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垂直接地极不同间距对接地电阻影响的试验研究

垂直接地极不同间距对接地电阻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2年6月 Joum ̄0f Green 绦色料技 Science and Teehnolo ̄ 第6期 垂直接地极不同间距对接地电阻影响的试验研究 毛荣方 ,廖才科 ,廖云和 ,杜大梁 ,宋亚杰 (1.福建省将乐县气象局,福建将乐353300;2.福建省泰宁县气象局,福建泰宁354400; 3.黑龙江省宁安县气象局,黑龙江宁安157401) 摘要:采用试验的方法,利用几个中小型地网工程垂直接地极不同间距接地电阻的实测资料,分析和研 究了垂直接地极间不同间距对接地电阻的影响,得到了具有工程参考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垂直接地极;不同间距;接地降阻效果;试验 中图分类号:TM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6 175_o2 1 0000・m,接地体长150m的实验数据从略)。 1 引言 表1某火工库接地电阻实测数据 对于土壤电阻率较高、占地面积较小的中小型地 网,仅靠水平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往往不能满足国家有 无垂直极 12.1 关规定和系统运行的要求,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接地 25 3 9.9 15 18 电阻。在地网内埋设垂直接地极,并把它与水平接地 12.5 5 8.0 25 33 网相连接是常用的措施之一。人地短路电流通过接 6.25 9 7.3 45 40 地极向大地深处流散时,会受到其他接地极散流的影 5 11 6.0 55 5O 响,即电流屏蔽作用,不仅水平接地导体之间、垂直接 3 17 5.9 85 51 地导体之间存在电流屏蔽现象,水平接地导体与垂直 比较分析小型条型水平垂直混合地网中垂直接 接地导体之间也存在电流屏蔽现象。但是,在以往的 地极间距对接地体接地电阻的影响。从实验数据可 接地工程设计中,一般是凭经验选择和布置垂直接地 看出,在条型水平垂直混合小地网中,随着垂直接地 极的,缺乏对垂直接地极的埋设位置、数量、长度、极 极的增加,接地体接地电阻成线性下降趋势,增加垂 间间距等的系统分析,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来分析研 直接地极能有效地降低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但在有限 究如何科学选择和布置垂直接地极间距的有关问题, 面积的接地网上布置过多的垂直接地极时,降阻效果 为系统运行和接地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达到节约 将趋于饱和。当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为10m左右时,小 材料、节省工时的目的。 型地网中垂直接地极降阻性价比最好,一般可降低约 35%左右,此时垂直极长度与水平极长度比值约为 2 实验方法 20%~30%之间,随着垂直接地极间距的缩短,当垂 2.1 小型条型水平垂直混合地网的试验方法及数据 直接地极间距为5m时,(即垂直极间距为其长的两倍 本次试验利用泰宁县几个火工库防雷工程于 时)降阻效果达到最大,约为50%。此后,随着垂直接 地级间距的减少,其接地电阻成线性下降比例将被破 2006年8月27日~2010年9月15日施工时进行对 坏,即随着间距小于两倍垂直极长时,接地电阻下降 比试验,实验方法和检测数据见表1(因篇幅有限,土 壤电阻率为7060・m,接地体长100m和土壤电阻率 将不明显,说明随着垂直极间距非常小后垂直极间屏 收稿日期:2012 ̄3.29 作者简介:毛荣方(197O一),男,福建永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业务及建筑物及设备防雷工作。 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广播电视事业进 建设成果,继续以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工业建设、生态 一步发展,全县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入村率达到 农业建设、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为重点,实 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15%o。村镇饮用水卫生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生态文化、绿色文明。最终 合格率达到100%。 把林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独 5结语 具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县。 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开展生态示范 参考文献: 区建设,是为林口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朱新玲,黎鹏.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中 林口的发展要在现有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依托 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8. 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巩固扩大生态 175 毛荣方等:垂直接地极不同间距对接地电阻影响的试验研究 环境与安全 在中小型地网中,水平接地体主要作用是起均压 作用。垂直接地体的主要作用是散流,且由于垂直接 地极埋深较深,能有效减少季节因素对土壤含水量的 影响,故垂直接地极能有效减小季节因素对地网安全 性能的影响。 图1 垂直极和水平极比值与降阻率 2.2 网格状水平垂直混合地网的试验方法及数据 2009年笔者在某小水电站进行地网施工时,利用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深坑换土进行降阻或 深井接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降阻方法,主要是由于在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一般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少,进行 深埋换土后,随着接地体埋深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将 增大,土壤电阻率得到很大降低,故降阻效果较明显。 其水平地网做了几组试验,地网面积为150m X 150m, (周长600m),小网格为10m×10m,土壤电阻率为 250n・m,水平接地网埋深为0.6m,垂直极的长度取 为6rn,在水平地网边缘添加不同数量的垂直接地极, 极间距分别为6m、12m、18m、24m、30m,测试结果见表 2 表2 网格状水平垂直混合地网的试验数据 比较分析网格状水平垂直混合地网中垂直接地 极间距对接地体接地电阻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 在水平地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随 垂直极根数的增加而降低,当接地极达到一定数值 时,接地电阻值趋于恒定。这是因为垂直极间距减小 后,相互之间的屏蔽作用增强,垂直极根数越多,屏蔽 系数越大。当垂直极根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屏蔽作 用已非常明显,再增加垂直极已没有多大意义。 3结果与讨论 垂直接地极间距约为垂直极长度的两倍左右时, 能够取得最高的单位利用率,从而取得好的技术经济 效果,即垂直接地极的利用率最大,防雷施工的成本 就最小。 176 4结语 通过工程实践和试验的方法,说明使用垂直接地 体是降低地网接地电阻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于土壤 电阻率较高、占地面积小的小型地网,当垂直接地极 间距为垂直极长度的两倍左右时能够取得较好的降 阻效果,而且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侯振义,夏峥.通信电源站原理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2.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 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苏邦礼.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5]温国宗.浅谈移动基站防雷地网设计[J].嘉应学院学报,2003 (3):37~39. [6]梅卫群,江燕如,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 社,2004. [7]中华人民共合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YD 5098—2005.通信局 (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8]周志敏.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4. [9]杨仲江.防雷工程检测与验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 学.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