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卢沟桥烽火》有感

观《卢沟桥烽火》有感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执教完了,这堂课,得到了区教育局庄副局长、学校校长、教研员张老师及众位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我很开心。

  这堂课的背后,实际上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

  周三接到上课任务后,我还没有开始备课,办公室的谢奕老师、伍敏敏老师便急忙帮我上网搜集课件,准备教学资源,办公室的黄老师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布置好班级学生预习课文,为我的试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颇富审美的数学老师肖佳还为我的课件作了美工,没有她们的热情帮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备不好这节课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

  关于这节课的备课思路,我是精心思考的。

  市教研室从“培养预习习惯、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有近三个年头了,围绕“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这个主题,市教研室仅上学期就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在六合实验小学听的陆华山老师的课,那是一次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陆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冕》,清晰的目标、内容的精选、设问的有效,令在场的老师都达到了震撼的效果。另一次印象较深的是参与鼓楼区年会,在金陵汇文小学听王恒老师执教《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的教学,他淡定的教学风格,中国文化“托物言志”的信手拈来,令我十分佩服。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从名特优教师观摩活动中,从同行备课时一次次的研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我备这节课的基本主旨——目标要尽量清晰,内容要尽量精选,设问要尽量有效。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讲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也相对匮乏,在处理时我首先补充了卢沟桥烽火的背景资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设置了三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地讲出“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我军的英勇无畏及捍卫国家安全强烈的爱国情怀。

  其中,“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认为,本课的2—4段是教学的重点段落。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主导问题:

  问题1: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为什么会选择侵占卢沟桥呢?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卢沟桥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问题2:卢沟桥烽火具体过程描写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呢?请迅速找出战争进程的时间。

  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卢沟桥烽火的过程。

  问题3:为什么说“日军要求搜查我军营‘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这个问题的设置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

  问题4:日军偷袭卢沟桥的阴谋得逞了,这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虎狼之心,他们又有哪些丧心病狂的行为呢?

  这个问题同样也是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

  整篇课文,在四个大问题的主导下,提纲挈领地初步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课教学还有许多的不足,经过我课后的反思,到目前为止,我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不足1:没来得及带领学生复述“第四段”

  本课教学,应该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复述课文,在备课时,我感觉这堂课上,通过给予学生“关键词”提示,学生应该能够复述出来第四段。由于前面耽误了时间,?没有完成预设。

  不足2:应该给予学生想像的空间。我军英勇杀敌的场面,敌人抱头鼠窜、狼狈而逃的场面,应该给予学生去想象,去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也能更好地为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不足3:学生朗读太少。尤其是第四段,我军的杀敌的文字描写,特别适合学生朗读。

  不足4:备课线条太粗,细节处理不够精致。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点,您的批评是我进步最好的良药,钟情恳请,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