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5分) 1.(4分)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挺(bá) ②斑( lán) ③中西合(bì) ④(xún) 序渐进。 2.(4分)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仲夏的早晨,阳光洒满了湖边的草地,绸缎般柔软的风轻拂着枝繁叶茂的大树。几个年轻人正在草地上摆造型拍照,一个俊峭的姑娘正想着什么心事在出神,一个小伙子凑到她跟前,那憨态可鞠的样子逗得姑娘忍不住大笑了起来,摄影师见此情景喜出忘外,眼捷手快,咔嚓按下了快门。

3.(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①妇姑荷箪食, 。 (白居易《观刈麦》) 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③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 ,长河落日圆。 (王维《 》) ⑤曲径通幽处, 。 ( 《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 ,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 (《木兰诗》) ⑦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⑧游子乍闻征袖湿, 。 (郑谷《鹧鸪》) 4.(5分)名著阅读。

①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他的兵器原来是大禹治水用的,叫做什么? ②请简要叙述孙悟空一借芭蕉扇的经过。

5.(2分)请根据你的认识,选择合适的一项填入下面古诗的空缺处 ( ) 迟日江山丽,。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A.流水绕孤村 B.春入河边草 C.点点飘红玉 D.春风花草香.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共5小题,满分45分) 6.(6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第1页(共22页)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请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说其妙处。 7.(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益习其声 B.技止此耳 C.至则无可用

普少习吏事业(《赵普》)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D.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 B.至则无可用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于园》)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以瓦布之(《梵于寺木塔》) D.益习其声

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3)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8.(7分)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

第2页(共22页)

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⑤柁。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楚人有习操舟者。 ②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9.(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喜鹊告状

①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②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95%。

③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④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鹤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⑤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照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

⑥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

第3页(共22页)

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认真阅读第④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 (3)联系全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 10.(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的钓鱼。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渔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条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据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经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蹿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这时候经鱼突然改变方向,

第4页(共22页)

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渔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追着鲑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

我们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果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千克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孩子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请简要概述文中的儿子捕鲑鱼的过程。

(2)小男孩自己能成功钓到王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请揣摩男孩此时的心理。(4分)

(4)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举例分析。

(5)文章结尾时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请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

11.(60分)请以“的泪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及所在学校。

第5页(共22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七年级(下)期末语

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5分)

1.(4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挺(bá) 拔 ②斑( lán) 斓 ③中西合(bì) 璧 ④(xún) 循 序渐进。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解答】“挺拔”不要写作“挺拨”,“斑斓”不要写作“斒斓”,“中西合璧”不要写作“中西合壁”,“循序渐进”不要写作“寻序渐进”. 答案:①拔 ②斓 ③璧 ④循

【点评】本题考查的字形比较容易,只要平时阅读时多留意,对形近字的异同了如指掌即可.

2.(4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仲夏的早晨,阳光洒满了湖边的草地,绸缎般柔软的风轻拂着枝繁叶茂的大树。几个年轻人正在草地上摆造型拍照,一个俊峭的姑娘正想着什么心事在出神,一个小伙子凑到她跟前,那憨态可鞠的样子逗得姑娘忍不住大笑了起来,摄影师见此情景喜出忘外,眼捷手快,咔嚓按下了快门。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语境判断题中所写词语的正确与否,并能将正确的字形写出来.

答案:蘩﹣﹣﹣繁 峭﹣﹣﹣俏 鞠﹣﹣﹣﹣掬 忘﹣﹣﹣﹣望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

第6页(共22页)

3.(10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①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 (白居易《观刈麦》) 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③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 》)

⑤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 (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 (《木兰诗》)

⑦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 (杜甫《登岳阳楼》)

⑧游子乍闻征袖湿, (郑谷《鹧鸪》)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①童稚携壶浆(注意“稚、携”写法)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注意“乡关”写法) ③五十弦翻塞外声(注意“弦”写法) ④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⑤禅房花木深 常建 (注意“禅”写法) ⑥脱我战时袍 对镜贴花黄(注意“贴”写法) ⑦乾坤日夜浮 (注意“乾坤”写法) ⑧佳人才唱翠眉低(注意“翠”写法)

【点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

第7页(共22页)

佳人才唱翠眉低 。

别、漏、添字的情况.

4.(5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名著阅读。

①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他的兵器原来是大禹治水用的,叫做什么? ②请简要叙述孙悟空一借芭蕉扇的经过。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历经千山万水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七十二变 、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佛祖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佛祖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代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后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悟空,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第8页(共22页)

答案:

①菩提祖师 定海神针

②唐僧师徒要过火焰山,需要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但铁扇公主因为孙悟空请观音收了红孩儿去,怀恨在心不肯借,把他扇到了小须弥山,得灵吉定风丹后又去借扇,铁扇公主还是不肯,孙悟空化作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铁扇公主才不得不借给她,谁知他借到的是假扇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5.(2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请根据你的认识,选择合适的一项填入下面古诗的空缺处 ( )

迟日江山丽,。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A.流水绕孤村 B.春入河边草 C.点点飘红玉 D.春风花草香.

【分析】修辞方法及运用的考查一定要认真审题,该题是补充诗句,这就让我们想到了对偶的修辞使用,要求自己能够掌握住.

【解答】该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的使用,这是对诗句的补充,如果碰到我们没有学过的诗句时,我们就可以从诗句的修辞手法去分析,即诗句经常使用的对偶. 依据“迟日江山丽”的上联,它的结构是“名词+名词+形容词”,那我们去分析各个选项的结构可见:

A句是“名词+动词+名词”,不对称. B句是“名词+动词+名词”,不对称. C句是“量词+动词+名词”,不对称. D句是“名词+名词+形容词”,与上联对称. 答案:D

【点评】对于诗句的修辞的考查,一般是使用对偶,就要求对称,能够掌握住.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共5小题,满分45分) 6.(6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

第9页(共22页)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请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说其妙处。

【分析】这是《归园田居》的第三首,本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后四句是此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写的是劳动的地点及结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的是劳作的艰辛;“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的是作者的志趣.总结为:主要写出了种豆的地点和劳动成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带月荷锄归”的意思是: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这一句是说作者干活干的很累很晚了,披着月光荷着锄头回家,白描般的幽静的画面既写出了作者劳动的辛苦,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答案:

(1)主要写出了种豆的地点和劳动成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这一句是说作者干活干的很累很晚了,披着月光荷着锄头回家,白描般的幽静的画面既写出了作者劳动的辛苦,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第10页(共22页)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7.(6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益习其声 B.技止此耳 C.至则无可用

普少习吏事业(《赵普》)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D.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蔽林间窥之 B.至则无可用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于园》)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以瓦布之(《梵于寺木塔》) D.益习其声

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3)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分析】参考译文: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

第11页(共22页)

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句意:(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习:熟悉.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习:熟悉.

B句意: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止:通“只”只是.船停下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止:停下.

C句意:运到后却没有用处.至:运到.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至:等到.

D句意: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然:然而.全神贯注地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心情愉快满足.然:…的样子.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

A句意: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之:代指驴子.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之:结构助词“的”

B句意:运到后却没有用处.则:但是,表转折关系.如果不是有名望的人投下名帖,那么(主人)是不会拿出门钥匙(开门迎客的).则:那么.

C句意: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以:表并列,相当于“而”.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以的意思是用、把.

D句意:(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其:驴子的.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其:代指蚊子的.都是代词.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老虎的心理活动,要从老虎的表现入手.比如:动作等.动作是间接表现心理活动的方式.

第12页(共22页)

答案:(1)A (2)D

(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攻于心计.

【点评】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章;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8.(7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⑤柁。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楚人有习操舟者。 ②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分析】参考译文:楚国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船掉头还是船转弯,是快还是慢,只听从师傅的(教导).因此他到江中岛屿之间的小河里小试身手,没有不如人意的,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就立马谢别了船师,击鼓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造成的危险,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吗?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习:热爱.

第13页(共22页)

句意:楚国有一个热爱操作船的人. ②重点词有:遂:于是.尽:完全.

句意:于是就以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方法.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理清寓言故事中的寓意,需要从故事本身入手,先要了解故事大意,感知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人一知半解就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浅尝辄止,这样的学习方法显然是要吃亏的.从此处入手去回答. 答案:(1)①楚国有一个热爱操作船的人. ②于是就以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方法.

(2)学习、工作不能浅 尝辄止.

【点评】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章;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9.(7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喜鹊告状

①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②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95%。

③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④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鹤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第14页(共22页)

⑤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照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

⑥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认真阅读第④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 (3)联系全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喜鹊明显减少了人们的担忧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然后介绍了喜鹊的特点,又由喜鹊告状的事例谈到如何保护鸟类,发出号召.

【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通读全文,第三段介绍的是原因,根据“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据此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第四段,根据“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据此即可解答.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提出建议,要有针对性,结合实际,谈谈保护措施,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 灭鼠给鸟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毒老鼠也杀死了大量的喜鹊.

(2).喜鹊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上和村庄附近觅食,主要取食蝗虫、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多成群或成对活动.

(3).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

第15页(共22页)

之所.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10.(19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的钓鱼。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渔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条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据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经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蹿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这时候经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渔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追着鲑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

第16页(共22页)

我们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果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千克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孩子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请简要概述文中的儿子捕鲑鱼的过程。

(2)小男孩自己能成功钓到王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请揣摩男孩此时的心理。(4分)

(4)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举例分析。

(5)文章结尾时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请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分析】本文通过小男孩跟随父亲去钓鱼,父亲相信他,尊重他,让他凭借坚持不懈和面对困难沉着冷静,敢于自信地面对一切困难,坚持客服困难的性格钓到了大鲑鱼,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和尊重.

【解答】(1)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开始,儿子和鱼进行了拉锯战,然后儿子被鱼拉到了深水区.和鱼开始周旋,最后儿子被鱼拖入了灌木丛中,但最终儿子还是成功地捕到了大鱼.

(2)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从

第17页(共22页)

文中可以找到:他钓鱼能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沉着冷静,敢于自信地面对一切困难,坚持客服困难.

(3)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表达流畅,符合人物身份即可.抓这么大的鱼,可累坏我了,但是我坚持下来了,依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终于抓住了罕见的王鲑,值得自豪.

(4)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父亲关心儿子,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很会教育孩子,坚持让孩子自己尝试,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为孩子自豪,当别人问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5)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这句话表明父亲深爱儿子,为儿子能捕到大鱼而骄傲;尊重儿子的劳动成果,让儿子自己决定.作用:突出中心勇敢、执着、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答案

(1)一开始,儿子和鱼进行了拉锯战,然后儿子被鱼拉到了深水区.和鱼开始周旋,最后儿子被鱼拖入了灌木丛中,但最终儿子还是成功地捕到了大鱼. (2)他钓鱼能坚持不懈 (2)面对困难沉着冷静,敢于自信地面对一切困难,坚持客服困难.

(3)抓这么大的鱼,可累坏我了,但是我坚持下来了,依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终于抓住了罕见的王鲑,值得自豪.

(4)父亲关心儿子,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很会教育孩子,坚持让孩子自己尝试,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为孩子自豪,当别人问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5)表明父亲深爱儿子,为儿子能捕到大鱼而骄傲;尊重儿子的劳动成果,让

第18页(共22页)

儿子自己决定.作用:突出中心勇敢、执着、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

11.(60分)(2016春•吴中区期末)请以“的泪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及所在学校。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前面有任提示性的语言帮助我们打开我们的思路,语段的中心词语是:泪珠,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以“﹣﹣的泪珠”为题可以写的对象很多,泪珠是懦弱的表现、泪珠是痛苦的体现、泪珠是喜悦之后的喜极而泣,等等,只要能贴近题目,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补写的内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

【文体选择】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议论文、散文或记叙文等.可能议论文、记叙文会比较好写,而且所能表达的意思会更明显,让阅卷老师一下子抓住你的写作重点.

【思路点拨】写记叙文是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的.在叙事的时候,故事要详尽,但文字要简洁,语句别太随意,要有一两句明显的比较精彩的句子,这样比较容易得分.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一定要说出你的论点,然后分成两段或三段来进行议论.请注意,论据要充足,不要勉强说辞.

【细节描写】写记叙文时,一定要照顾题目中的“泪珠”二字,用相关的细节描写将其刻画. 【解答】【例文】 成功背后的泪珠

成功,是每一个人梦想中的果实,是每一个人奋斗过甜美的收获.每个人都希望

第19页(共22页)

自己成功,有的人付出了许多,有的人则是一味地静坐,企图等待成功的到来.然而,他们是否想过,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坚辛、多少坚持,甚至流下了多少汗水与泪珠?

宋国一位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他很高兴地回家,之后的每一天,他都假装睡觉,靠在树旁,等待一只又一只兔子的到来,然而,再也没有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的树墩上.就这样,农夫为此荒废了他的田地,也没有收获他梦想中的成功.

这是一则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农夫以为成功只要静坐就能到来,以为奇迹随时能够降临.但是,难道美味的食物会在那些没有付出的人的手中吗?不,没有任何准备就期望成功的人,是不会有美味的食物. 刘翔,一位家喻户晓的“飞人”,2008年 的奥运会上,留给观众的不是骄傲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到处奔跑着的充满活力的中国男儿帅气的面庞,而是一个交集着落寞、失望、遗憾于一身的背影,场内不再是 满心期待的欢呼声,而是一阵阵的沉默与疑惑.记者问的不再是“刘翔再次获得第一,有什么感想?”而是“刘翔怎么了?”.赛后,记者取得了较为真实的新闻:“刘翔的脚伤并不是很乐观.”手术后,刘翔坚持每天复健,在他身后给予他强大力量的是13亿中国人民的期待与祝福.为了2010年亚运会,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流过多少曾经不易轻弹的男儿泪,但是为了一切,他都咬着牙扛下了这一切.110米栏决赛的那个夜晚,整个体育场的光芒聚集在他的身上,他如同一只展翅的雄鹰,自由飞翔着.终于,他拿到了这枚金牌.

谁都无法想象,这枚金牌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是,这些秘密都是为了今天的成功而提前铺下的坚实的基石.

成功背后的泪珠是辛酸的,亦是快乐的.像刘翔这样为了成功付出一切的人数不胜数,然而他们有权力难道美味的食物,因为他们有付出.

成功背后的泪珠是令人辛酸的,因为这些泪珠是他们的一种发泄,是他们扛住一切的证据;成功背后的泪珠也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付出有了收获,这是他们心甘情愿付出的,因为他们期待,他们为之努力.

不要一味地等待成功女神的降临,要知道,成功的光环只会眷顾那些有付出的人.

第20页(共22页)

做好一切准备,为了你的成功而奋斗,即使觉得辛苦,也要扛得住,不要觉得泪珠是软弱的表现,你要明白:没有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是没有泪珠的. 【点评】【例文点评】由刘翔的材料提炼出题目“成功背后的泪珠”,命题准确且紧扣材料.文章开头段紧扣题目,较好引出下文.该生并没有按常规思维举刘翔的例子,而是举了《守株待兔》这则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为例,反面论证成功不能只是静待.再以刘翔的例子,正面论证成功需要付出.文中的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论点 明确.

第21页(共22页)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大唐遗韵;仝老师;秋风送爽;565209685;王海彬;指间沙;随心;山东老程(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7年2月23日

第22页(共2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