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中外科技教育文化艺术

现代中外科技教育文化艺术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十八 近现代中外科技和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

编制:高三一部 时间:2017、4

【考点内容】 课程标准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 历史地位。 科 近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 代 分歧的根源。 技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现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代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文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学 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艺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术 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结构】 1、近现代科技 经典 力学 内容:万有引力定律,运动三定律 历史地位:经典力学的显著特征是注重实验和数学化,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其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者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相对论 内容:狭义相对论与光速不变原理 意义: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革命,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产生与发展: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意义: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为现代自然科学 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成就: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建立起一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 意义:挑战封建神学,开创生物学发展的时代。 背景:工业革命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过程: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意义: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的展开,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背景: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概况: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取代了蒸汽动力,电器产品纷纷出现。 意义:更多的工厂建立起来,电力成为主要动力:电进入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含义:是以计算机为主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和应用的技术。 概况: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影响:互联网迅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 1 页 共 8 页 考点 经典力学 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相对论和量子论 现代信息技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物理学 量子论 生物进化论 近现代科技 蒸汽机的发明 电 气技术 现 代信息技术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2、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19诗歌、小说 与戏剧 浪漫主义与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的背景 诗歌 小说 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 法国大革命 ③ 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不满 拜伦:《唐璜》 雪莱:《解放的普罗米修斯》 《人间喜剧》《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 戏剧:《等待戈多》 贝多芬与古典特点:结构严谨,风格厚重,气势磅礴 主义音乐 印象派绘 音乐与 美术 现代艺术的兴起 画与音乐 评价: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 印象派绘画 ①莫奈为主要代表人物 ②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 ①开辟了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 ②孕育了20世纪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印象派音乐:德彪西 印象派崛起的音美术 音乐主要人物 特点: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 代表人物:毕加索 ①主要派别: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等 ②特点:作曲家根据各自的创作理念谱写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音乐 ①格里菲斯 ②卓别林

【重点知识梳理】

一、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特征、成就 历程 兴起 形成 发展 迅速 发展 突破 科技发展特征 用实验研究自然界 对自然规律、现象进行理论性概括 发明大多来自实践经验;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主要成就 天文学革命 牛顿力学体系 二、科技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

第 2 页 共 8 页

电影与 电视 影片时代 电影发展:有声电影崛起,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电影诞生: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坐拥天地 ①传播资讯 ②娱乐 ③把世界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④电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蒸汽技术的应用;达尔文的进化论 电的发明和应用;相对论、量子论 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飞跃 科学的整体化、综合化程度高,出现许多新学科 电子信息技术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时期 14-16 世纪 主要科技成就 经济 政治 宗教 改革 思想 天文学革命;造船、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航海技术进步 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早期资产阶级革17-18 世纪 资产阶级代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时期;世界市场开始命,形成 制确立 启蒙运动 18世纪 中期-19 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最(蒸汽技术的发机器大生产(中小企终确立;1832年明) 业时代);世界市场初议会改革 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 (电气技术的应代;机器大生产 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世界凯恩斯主义 自由主义 19世 纪末20世纪初 (大企业时代);世界大战;冷战 市场最终形成 20世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纪中 后期 (信息技术)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三、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比较 不同特征 经济 基础 经济 政策 古代中国 近代西方 关注人,以农业科技为主,强调思维的关注自然,崇尚理性的精神,思维模式是沿袭直觉性和意会性,并以实用经验为前提 逻辑与分析的传统,注重对知识的检验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文化专制 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国家鼓励科技发展,推行重商主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原 因 思想 条件 政治 制度 四、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参考《自主学习》第49页) 五、工业革命对思想、文学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促使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其流派、形式、艺术特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

(1)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

第 3 页 共 8 页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义文学出现。

(2)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出现。 (3)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宏的歌剧等。

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六.五大美术流派及特点

(1)新古典主义美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2)浪漫主义美术: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强调色彩的作用。 (3)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4)印象画派: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5)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理。

【课堂检测】

1、(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

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2.(2016·广东省中山市高三模拟)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3.(2016·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下期第二次段考文综)“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个画派”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 C.《大卫·科波菲尔》 D.《母亲》

4.(2016·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与现实主义相比,现代主义艺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采用的表现方式是荒诞、寓意和抽象的。以下美术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绘画的是( )

第 4 页 共 8 页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5.(2016·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帝王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与“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推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第 5 页 共 8 页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园林的形成。这个时期出现的主要公园类型有三种:租界公园、自建公园、转型公园。我国最早的一座租界公园建于1868年,其最先不允许华人进入。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私家园林的主人对自己的宅园尝试使用西洋的管理方法,并出现了私人修建公园的情况。同时皇家苑囿、旧时街署园林、孔庙等园林向社会开放,形成大众公园。辛亥革命后,在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倡导和影响下,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政府修建或改建的公园。英国人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安怀起《中国园林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5分)

7.(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第 6 页 共 8 页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第 7 页 共 8 页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 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② 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2015全国新课标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 8 页 共 8 页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十八 近现代中外科技和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

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1997年……美国失业率……降……经济增长率……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可知,此现象由克林顿推行“新经济”所致,故本题应选C项;A项开始于1991年苏联的解体,B项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出现后,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96年”“1997年”,故排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现象,故D项的表述错误。

答案 C

解析 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快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的作出调整,D项正确。社会危机、就业与材料信息无关,A、B项错误;C项不符合实际。

答案 D

3、解析 本题考查了立体画派和荒诞派文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知题干所描述的画派为立体画派,这个画派的特点是反传统绘画,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与此风格雷同的文学流派为荒诞派,所以B符合题意。《巴黎圣母院》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排除A;《大卫·科波菲尔》为现实主义作品,排除C;《母亲》是无产阶级文学代表作,排除D。所以选B。

答案 B

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绘画,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采用的表现方式是荒诞、寓意和抽象的”可知符合这一特征的绘画作品是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5、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主要反映了音乐电视对拉美文化的影响,但没有提到

拉美的文化共享对美国的影响,C项中的“相互促进”表述错误,故C项正确;材料中“音乐电视刚传入拉美时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体现了A项,故排除;音乐电视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同时音乐电视又促进了文化交流,故B项可以体现,排除;材料表明音乐电视促进了拉美国家的文化共享,可以得出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故D项排除。 答案 C

6.(25分)

特点:起源较早;类型多;东方式园林体系成型,影响广泛;逐渐形成鲜明的地域色彩;造园技术不断提升,没有升华为科学理论。(10分)

变化:园林功能发生变化,为公众服务的公园出现;政府等成为推动近代园林转型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借鉴西方造园理论和管理方法。(6分)

原因: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学东渐,人民生活观念变化;民主革命运动的推动。

7.(36分)

第 9 页 共 8 页

2014级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

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略)

8、参考示例:

观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史实:如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经营者革命”,使管理日 益科学化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多,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第 10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