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25 分) 1、古诗文默写。( 12 分) (1)独坐幽篁里,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4)杨花榆荚无才思, 。
(5 )《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 (6)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诗句“ , 。” (7)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 。” (8) 请写出有关珍惜光阴的名言或诗句: , 。 2、请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2分) A.训诫 清洌 玲珑剔透 鞠躬尽粹 C.伶汀 厄运 锋芒必露 忍俊不禁
B.丰硕 蹂躏 心旷神怡 头晕目眩 D.嬉戏 奢望 锲尔不舍 获益非浅
3、说话要讲究方式,“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也需要。在下面四句话中,选出不是采用“婉言”方式的一句( )(2分)
A. 孩子,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你的熊皮手套她戴不到了 !
B. 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C.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D .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 , 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4、非连续性文本。(9分)
材料一: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黏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一氧化碳能削弱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烟的人,其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概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患食道癌致死的慨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慨率要大2倍;死于心脏病的慨率也要大2倍。吸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材料二:中国政府重视控烟履约工作。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外交部等8个部门组成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卫生部门按照履约职责,以创建全国无烟医疗卫生系统为突破口,取得了积极进展。具体如下:
一是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推动卫生系统发挥控烟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积极推动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建设无烟环境;三是加大控烟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全国戒烟大赛、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等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四是制定印发《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开展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试点,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 材料三: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
1
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
(1)、烟草的烟雾中含有哪些危害身体健康的化学物质?(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中国政府的控烟履约工作取得的进展。(4分) (3)、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吸烟有害健康,害人害己,我们要积极参与控烟活动,广泛宣传吸烟的危害。 B、吸烟的人死于癌症的慨率远远大于不吸烟的人,而且吸烟还会诱发其他疾病。 C、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的无烟纪念日都是每年的4月7日。 D、控烟宣传,创建无烟家庭、无烟校园、无烟生活环境,人人有责。 二、阅读题(65分)
(一)古代诗歌鉴赏。(5 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A、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B、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C、“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D、“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史诗。
6、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3分) (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18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8、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2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10、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4分) 11、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小题。(17分)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 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2、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3分)
13、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4分)
3
14、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15、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2分)
16、“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两个句子。(6分)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1) (2)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18分)
寻人启事
①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②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限制她、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③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了。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④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 A 市的新闻媒体,为女孩登了寻人启事:吴小雪,女,16岁,身高1.6米,瓜子脸,肤白,大眼睛,身穿浅红色连衣裙……有知其下落者,请与×××联系,联系电话:×××,定重谢。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⑤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 B 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⑥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 B 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摇摇头、咬咬牙又去了 C 市。
⑦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 C 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⑧后来,女孩终于在《 C 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⑨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 A 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⑩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寻母,速归。
17、结合全文,说说女孩为什么觉得母爱是“寒冷而郁闷”的?(4 分)
18、第⑥段“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摇摇头、咬咬牙又去了 C 市。”这句话运用人物的什么描写,表现出女孩怎样的心理?。( 4分)
4
19、划线处的三处 “寻人启事”经过A、B、C三个市,地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请你分析母亲内心分别有什么变化?( 4 分)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祝福、关爱
20、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女孩与母亲终于见面了,如果你是女孩,你会对母亲说什么?(6分 ) (五)名著阅读(7 分)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21、以上文段节选自___ ____(作者)的小说《 》。(2分) 22、请结合作品的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5分)
三、作文(60分)
中学时期的我们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幸福的家”、“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美梦成真”、“妈妈能理解我”、“飞上月球”“时光倒流”等; (2)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 (3)600字以上,不超过900字
(4)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春季月考试卷答题卡
七年级语文
一、 1、( 12 分)
(1) 。 (2) (3) 。 (4) 。
(5 ) , (6)“ , 。”
5
(7)“ , 。” (8) , 2、( )(2 分) 3、( )(2 分)
4、(1)、(3分) (2)、(4分) (3)、 ( )(2分) 二、(一)5、( )(2分)
6、(3分) (二)7、( )(2分)
8、(2分)⑴暮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更_____________
9、(6分)⑴ ⑵ 10、(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 (三)1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分)
13、(4分) 14、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分)
15、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分)
16、(6分)仿句:(1) (2) (四)17、(4 分)
18、(4分)
19、(4 分) 第一处: 第二处:
6
20、(6分 ) (五)21、___ ____ 。(2分)
22、(5分) 三、作文(60分)
题目:
7
420 600 8
春季月考参考答案(七年级语文)
一、1、(1) 弹琴复长啸(2) 此夜曲中闻折柳(3) 凭君传语报平安(4) 惟解漫天作雪飞(5)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6)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7)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8)略2、B 3、C4、(1)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
(2)①在全国开创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推动卫生系统发挥控烟示范带头作用;②推动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建设无烟环境;③加大控烟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大型控烟宣传活动,宣传吸烟的危害;④制定印发《中国临床戒烟指南》,开展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试点,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3) C
二、(一)5、D、6、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二)7、C 8、①迟、晚 ②、再次、重新 9、(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10、年纪大;事务多。 11、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有理均可。 (三)12、恶作剧(淘气、调皮) 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 13、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儿子),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14、愧疚 感激 15、可笑 可敬
16、参考仿句:(1)父母把儿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3)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4)科学家把人类摆渡到万里之遥的星球(5)小小电脑把我们摆渡到广阔无垠的信息海洋。(6)米卢把中国足球摆渡到“世界杯”的绿茵场。 (四)17、因为女孩觉得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限制她、苛求她,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18、通过女孩的心理、动作描写 表现了女孩惭愧、任性的心理。(共3分) 19、第一次:焦急、担心等 第二次:检讨、后悔等 20、(不脱离本文,言之成理即可) (五)21、老舍 《骆驼祥子》
22、参考示例: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