是先接地,再接信号线。若先将信号源的信号线与被 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如图4所示,在二者的地线未接好之前,由 于信号源对地分布电容C。、被测电路输入耦合电容C和射极旁路电 容Ce上的电压不能突变,信号源的机壳电位e。通过较低的信号源输 出阻抗R0加到晶体管的发射结,对其形成冲击,冲击电流很大,虽时 问较短,但破坏力较强,晶体管损坏的可能性很大。 一一 卜 计推(kN力) 算燃值量 查油(k消s/耗s) 推(kN力)表  曲燃量线油()k值消s/ 相耗s) 推力误相差 相对误 燃差油(%对消)误 耗差量  『 0.5 0.7 47.58 53.88 2.551 2.989 46.66 53.84 2.750 3.250 +2.0 +0.0 —7 2 —8.0 I I I 1 1.1 1.3 69.75 76.72 92 37 4.O67 4.503 5.421 69.65 75-37 87_33 4.268 4.695 5.561 +0.1 +1.8 +5.8 —5 1 .1 -2.5 被: I 测: l 1.7 116.80 7.139 112.46 7.500 +3.9 -4.8 电: I 全加力工作状态下,当飞行马赫数M=I时,发动机有效推力和燃 示。 路: 油消耗量随飞行高度H的变化规律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如表5所 I l I l 表5全加力工作状态H变化时的数据对比 计算值 H(in) 燃油消耗 推力(kN) 量(ks/s) 139.70 9.337 查表 曲线)值 推力 (kN) 127 53 相对误差(%) 推力相 燃油消耗量 对误差 +9.5 燃油消耗 量(ks/s) 9.439 图4 相对误差 —1.0 因此,测试仪器要尽量的采用三线电源线,使机壳不带电.或虽采 用两线电源线,测试连线a、 ,一定要先接好地线,再接信号线,避免机 壳电位对被测电路的冲击。在焊接和调试场效应管电路过程中,尽量 使用有地线的电络铁,若使用二线电络铁的话,应在电络铁烧热后,将 其从电源插座中拔出,利用电络铁的余热进行焊接。 0 硼 121.70 96.65 69 75 46.85 7.812 5.857 4O67 2.592 112l32 91.23 69.65 48.07 7.939 5.939 4.286 2.755 +8.4 +5.9 +0.1 -25 —1 6 —1.4 —5.1 -5.9 50o0 80o0 11000 三、结束语 1.在电子技术实验、检测和调试过程中,要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一定要充分注意仪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并尽量选 4.2分析 由上述各对照表可以看出.发动机的有效推力和燃油 择输出功率较大能够满足测量要求的信号源。 消耗量计算误差基本在5%左右,个别计算值误差偏大。分析认为,计 2.测量中,要消除机壳电位对测量电路的影响,应首先将测量仪 算误差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器和被测电路的各连接地可靠地连接,使系统有一个统一的参考零电 ①有的部件的效率或损失系数采用定值。如:主燃烧室的燃烧效 位 ,然后再连接信号线。这样,各个测量仪器的机壳电位都不会对被测 率、涡轮效率、混合器的总压恢复系数等。 电路造成影响。l 参考文献 ②低压转子的共同工作线不变。在发动机几何尺寸不变的情况 下,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线是不变的,当喷1:3面积改变后,共同工作线将 [1]诸邦田,《电子电路实用抗干扰技术》,2004.10,人民邮电出版社[2]将换文,孙续,《电子测量》,1983,计量技术出版社. . 会移动(如喷13面积放大,共同工作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会影响到 压气机的参数。该发动机在T1">288K后,最大工作状态下的喷13面积 会随着T1 升高而增大。 ③发动机在最大和加力状态工作,当外 气温度偏离标准条件 时,没有对推力、燃油消耗量进行温度修正。 参考文献 [1]廉小纯、吴虎.发动机原理,北京: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谢寿生.某型加力涡扇发动机,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出版 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