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在工作场所发生事故导致工伤后,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根据不同情况,其赔偿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通常包括医疗费用、伤残赔偿金、失能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第四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给予工伤职工治疗、休养、康复、护理以及伤残补助、失业转换金等各项保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的职工,除享受本条例规定的待遇外,还应当依法享有劳动能力鉴定和伤残等级鉴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三)未履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发生事故造成劳动者死亡、人身伤残或者其他损失的;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因为侵权行为造成他人受害的,应当赔偿受害人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因此所受的合理支出等;
以上是工伤后遗症的赔偿方式的相关法律依据。用人单位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同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赔偿工伤职工的损失。如果因为侵权行为造成他人受害,应当按照侵权责任法规定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