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探析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探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7卷第1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1.27 No.1 2006年 JOURNAL OF YULIN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我国农 业高 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的理论探析 口陈德钦 (三明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福建三明365004) 【摘要】文章分析探讨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明确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内涵、特征,从而提出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理论依据;内涵和特征;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F3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06)01—0131—05 一、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 的理论依据 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即 将完成和第二次技术革命初起的时代。他们深入地 圜 业农用高业,新农高技业新术技高是新术技转高新术化技产为术业产在化业农可的业过以领理程域解,的为这应使个 考察了近代科学革命和第一、二次技术革命的实际 对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理论 产业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既 上的高度概括,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 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叉是农业产业化的一部 名论断。这个著名论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I、科 分。因此,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有三个方面: 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 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陈德钦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探析 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应用资本、劳动 不断运转的机制。“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创 和科学就可以使土地的收获量无限的提高…..资 新”则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技术有狭义 本在日益增加,劳动力在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科 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技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 学又日益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类。这种无穷无尽的生 生产技术,它包括产品技术、生产工艺技术、生产设 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用来为大众造福,人类所肩 备技术等。广义的技术,除包括狭义的技术外,还包 负的劳动就会很快的减少到最低限度。”[11【P ).‘劳 括管理技术,即生产过程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 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 理、销售管理等技术。在世界科技日益一体化的今 的。”【 ](P )2、科学技术能带动其它经济部门的发 天,以广义的技术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技术创新的基 展,产生产业联动、产业牵引效应。马克思指出: “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它部 门生产方式的变革。这首先是指那些因社会分工而 孤立起来以致各自生产独立的商品,但又作为总过 程的阶段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工业部门…..但是, 工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尤其使社会生产过程的一 般条件即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成为必要。”【3]‘¨ 。。 科学技术强大的产业联动、产业牵引效应使得生产 部门不断的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从而推动人 类社会经济福利的增进。3、科学技术是社会变革的 驱动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 磨产生的是资本家的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 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推动着社会经济 形态的演进。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至 今仍然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的 精神财富。因为高新技术是科学技术最前沿、最尖 端的技术,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 力的观点也是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 论依据。 (二)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观点,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 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 中提出的,他在1934年的英文版中使用了innova— tion(41]新)这一名词,此后便被广泛引用。按照熊彼 特的观点,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 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是打破 经济静止均衡状态、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根本力 量。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或 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 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 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纽织形 式。iq(Ⅳ )熊彼特强调的是要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 来,因而他所说的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技术 概念,它不是技术或工艺上的发明创造,而是一种 本内容似乎更加合理,其包括:产品技术创新、工艺 技术创新、生产设备技术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如 果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去研究技术创新,一般倾向于 采用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对技术创新所下的定 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 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 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该定义 较全面地说明了技术创新的含义,强调技术创新是 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技术创新的最终ilf 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和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P67) 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包含了农业生产技术、 生产过程和农业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在我国企业管 理水平普遍落后,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刚刚起 步的情况下,在企业现有的管理技术基础上,通过 管理技术创新,一方面完善基础管理,另一方面采 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全面实现现代化管 理,既是我国农业管理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又是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化的必备条件。 (三)产业化理论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给“产业化”下的定义包括 六个方面的内容:生产的连续性(Confinui ̄);生 产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生产过程个阶段的 集成化(Integration);工程高度组织化(Organiza— t-ion);生产的机械化(Mechanization);生产与组织 一体化的研究(Research&Development)。产业化 的实质是有目的的工业化生产。农业产业化又叫农 业产业一体化,是“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 简称,西方把这一过程叫做农业一体化,【 ]( 最早 在2O世纪5O年初起源于美国,随后很快传到西欧 和日本。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系列 化、社会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其中,“产业化系 列化”包含了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合经营,即农业 产业化最主要的外部特征;而“社会化”是农业产 业化的范畴特征;“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 根本的内部特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Ⅲ_ __. _- ...... 一-_ ■翟踊霸焉啪嚣一 2006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l期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既强调“产业化”过程。 的新兴技术群体,而且它对这三者的投入都明显高 又不忽视“一体化”的形式。因此,农业高新技术的 于一般传统技术。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属于技 产业化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终极目标。通过产业 术创新过程因而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增加相应的配 化会使农业高新技术生产经营规模化,从而带来农 套生产要素投入,所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往往伴 业生产经营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提高 随着高投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高投入大体 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171 上包括:基础设施、高精尖设备投入,高新技术研究 开发的资金投入,高水平的管理投入,高素质的农 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 特彳 (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 高新技术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推动农业生产 力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才会有现实的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看法有 诸多的观点。综合各家的观点,我认为: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化是指以可靠的农业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市 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化基地(科技园区、开发区、高 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等)为载体,把农业高新技术所 具有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农业高新 技术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从而使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过渡,实现农业生产技术“革命化”、传统 技术“知识化”、农业工具简易化、轻型化、智能化, 并形成新兴产业,最终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发 展,达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的目 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质是指农业高新技术 的研究、开发、扩散、推广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技术 开发、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开发和市场开发四个阶 段,是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商品,投放市场, 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征 1、高收益性。高新技术之所以被称为高新技术 是因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活动。采用高新技术的 设计、工艺生产产品能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性能,显 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并能给高新技 术的采用者带来明显高出常规技术的经济效益,能 够较大幅度地提高高新技术的采用者在市场上的 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 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为了挑战激烈的市场竞 争,高收益是农业生产者采纳高新技术的初始动 力,而且往往是最先的高新技术采用者会得到大大 高于后来可望得到的收益。高新技术产业化能产生 前所未有的高附加值,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2、高投入性。高新技术是知识、人才、资金密集 业劳动力培养投入等。 3、高风险性。任何一项技术及其产业的开发都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投资 风险远大于一般的传统技术领域。就传统技术而 言,技术风险主要源于技术开发与创新中对未知因 素的探索。传统技术一般都比较成熟,创新所需增 加的技术含量不会太大,技术风险也相对较小。而 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仅要耗用大量的人、财、物, 而且它们大多处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具有明显 的超前特点。此外,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还需承担 严重的市场风险,能否在有利时机开发出适销对路 的产品,取得“捷足先登”的效应,是高新技术及其 产业化成败的关键所在。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化相 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的风险更高,管理这 种风险的难度也更大。主要是因为:农业高新技术 的推广会受到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息不对称、地 域性限制、推广高新技术及其产品风险、文化素质 限制等因素的制约。 4、相对性和动态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 个动态过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基 石。由于农业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所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就是一个永不停息、不 断更新、贯穿于农业发展始终的过程。 5、极强的外部性。小规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最先受益者总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最初采用者。但 当农业高新技术大规模地扩散以后,农业生产可能 边界将外秽,农产品价格将下降,全社会所有农产 品的消费者(无论是直接消费还是间接消费)都将 从中获益。从这个角度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 有很强的外部性。 6、高渗透性。一项成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往往是多种知识的融合、多种学科的交叉和多学科 人才共同智慧的结晶。这些作为崭新的学科综合体 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能广泛地向各相关领域横向流 动和向各传统产业部门融合渗透,使落后的工艺流 程、生产管理和产品性能提高,使传统产品更新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堕堡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探析 代,增强产业活力和产品效能竞争力。农业高新技 新技术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改造传 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主要表现在利用高新技术对 统农业的强大动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可以从三个方面拓展:广 就是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引入现代的 泛采用高新技术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户)改造成 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要素,用现代工业新技术装 技术密集型企业(农户);在节约土地、节省资源和 备农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技术,用现代经 治理农业环境污染方面下功夫;在优化设计、优化 济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取代 生产和优化管理方面,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等。 三、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的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积极抢占 农业科技制高点,不但是全面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 争力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加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 发展,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率先基本实现 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顺应当今世界农业经济发展大势和增 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纵观当前国际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家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把研究开发农业高新技术 及其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既摆 在突出位置,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其发展。我国 也高度重视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在国务 院发布的“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 目录”和国家《“十五”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都 曾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内各省市都结合实际,明确 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制定政策措施,把发展农业高 新技术及其产业列为政府扶持的重点。可以说,发 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已经成为国内外新一 轮农业竞争的重点领域,并形成了竞相发展的态 势。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既要面对国内市场,又 要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 存和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 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应当看到,目前我国 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还不够高,市场竞争力特别是 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继续发展低水平的传统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必 须瞄准和跟上世界农业发展前沿领域,大力发展农 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只有这样,我国的农业发 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 技术含量、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 我国人多地少,落后传统农业一直是困扰着我 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引入国内外农业高 “小而全”的自给半自给的传统生产方式,以改变 农民狭隘、保守、落后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提高 劳动者综合整体素质,构造新的生产力系统。使传 统农业转变成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I8】(¨ ) 使农业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迅速渗透和扩散,提高 农业技术含量、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 I三)能够形成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结果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效 应:一是高新技术的成果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兴 起,二是高新技术的成果提升了对传统产业的改 造。目前,发达国家正集中发展生物医药、微电子和 信息技术、新材料、航天、能源等高新技术,在此基 础上形成了一大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高新技 术产业。我国也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 产业化,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 果不断涌现并实现了产业化,有些领域取得的成果 接近或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1( 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要以国家 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造和辐射高新 技术成果,并经产业化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农业传统 产业产生了极强的渗透扩散作用,提高了农业传统 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开辟了新的市场。这 也意味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在传统产业的改造中 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农业高新技术 及其产业化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改善 人民生存和发展环境 我国农业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农业增长速度高 出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幅度越来越小。2O世纪8O 年代,我国农业年均增长5.29%,比世界平均水平 2.52%高2.77个百分点;而9O年代,我国农业年均 增长4.30%,只比世界平均水平1.91%高2.39个百 分点。其中,1996至1999年我国农业年均增长 3.72%.仅比世界平均水平2.26%高1.46个百分点。 农业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表明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续性正在受到威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是农业资源 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十六大 可持续性、生态与环境可持续性及农业技术体系可 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 持续性的复合。因此,在农业资源、生态与环境既定 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和“全面建设 的情况下,农业技术体系可持续性就成为农业发展 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要加 可持续性的保障。由于农业技术体系可持续性是以 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基础的,所以农业高新技术 速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通过农业高新技 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保障。随着社会生产 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气候和 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业生 生物潜能获取最高的产量、良好的品质、较高的效 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 新能源技术,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技术 等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进程,不断消除传统农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用高新技术带动农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 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改善人民生存和发展 环境。 (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 化进程 在大多数传统农业区,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 入占60%以上,加入WTO后,种植业受进口农产 品冲击,比较收益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外国农产 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会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 品的“卖难”矛盾,引起流通渠道的混乱,影响农民 收入的增加,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减少 对农业的投入,进而影响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面 临这样新的农业发展环境,采用农业高新技术,可 以形成新的农产品品种,这些新品种是备受消费者 青睐的营养丰富、档次高的产品;通过农业高新技 术的扩散和渗透,改造传统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 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附加 值,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现代化,实质上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高 新技术和现代工业及其装备水平为基础的农业。目 益,使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束缚。这种生产模 式代表了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具有先导 性、创新性、鲜明性和可操作性,将有力地推进我国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1. [4]刘伟,魏杰.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 [5]王雅鹏.农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oo3. [6]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的理论界定与政府角色[J].农业技 术经济,1997,(6). [7]刘志民,翟以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经济学理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4). [8]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M1.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997. [9]王雨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出路[M].北京:中国宇 航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 2005—1 2—30】 【责任编辑 谢明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