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朋友

论朋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关系,应该像水一样,清清淡淡,才能回味绵长;反之,太过甘浓,则易聚易散。因为彼此都自认为太了解对方了,不再有什么可谈,至少不会像初相识拿样,以极大的兴趣给予对方关注。

从距离上说,人与人之关系,我认为不外“远”与“近”三种,远是远,近是近,“三”从何来?第一种,远(或叫疏),第二种近(或叫亲),而这第三种是近后之远(或称为亲后之疏),即由近而转疏的这一类型。这远近亲疏都只是相对而言,三种类型相互参照才能准确判断。

人与人不怕远,只怕近,因为远了可以走近,而假如已经很近了,除非维持,否则就必然走向反面——疏远,事极必反,二元循环。

不必钻牛角尖非要仔细探究导致由近生远的具体事相及其因由,单凭“近”这一关系本身,从初始阶段便已成为导致最终走向疏远或维持现况的滥觞,至于产生哪种答案,取决于双方平常怎样充当各自的角色并处理好当下彼此之关系,这将息息相关于日后的结局,是皆大欢喜还是曲终人散天涯各路。

最怕的是熟后之生,因为太熟了反而变得陌生,彼此再无话可说,虽低头不见抬头见却形同陌路,半日无言。再也见不到昔日的热情、主动、友善、协作,最重要的是哪怕那么一点点地在意——不得不说这难免令人感到一种基于遗憾和后悔的绝望,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人生不是演习,每一幕都是正式出演,无论你是否已准备好,也无论你演的是好是坏,都没有重来的机会。

有时候,朋友间太过于亲狎,失了分寸,日子一长,渐渐熟悉了对方的个性、习性、心境,了然于胸,双方不再保有距离感、礼节感,以至于失去了当初的相互尊重、包容、支持、关注。“远”的最高等级是翻脸,朋友翻脸以及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冷战”面孔是最折磨人的,因为“参战”双方不是别人,而是昔日再熟悉不过的的挚友,如今到了这般地步,这令人情何以堪?!21世纪,有一种煎熬叫“我们熟的发热现在生的很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人看似随和温顺没有个性,其实这也是个性,而其内心深处的世界没准比谁都丰富多彩,只是不在前层面暴露罢了。做为打算长期交往的朋友,做好准备了吗?长期交往意味着彼此日后会很熟悉,从心理到生理,里里外外,这种深度的熟悉是早晚的事,很正常也很自然。这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熟悉之后怎么相处。认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完美的人,谁都有优缺点,自古以来从没有谁规定人必须泯灭个性,投人所好,照着同一个模子印刻,生命本来就是坐姿多彩的。

朋友交往的理由,从根本上讲,最初往往是以彼此更多看到对方的优点而开场,所谓朋友间的“谈得来”、“投缘”之类措辞,不过是这一因素的外化形式,没有哪对好友是因为相互在意对方的缺点而建立交往的。下面一句话我们遗貌取神即可——“情人眼里出西施”,同理,只要存在认可对方的心理,那么初交往的朋友间,总是能看到对方优秀的一面,因为你认可、你在意,你自然会觉得对方跟你投缘,这多半是一种基于感性的心里作用;而当交往已深,互相全面了解之后,我们便逐渐变得稍稍客观、理性,最初的情感狂热开始降温。同样是降温,有的人降下来之后能在较长阶段保持恒温,有的人则直线下降。前者以中为度,不温不火,具有理性精神,最能持久,属于真正的友情;后者大起大伏,感性多于理性,容

易走向极端,甚至失去朋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不只是整天逗你玩,朋友的价值,不是某些所谓的“投缘”,能聊到一块、玩到一起只是最初级、最浮浅的一种朋友关系,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人,所谓“投缘”,恐怕只是初交往时彼此认同的借口依据。我们只听说过新朋友之间强调最多的是“投缘”一词,而有谁仅仅拿“投缘”两个字概括深交多年的老朋友的,这两字还足以诠释超越时空的友谊吗?它毕竟已那么单薄。

交朋友不能只看眼前,单一时间、单一地点、单一环境甚至单一关系都不是衡量彼此是否能够建立日后稳固友谊的条件,共同经历过不同场合、环境、事件考验而能彼此认同的人,才是真正彼此知根知底的挚友。

身远心近者为初交之友(不限在时间长短,在于心态),属中品,身近心远者为变交之友(关系由亲变疏),属下品,身心俱近者为至交之友,属上品,身心俱远者为陌生之友,属礼节性称呼(称陌生人为“朋友”)。

朋友相处日子长了,看到了对方的缺点,有时候难免些许摩擦、磕磕碰碰,越到这时候,越是检验双方交情和人品的时候,应该多谢包容少些职责,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在意少些冷淡,冷淡的下一阶段就是冷漠。冷漠是杀人于无形的暗武器,最令人煎熬,即便在三伏天,也让人感到无尽冰霜刮骨、意冷心寒。无论怎么样,对朋友千万别横眉冷对,人总是要厚道点、和气点、善意点,不会吃亏的,对彼此都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