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本部分内容,但对一些重点的内容学生还不熟悉,在复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清理,让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得到提高。把学生感觉困难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重点、难点:
1、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2、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是难点。
3、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4、识记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5、判读地形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解法、综合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 中国地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2.绘制多媒体课件。 一、知识回顾:
1、地球运动的形式及意义。 2、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八年级地理学案 003 主备人:胡道光
二、知识要点: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 、 。 比例尺
1、基本知识
概念:表示 比 缩小的程度,又称缩尺。 公式:
表示形式: 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式:例如1:500 000
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 000厘米 2、比例尺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
小结:在图幅相同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 ,内容愈 。 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范围愈 ,内容愈 。 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地图上的方向
1 经纬网定方向:完成P15活动1,认识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判别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 纬线指示 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别方向,箭头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 ,与箭头
相反的方向为 。(完成P15活动2,认识利用指向标判方向。)
3通常情况下定方向: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判别方向时,要面向地图,
上 下 ,左 右 。
老师尽量的利用版图的形式给学生较为直观的认识。同时结合版图进行训练,强化。这样学生在掌握本部分知识时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学有所用:
1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或者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2假如你在野外旅游时迷路了,你如何确定方向? 图例和注记
1作用: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 。
2常用图例:洲界 ;国界 ;居民点 ;铁路
(二)判读地形图
1.认识几个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地面的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
3.山地地形的五种不同部位的名称和特点(结合课本16页图1.29) 山顶:等高线数值越来越 ,由黑三角表示。
山脊:在实际生活中为线或棱,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与山脊相反,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 。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处。 陡崖:等高线集中在一起的地方。
4.五种地形的判读(看图1.30)找一找各自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八年级地理学案 003 主备人:胡道光 地形类型 山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盆地 海拔高低 较高(>500米) 较高(>500米) 很低(<200米) 较低(<500米) 无一定标准 地表起伏特征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坦荡,起伏不大 平坦广阔 举例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东北高原 相对高度不大,坡度和缓 江南丘陵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5.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通常情况下,蓝色表示 ,黄色表示 ,绿色表示 ,棕色表示 。 6.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完成活动3)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训练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训练找到本部分主要考查的知识点。 三、跟踪训练:
1、实地距离360千米的两地,在1:4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为: A.90厘米 B.9厘米 C.0.9厘米 D.11厘米
2、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B、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五百万分之一 D1:500000
3、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上,分别绘制中国政区图和某校平面图,请选择一组恰当的比例尺( ) A、 中国政治图:三百万分之一,某校平面图:二十万分之一 B、 中国政治图1:30000000,某校平面图:1:50000 C、中国政治图:1:30000000,某校平面图:1:2000
4、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 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C.湖南省地图D.长沙市地图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干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 ) A.盆地 B.陡崖 C.鞍部 D.山顶
6、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山地 B.高原 C.平原D.丘陵 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
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C地位于B地的__________方向,A地位于D地的__________方向。D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E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 四、建构知识网络 五、质疑问难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八年级地理学案 003 主备人:胡道光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的复习,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一些原来较为难的知识点,学生也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半球的方向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简化分析。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