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习应该和实践相结合如果只局限于书本上的指示而不实践,那将是纸上谈兵。所以经过一学年的动物学习,需经过野外认识、实习才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技能,于是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这几天的野外实习,让我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是要通过课外实践才能够加深认识,实践出真知,这句老话果然说的很对。 一、 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对课本上的许多名词的定义解释我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一些形态特征的描述,书上是这么写着,但世界上的生物是千变万化的,生物不会照书本上的特征生长,正所谓世上不会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为了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深,我们进行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动物学野外实习。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
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其目的和意义在于:
l.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不同动物的观察和描述,了解动物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熟悉各种不同类群动物的分类特征,巩固课堂上讲的基本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不同生物的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加深学生专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能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
2、学习采集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同时学会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实习路线的讲解、室内标本的制作及实习报告的编写,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专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训练,为学生今后阅读、撰写生物科学方面的专业文献、收集相关专业资料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通过这次实习,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理解动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次明确的规划。
二、实习步骤及内容 1、实习地简介
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老君山。老君山海拔1734.27米,年平均气温14.18℃,年降水量1459.09毫米。老君山片区位于北回归线南侧,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片原始阔叶林,区内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林海浩翰,是动植物的“基因库”是文山的“天然大水库”和“绿色大屏障”,生物物种极为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复杂多样,该区域成为南北植物区系交界过渡的地带,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复杂,保留了多种珍稀保护动植物种群。老君山山脉的茂密森林,给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条件。其动物概况是: 保护区内有各种野生动物200多种,蜂猴、倭蜂猴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黑熊、白鹇等3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胸田鸡、白腰雨燕等31种属重要经济动物。这种环境类型不仅包括森林、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 2、动员准备阶段
8月16日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在大会上,老师和我们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目的和意义,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时间内容安排,并且主要告诉同学们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通过
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我们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让同学们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准备工作包括:
(1)全班按每17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
(2)检查昆虫采集工具:①捕虫网: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和浅色,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②扫网 :用以捕捉灌木丛或杂草中栖息的昆虫。规格结构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
③水网: 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
④吸虫管: 用以捕捉小型、微型和虫体脆弱的昆虫。它是由厚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管、橡皮吸气球和细玻璃管等组成。采集时将进虫管口对准所要采集的小昆虫,利用吸气形成的气流,将小虫吸到厚玻璃管内,然后将所采到的小虫放入毒瓶杀死。采集蚊类、蠓类、蚜虫、蓟马和一些小型寄生蜂,均可使用吸虫管 ⑤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
⑥其他工具: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毛笔、放大镜、笔记本、笔、酒精以及蛇伤药等药物。
(3)学会昆虫采集法 ①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另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②扫捕
适用于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方法:就是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这样就可以采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这种方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是最多的。但这种采集方法就是比较难得挑选出昆虫,因为由于反复在植物上网扫,所以扫到的不仅有昆虫,而且还会有植物的叶、花、果实,这就需得进行挑选,挑选时最好用趋光分虫器进行。 ③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振落的方法: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④搜索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隐蔽的地方:A、树皮下面、朽木中,采集法: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B、砖头、石块下面,采集法: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采集种类: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以及原尾目等;C、蜂巢、鸟兽巢穴。
最佳用此方法的时间:在秋末、早春以及冬季里,因树皮、砖石、土块下面、枯枝落叶中甚至树洞里面都是昆虫的越冬场所。 注意:遇到小型昆虫,可用吸虫管吸取,或用毛笔轻轻扫入瓶中,对于枯枝落叶中的昆虫,可以连同枯枝落叶一起带回,用烤虫器或采虫筛等工具分离。 ⑤诱集 A.灯光诱集
适用于一些有趋光性的昆虫如鳞翅目的蛾类
方法:在没有月光又无风的夜晚,选择一个植物茂盛、最好还有水流的地方,将诱虫灯的构件安装好,就会诱来各种昆虫,其中最多的是大小不一的蛾类,四面飞来停在幕布上。只要准备几个毒瓶,就
可大量收集了。
最佳采集时间:在闷热的夏夜、阴天或雨后、甚至正在下着小雨 B.糖蜜诱集
适用于喜欢吸食花蜜蝶蛾类
方法: 用50%红糖、40%食用醋、10%白酒,在微火上熬成浓的糖浆,用时涂抹在树林边缘的树干上,白天常有少量蛱蝶等蝶类飞来取食,夜间则可诱到许多蛾类和甲虫 C.腐肉诱集
适用于对腐肉一类物质具有趋性的昆虫,尤其适于采集各种甲虫。
方法:将一个玻璃瓶埋在土中,瓶口与地面相平,瓶内放置腐肉或鱼头一类腥臭物,如果瓶口较大还应在瓶口上方用树枝或石块进行遮盖,以防鼠、鸟衔食。 D.异性诱集
适用于能释放一种性信息素的昆虫如如舞毒蛾、天蚕蛾、和盲蝽等
方法:将采到的或饲养出的雌昆虫囚于小纱笼内,挂在室外,则能诱来许多同种的雄昆虫。
(4)购买室内标本制作的药品、器具等; (5)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3、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到老君山进行野外实习,为期一周。8月18日,是我们动物学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这一天没有行程安排,大家收拾好行李,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8月19日,我们开始实习的第一天,这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爬了一座山,每个人都捕捉到了不少奇特的动物。8月20日,轮到我们班做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杀猪了,这天过的很充实。8月21日,我们另选了一座山去寻找标本,但是天公不作美,才出发了一会就下大雨,把我们都淋成了落汤鸡,结果我们的“战利品”少的可怜。8月22日,休息,处理标本,有个小插曲就是我们邀约着一起去小街玩了一会。8月23日,是最辛苦的一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悬崖,一路上,我们边开路边往上爬,也采集到了很多的标本,去到那后,在看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时一切劳累就不值一提了。8月24日,乘车返校。
4、举例详述鳞翅目动物的形态特征
a. :灯蛾科,肖浑黄灯蛾
特征:雄蛾深黄色;下唇须上方黑色、下方红色,额黑色,触角暗褐色,腹部红色、背面及侧面具有黑点列;雌蛾前翅黄色;
前翅反面红色,中室内具黑点,中带在中室下方折角,横脉纹黑色,外线3-4个黑斑。
b: 蛱蝶科 小环蛱蝶
特征:翅面黑色,斑纹白色前翅中室有一白色纵纹,断续状;翅反面棕红色。 飞行缓慢,喜滑翔。 虫体大小:翅展45mm。
c: 碧凤蝶 雄蝶,翅展约110mm
习性:此蝶种在广东一年可发生多个世代。幼虫取食芸香科的楝叶吴茱萸。成虫喜欢访花,雄蝶爱吸水,飞行迅速,路线不规则,常活动于林缘开阔地。
形态:翅展约116mm。翅,体黑色,鳞片金绿色。雄蝶前翅中室后方翅脉上有黑色天鹅绒状鳞毛;反面端部色较淡;后翅基半部鳞片蓝色,后半部绿色,蓝色鳞片沿外线组成半月形斑。雌蝶前翅中室后方翅脉无黑色绒状鳞片;后翅基半部鳞片白色,外缘半月形橘红色。老熟幼虫体浓绿色。侧面有淡色条纹;后胸有黑色眼状斑;各节背面有1~2对具黑环青色斑。
总结:蛾与蝶的区别 蛾亚目 成虫夜间活动 ,身体成虫白天活动,身体瘦 胖 触角非球杆状 触角球杆状 蝶亚目 多为翅僵或翅轭连锁 翅抱型连锁 静息时,翅覆于体背呈静息时,翅直立于体背 屋脊状
5、以蝴蝶为例说明昆虫的采集过程和制作:
A、蝴蝶的采集过程如下:①蝶类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边,或花草繁茂的地方,蝴蝶喜欢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所以一般它都喜欢呆在森林的边缘,特别在水溪边。天气晴朗时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是最佳的采集时间,可直接用网捕。
②根据蝴蝶的生活习性我们会选择在空旷的森林边缘或水溪边,飞翔中的蝴蝶,可以挥网捕捉,迎面飞来可以从容兜住;向前飞去的则须快速追扑;在它访花活动时可以从旁掠取,应当注意植物上有无刺棘,防止把网挂破。
③当蝴蝶进入网中,应当即将网袋的底部向上甩,或将网柄翻转,都能将网口封住,切忌从网口向里张看而让蝴蝶再从网口逃逸,只要运
用自然,一定能够捉到。
④捉住以后,可以隔网用拇食二指捏住蝴蝶胸部,依蝴蝶大小加不同的压力,使蝴蝶窒息,然后用镊子取出,包入三角纸中,每一三角纸只包一只。
B、蝴蝶标本的制作: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注意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在针插时还应特别注意: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
C、标签的填写:采集标签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采集地以及鉴定人。特别提醒:标签的大小规格要适当
D、标本的保存:昆虫完全干燥之后,放入昆虫盒中,在盒之中要放樟脑或其他防止虫蛀的药品,并时常不断加药。
6、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鳞翅目: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7%福尔马林适量,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与身体垂直,对称摆好,用纸条及大头针固定翅膀后,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鞘翅目:从鞘翅中间基部偏右穿针。
其他昆虫大部分是从中胸插针,中腿基部穿出固定。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5%的福尔马林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7%福尔马林溶液使其死亡。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7、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10:00~15:00,夜间活动的昆虫在傍晚。举例来说,在水中能采到蜻蜓的幼虫,在沼泽、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
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
三、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的功夫,一周的实习就结束了,和大一的植物学实习相比,没有了进入原始森林的机会,更不用担心被蚂蝗叮而把衣服穿的严严实实。在动物学实习中,我们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虽然也有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但是这次的实习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
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
首先,我在知识和技能上获得了丰收。在实习中,我们巩固课堂上所学动物学知识,不仅是我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在自然界中得到了验证与加深,对各门各纲的动物的分类有了清楚的辨别,更通过与动物的近身接触了解了他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更对它们存在的价值有了新的反思和认识。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采集制作标本。明细的制作流程很好的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这对于以后的对口职业有极大的帮助。
再者,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期一周的动物学实习时
间很短,但工作量不少。小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采集制作标本的时候,大家相互协作,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体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
最后,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最基本的为我们应聘生物教师这一职业或是继续深造提高了竞争力。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的了解,我发现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用处,只要我们对它们认真学习与钻研,就必能做到物尽其用,它们势必也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财富。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我们在校期间必须认真学习好我们的知识,留意身边的每一种动物,恰到好处的将我们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壮大自身的能力素养。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我们今后从业或是继续深造的基本前提。
老君山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动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动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今年大三了,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不要把学习知识局限于课本上,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四、对今后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老君山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1、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2、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工具的不足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这样就不能凸显出实践的宗旨。3、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动物爱护意识不强。采集标本时用网乱扫一番,不仅弄坏了标本,而且破坏了植被。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4、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在登山过程中,同学们只忙着往前走,根本顾不上周围的环境变化,我认为“动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的重要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关系。
这些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以后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点帮助。
总之,此次实习学与乐同在,艰辛与笑声并存,是一段值得珍惜的经历,它不仅仅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更是让我们了解到很多的人生道理,谢谢学院,谢谢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个野外实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赛道建等.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程. 科学出版社. 2005 [2] 山东林木昆虫志.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