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具备冻结工资的权力,只有国家司法机关能够进行此类法律行为。如果企业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提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若存在未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等情形,劳动行政部门可要求其限期支付,并按一定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
"冻结工资"是法律行为,只有国家司法机关才能做出这样的司法行为.企业不可做出这样的行为,否则构成违法.
拖欠工资可以选择通过提起劳动仲裁维权。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拓展延伸
失信被执行人的工资是否会被冻结?
是的,失信被执行人的工资有可能会被冻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旦个人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其财产可能会受到执行措施的限制。其中,工资作为一种财产形式,也可能受到冻结的影响。具体来说,如果债权人申请执行,并且法院认定执行程序符合法律规定,法院可以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工资进行冻结,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冻结期间,失信被执行人的工资将无法正常支取。需要注意的是,冻结工资的具体程序和限制期限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案件而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您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和具体的法律意见。
结语
冻结工资是一项法律行为,只有国家司法机关才有权执行。企业不能进行此类行为,否则将构成违法。对于拖欠工资,可以选择通过提起劳动仲裁来维护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若存在未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不支付加班费以及未支付经济补偿等情形,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支付,并要求支付赔偿金。需要注意的是,失信被执行人的工资有可能被冻结,具体程序和限制期限因地区和案件而异。如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章 监察权限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冻结的财产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后三日内解除冻结,予以退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