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判刑标准及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侵占罪判刑标准:侵占罪一般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职务侵占罪区别:主体不同,前者为财物代为保管人,后者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危害行为不同,前者为非法占有和拒不退还,后者包括侵吞、窃取、骗取等;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不同,前者未利用职务便利,后者利用了职务便利。
法律分析
一、侵占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1、侵占罪判刑标准主要有以下规定:
(1)犯侵占罪的,一般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侵占财物的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应处以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
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
(1)二者虽均为特殊主体,但前罪主体是财物代为保管人;
(2)后罪主体则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除外。
2、危害行为不同
(1)前者危害行为是复行为,含非法占为己有及拒不退还二行为要素,其占为己有是指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即侵吞,而不是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的一切行为。
(2)后罪危害行为则含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诸多行为类型,如侵吞、窃取、骗取等。
3、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同
(1)前罪行为人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抑或行为人根本就未有任何职务;
(2)后罪行为人却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若某公司员工甲在日常生活中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拒不退还,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则只能构成侵占罪。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侵占罪的判刑标准主要根据财物数额和严重程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犯侵占罪的可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而财物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可处以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与此同时,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在主体要件、危害行为和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
司法机关依照本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