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________,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________的欢呼。 1、文段选自《________》。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1)肃静 寂静 安静; (2)宣告 宣布 宣读; (3)热情 热烈 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程序。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5、文中画线部分,表达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开国大典》 2、肃静 宣读 热烈
3、时间 升国旗鸣礼炮 毛泽东宣读公告 4、A
5、表达了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
6、站起来了是人民翻身做主人,不再受压迫,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二)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文段选自《________》。
2、看到“人的海洋”,我想起一些描写人多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在写法上运用了先概括、再______的写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代表。
5、文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中把______和______比作______和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直奔”一词可以看出,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说明大家都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迫切、兴奋的心情。 C、“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急躁、烦躁的心情。 D、以上三项都对。 1、开国大典
2、人山人海 人来人往 人才济济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4、具体 工人 农民
5、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群众 红旗 海洋 波浪 参观大典的群众人数之多
6、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迫切、兴奋的心情。
(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文段选自《________》。
2、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欢呼”“欢跃”这两个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
4、本段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前一句写实,后一句想象,表现了宣告的__________。
5、本段文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试着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开国大典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4、重大意义
5、反复 如果生活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 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