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吟》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通过学习,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教学难点: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直接导入 二、教学新课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 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 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
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
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