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7年第5期
面临儿童用品新的质量安全风险,如何杜绝安全隐患,保护儿童人身安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是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中,包括6种儿童用品,分别为玩具、童车、童鞋、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笔。”据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创建”专项行动,重点聚焦妇幼用品、学生用具、新兴消费品等10类产业,组织专业机构,对相关行业的产业集聚区进行全覆盖摸底调查,聚焦质量问题,提出精准对标的质量提升方案。结合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和日常监督情况,着力解决影响质量升级的共性问题、瓶颈症结和潜在风险。同时,着力突出包括儿童用品在内的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开展监督抽查,对往年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跟踪抽查和联动抽查,探索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保障基本消费安全。
儿童用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是近年来上海质监局创新监管方式的一个缩影,而为了让质量监督更加贴近民生、更好发挥其作用,该局以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为基础,围绕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逐步探索建立出新的符合新形势需要的产品质量全链条监督体系。该体系突出问题导向和信息联通共享,主要由质量信息监测、质量问题核查、质量问题处置等3个环节组成。质量信息监测以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系统为前哨,通过面向全社会对产品缺陷和质量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发挥产品质量监督的预警作用,提高质量安全风险预警能力。质量问题核查以有针对性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为手段,按照事前信息监测体系传递的质量问题信息,靶向出击,提高监管效率,实现问题调查、核实与评估。质量问题处置以质量分析改进、质量专项整治和缺陷召回等监管措施为核心,承接事中问题核查体系传递的质量问题,依法对质量开展分类处置,力争在过程处置中闭环回路,实现解决问题、消除隐患的监管目标。近来,针对商场货架上吸引消费者视线的附赠类玩具,该局通过伤害监测信息收集,主动跨前一步、回应民生关切,首度开展了相关产品的风险监测。本次风险监测共计在超市卖场、商店购买了57批次样品,涉及儿童牙膏、儿童牙刷、儿童文具、儿童食品和电池附赠的玩具,且附赠的玩具具有明示执行标准。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后发现,附赠类玩具的不符合率为19.3%,其中小零件不合格是附赠类玩具产品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该局将风险监测结果告知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及其所在地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规范生产,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改进工艺,降低或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同时将儿童用品中附赠类玩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报告质检总局,建议加强监督。
对于儿童用品相关标准的更新升级,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正抓紧组织制订、修订一批玩具、婴童用品国家标准,部分新标准近日将陆续发布。根据国家标准委的计划,儿童推车、婴儿摇椅、儿童三轮车、自行车等标准正在加紧制修订中。新标准制修订的原则就是对标国际先进的标准要求。“近年来新品类的婴童用品和玩具不断进入市场,但是大多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委鼓励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制定发布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要求组织生产,让产品性能达到或者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该负责人如是说。
对此,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梁梅表示:“我们准备组织相关的专家,对一些玩具和婴童用品的新品类,尽快制订团体标准。对于已经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这些产品品类,我们就会做出高于国标的这种行业的团体标准。”据介绍,根据该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进行的6次摸底调查显示,不少产品存在头部移位超标、部件断裂、所指装置失效、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等问题。这个结果直接反映我国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企业内部没有一个健全的产品生产一致性、控制性体系,也就是说,通过认证的产品虽然是合格的,但批量生产并且
进入市场的产品会出现质量问题。一些产品由于体重组和年龄组分不清、标识不清、说明书表述不清晰,很容易使消费者错误选购安装或者使用,从而导致儿童伤亡率更高。为此,该协会联合15家企业、18个品牌发布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对产品生产一致性的检验等方面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也对产品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要求更为严格。质检总局、该协会和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企业三方协作开展了“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充分展现了政府、协会和企业共同对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新举措和新尝试。
面对儿童用品质量新风险带来的新挑战,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方法和应对举措,才是对“祖国花朵”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真正负责的体现。当孩子们和新消费撞个满怀,等待他们的应该是一个阳光灿烂、没有质量安全隐患的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