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拖欠工资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权,用人单位应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和经济补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可被追究刑事责任,单位及相关人员可能面临刑罚和罚金。如在公诉前支付劳动报酬并承担赔偿责任,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法律分析
拖欠工资可以选择通过提起劳动仲裁维权。《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拓展延伸
劳动法中经济赔偿金和拖欠工资的法律规定及补偿措施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当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拖欠工资时,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金。劳动法第XX条规定了经济赔偿金的具体数额,通常是按照拖欠工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一般为拖欠工资的25%。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雇主应承担的补偿措施,如支付滞纳金、赔偿劳动者因拖欠工资而遭受的损失等。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法院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追讨拖欠工资和经济赔偿金。劳动法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应得的工资报酬。
结语
拖欠工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金。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雇主应承担的补偿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法院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追讨拖欠工资和经济赔偿金。劳动法的规定旨在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应得的工资报酬,促进公平和谐的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七条 【过渡性条款】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