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耳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饱含深刻的哲理,一直以为它是一部医学著作,都怪我知识浅薄,现在才知道它是《备急千金要方》里的一篇文章。寒假里我把这篇文章读了好多遍,既后悔与这位“朋友”相识过晚,又庆幸在我还在学校期间与它相识。虽已读了几年医学专业,但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有点迷茫,反复读了《大医精诚》之后,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
“博学、怀仁、善行”这六个字是我对《大医精诚》这篇文章的感悟的总结。为医者必须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术;心怀仁爱爱人之心以及践行善举,救死扶伤的品质。
博学 孙思邈在本文开篇就提到患者的病痛分为很多种,如果仅凭粗略的诊断和浅薄的知识就去医治患者,那么很有可能造成病人病情的延误、恶化、甚至导致病人的死亡。因此,从医者必须具备完善的医学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钻研达到精通,而学医者更要广泛而深入地探究医学的本源,专心勤勉、毫不懈怠,博览群书增长知识,虚心求教,苦练医术。
怀仁 仁爱之心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中存在很多心怀仁爱的人,他们同情弱者,向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伸出援手,作为医务工作者更要有大仁之心,正如孙思邈所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跡之心”面对患者要完全平等,看到病人的苦恼,从心底为病人感到忧伤,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如果每一位从医的人
都能以这样的标准来对待患者,想必医患纠纷也将大大减少。
善行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地万物尚有轮回,做人做事更要光明磊落,能成为大医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仁爱之心,还要善恶分明。有些人贪图一时利益,违反道德准则做着小人之事即使他本领再大医术再精湛也谈不上是大医。心怀“善”而行善事则为真善!心怀“不善”而去治病则是利益熏心!
《大医精诚》以精简的语言道出了为医者的目标和准则。我想,像孙思邈这样的“大医”们都会有这样对自己的要求,对从医之路的见解吧!读《大医精诚》就联想到我们的校训“博学至精,明德至善”它饱含着对我们医学生的期望和激励,体现了《大医精诚》里的掌握广博的知识,达到精通专业、臻于完美的境界;通过品德修养,明确道德责任,达到高尚的境界。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感能成为白衣天使的荣幸,也将担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将牢记《大医精诚》这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博学、怀仁、善行”是我追求的目标,我愿为伟大的医学事业奋斗终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