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法庭审判程序,大体可以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法庭程序是指人民采取开庭的方式,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控、辩双方对证据、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开展辩论的情况下,依法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处刑,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开庭审理的全部活动,应当由员制作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分别由审判长和员签名。法庭笔录中的出庭证人的证言部分,应当在庭审后交由证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证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开庭审判后,一般应当连续进行审判,但是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1、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检的;
2、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3、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延期审理原因消失后,合议庭应再行开庭审理。
关于第一审程序的期限,《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审理公诉案件,自受理后1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遇有《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1个月。如遇人民改变管辖的案件,应从改变后的人民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建议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后,人民可重新计算审理期限。因当事人和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而延期审理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延期审理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