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偷税漏税罪法律规定与处罚详细解读

2023年偷税漏税罪法律规定与处罚详细解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偷税漏税罪法律规定及行为表现

本文总结了偷税漏税罪的法律规定和行为表现。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数额较大者将受到刑罚和罚金的处罚。行为表现包括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以及虚假纳税申报等。这些行为旨在减少应税数额,达到偷税目的。

法律分析

一、偷税漏税罪法律规定有哪些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应占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二、偷税漏税罪的行为表现

1、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

所谓伪造账簿、记账凭证,是指行为人为了偷税,平时没有按照税法设置账簿,为了应付税务检查而编造出假凭证、假账簿、无中生有、欺骗他人;所谓“变造”账簿和记账凭证,即把已有的真实账簿和凭证进行篡改、合并或删除,以此充彼,以少充多或以多充少,或者账外设账、账外经营、真假并存,从而使人对其经营数额和应税项目产生误解,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这种方式多为个体经营者所采用,以此使税务人员无法得知其经营收支情况。

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行为人通过此举以图减少应税数额,达到偷税目的。主要方法有,

(1)明销暗记;

(2)将产品直接作价抵债款后不记销售;

(3)已经销售而不开发票或以白条抵库不记销售;

(4)用罚款、滞纳金、违约金、赔偿金冲减销售收入;

(5)将展品或样品作价处理后不按销售记账,等等。此外,多行开户,同时使用,而只向税务工作人员提供其中的一个,也是行为人隐瞒收入的常用方法。

3、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依法纳税的前提,纳税人必须在法定时间内办理纳税申报,如实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的其它纳税资料。行为人往往通过对生产规模、盈亏情况、收入状况等内容作虚假申报,来达到偷税目的。行为人有时虚报一项,有时虚报数项。

结语

偷税漏税罪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其法律规定包括《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该条款明确规定了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处罚措施。此外,扣缴义务人也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偷税漏税罪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以及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虚假的纳税申报也是其中之一。对于此类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关税第五十六条下列进出口货物、进出境物品,减征或者免征关税:

(一)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

(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

(三)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坏或者损失的货物;

(四)规定数额以内的物品;

(五)法律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其他货物、物品;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货物、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关税第五十七条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或者有特定用途的进出口货物,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关税。特定减税或者免税的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依照前款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关税进口的货物,只能用于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或者特定用途,未经海关核准并补缴关税,不得移作他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关税第五十三条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境物品,由海关依法征收关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